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行政区域划分为准,从府(州)、县(厅、州)两个层面对清代河南进士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清代河南进士分布区域广泛,但各府(州)和县(厅、州)之间进士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省域内进士集中分布于黄河沿岸的开封府、怀庆府、河南府,豫东平原的归德府和淮河沿岸的光州地区,府(州)域内进士数呈现从府(州)治所在地向周边各县(厅、州)递减的地理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受到清代河南区域经济、人文地理环境、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安徽共有11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明代浙江作为科举大省,一甲进士群体计有52人,其空间分布广泛,但各地区之间分布存在不平衡性,反映出浙江各府、州、县之间科举实力的强弱。在影响浙江各府、州、县科举实力的各种因素中,人口水平、经济交通、文化教育等因素成为主要推手。一甲进士群体中户类分布广泛性与不平衡性,也与明代进士群体户类分布特性相一致,对实现不同特点人才的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明代浙江一甲进士群体家庭中多有为官背景,形成数量众多的科举家族,平民出身的一甲进士数量也在逐渐下降,科举考试也成为平民进入官绅阶层的唯一途径,成为社会各阶层之间实现流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明代山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明代山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就府一级还是就州县一级而言,均呈现出绝对数量上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以人口规模为参考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六府的进士比例数与户口之比例数呈现出某种不匹配且差异十分显著,此一现象同样存在于州县一级的层面上。就纵向的时序分布来看,在不同年间,六府的进士数排序基本不变;不同州县的进士增减与否及幅度是不完全一致的,演变趋势表现出此起彼伏的交错状态。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以及人口等单独某一因素通常不足以解释区域间进士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某一地区的进士数量与其文风之高下、人口之多寡、经济之丰裕等均有关联,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以及在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解释力,唯有将不同因素综合考量并做具体分析,方可得出较为客观、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一、元朝的行政区划和《元史·地理志》元朝除直属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外,分置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边远的个别行省外,这些行省都辖有若干路府州县。有的行省还辖有军(地方行政机构名)和安抚司(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名)。路府州县的隶属关系有若干类型。路可直属于省,府和州也可直属于省(即直隶府和直隶州)。隶属于路的府,称属府;隶属于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的州,称属州。县可隶属于路,也可隶属于直隶府或直隶州,也可隶属于属府或属州、安抚司或军。路可以辖府,府可以辖州,州可以辖县,但路不一定辖府,府不一定辖州,州不一定辖县。路可能直接辖州,不用府作为中间环节;也可能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明代河南怀庆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可以发现,当地的进士分布极不平衡,出现了地域性集聚现象。进士多集中于河内县,其余各县相对较少。科举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分布状况在此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这种差异的出现,与当时怀庆府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及教育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明代湖南乡试的中举人数在时间分布来看,明代前期和中期湖南地区中举人数所占合闱乡试的湖广省的一半左右,后期则相对减少了很多;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各府的中举人数基本均衡,但是各县内举人数额则差异较大。在与湖北的举人和进士数额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明代湖南科举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代府和附郭县具体数量的问题,并不能一言以蔽之。因府和附郭县的类型不一,有沿袭明制且无所更张和虽沿袭明制但有所改置的府、附郭县;亦有中途设立或改置的府、附郭县,欲明晰两者的数量,应因时而异。清代进士在省级、府级、县级的分布均存在不均衡的特征,且府与附郭县的改置情况也影响了附郭县进士的分布。一般而言,沿袭明制的附郭县进士较非沿袭明制的附郭县进士多,经改置的附郭县进士分布与改置情况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是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扬交会”之所,历来为鄂东地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明代蕲州共有进士41名,在湖北各州县名列前茅。考证明代蕲州进士情况,分析其进士及第时间、原因和特点,有助于了解当时蕲州的教育文化兴盛情况,对当今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漳州①州、路、府名。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分泉州置州。治漳浦(今福建云霄,后移今漳浦),乾元初移治龙溪(今龙海市西)。大历后辖境相当今福建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元改为路,明初改为府,清辖境缩小,1913年废。元初陈桂龙起义于此。明清之际有大批农民移居台湾。②市名。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鹰厦铁路有支线通此。辖芗  相似文献   

11.
宋代闽籍词人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的不平衡:北宋少南宋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北部东部多,相对落后的西部南部少。宋代福建进士是闽词创作的主力军,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进士作词,这与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理学家大讲作文害道有关。词以描写本地风光为贵,宋代闽词主要描写了武夷山、双溪、鼓山、西湖等地的自然风光,显示出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宋代闽词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爱国词与寿词两个方面,这与理学重气节重伦理有关,又与闽人性情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是福建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发展最为迅猛,人才不断涌现.但同时,从宋代福建进士、宋史闽籍人物的记载等方面考察,福建宋代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不平衡性:东部多,西部少,北部多,南部少 .这种差异存在是当时社会经济、教育、学风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清代福建进士中存在一定的误刊,其种类主要有误他省进士为福建进士、误福建进士为他省进士、误为省内他县进士、进士籍贯地名字误、进士籍贯刊载失范以及进士人名漏载等六种.  相似文献   

14.
张森 《教育与考试》2013,(1):42-47,60
清代顺天乡试共产生了112名解元,但籍贯是直隶省(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天津地区及北京地区)有106名,除去两名信息不全者,还剩104名。这些解元的省内地理分布呈现出与举人分布相契合的态势,同时在考进士时,其中式率要普遍高于一般举人,此外直隶省的解元绝大多数来自书香及官宦之家,而来自贫寒之家的子弟则很少。  相似文献   

15.
有明一代,开科取士88次,湖北地区产生了990名进士,其地理分布状况呈现出广泛性和不均衡化的特点。这种进士分布的地理差别,是社会的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学校和书院教育、地理环境、人口发展的规模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进士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明清时期,徽州考中的进士数量之多,为他郡所不及,这是徽州区域一个较为突出的人文现象。徽州如此众多的进士,从内部区域分布来看,却是极不均衡的,这是由商业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从姓氏分布来看,则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姓之中,这是因为这些大姓宗族拥有优越的文化教育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而使其子弟具有较强的科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自隋炀帝创建进士科以来,科举考试就成了封建王朝进行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某地进士人数的多少标志着该地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清康乾时期,共开科53场,安徽一地共取862名进士.这些进士来源于安徽各地,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这些进士的地域分布状况,来了解当时安徽各地不同的文化教育水平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清代科举制度沿袭明代传统,自顺治三年乙酉科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有清一代共开科112科,衡水地区共考中109名文进士.清代衡水地区109名文进士作为一个群体,分属11个州县,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地域分布平均性,其次是中试人数和中额的正相关性,再次是进士出身的家族性,最后是衡水地区进士的仕进特点.这些特点使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其他地域、省份进士.有清一代,衡水地区涌现出了如魏廷珍、郑端、贾臻等著名进士,是衡水地区文进士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