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考录取制度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历来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也一直是社会民众和政府高层极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倾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日益凸显和加剧.高考录取成为饱受非议与批评且强烈要求改革的制度之一。总体而言,高考录取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北航南宁招生“丑闻”等高校招生腐败现象.这既与高考录取的制度性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 ,是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重大的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既不能只追求“考试公平”,也不能完全倒向“区域公平”,只能在兼顾二者的同时 ,求取相对公平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高考录取不公平现象更是受到猛烈的抨击。无论是从国家、学校还是教育层面来讲,高考录取不公平问题都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而且加剧了各地区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文章以区域公平为切入点,探讨高考录取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认为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高考录取制度不完善及监管不严,三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树立正确的高考录取政策公平价值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后发地区的教育状况和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法规,建立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问责制。  相似文献   

4.
高考录取公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以来,高考录取的公平问题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高考录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就业等因素的复杂问题,在基于现实矛盾的利弊权衡过程中,对录取公平的追求只能以相对公平为现实出发点,不断向理想中的绝对公平努力。因此,高考录取改革要循序渐进,并通过统筹规划减缓区域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为更高层次的高考公平的实现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在新生录取时,必须为少数民族学生留出一定的"配额".这项根据"平权措施"所执行的录取倾斜政策,虽是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一项重大努力,在实践中却一直受到各不同利益团体的争议.确定高校招生政策倾向的标准,必须参照现实补偿性、司法可诉性以及公开透明性三项准则.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录取中,公平与效率是必须兼顾的两个原则。长期实行的"志愿优先"录取机制则在公平和效率上都有所缺失。新推行的"平行志愿"机制则能够弥补该不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向改进。为保证新机制发挥实效,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中国,不公正的高考录取制度严重地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项社会制度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众对于公正制度的期盼更是刻不容缓。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违完审查制度,才能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得以实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因为"985"高校提供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所以这些高校高考录取的公平性问题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985"高校高考录取的公平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民众对录取政策的认可程度;也直接关涉到生源质量的高低,而拥有高质量的生源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定量研究认为,目前"985"高校高考录取的公平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录取制度的公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各省市区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纵深引发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孰优的热烈讨论.区域公平名下的我国现行高考录取地域差异制度遮盖了地域歧视与地域特权,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法理内涵要求区域公平应是在考试公平基础上极度审慎的二次调整,只有调整现行高考录取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  相似文献   

10.
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从古至今的考试选才中 ,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古代中国对公平曾有过不懈的追求 ,并出现了“至公”的理念。现在 ,高考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公平 ,然而在没有其他更公平且能够操作的制度可以取代它时 ,高考便是最可行的相对公平的制度。总的看来 ,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优先 ,继而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艺考竞争的逐渐激烈,与之相伴的有关艺考招生中的公平性问题也不断出现,面对种种思考和质疑,本文试图分析这一现象的现状、存在的背景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反思,以期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选拔更多、更优秀的高等专业人才提供教育理论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科举考试内容的窄化、固化和科举考试形式的僵化并由此导致的科举单一的“指挥棒”作用与学校教育内容丰富性和目标多样性要求之间矛盾的激化,是科举制消亡的根本原因。借鉴科举与学校教育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当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考存废”等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分区定额与原籍应试是清代科举制的两大基本原则。在原籍应试原则之外,又存在针对流动人口而实行的寄籍应试之法。由于科举录取率以及考生科场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等原因,在人口流动越发普遍的社会背景下,不同地区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冒籍应试问题。清政府试图通过廪保、官员担保等机制防治此类舞弊现象,但其实际治理效果比较有限。探讨清代科举冒籍问题,对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以及治理当今高考移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的平等精神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各种制度中历时最久而影响最大的制度之一。科举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平等精神,正因如此,它才历经千年而不衰。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般考试发展的规律,即日益的客观化和严密化。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目标,选拔德行之士还是取用才能之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两难问题。为公平起见,科举制度主要以文才取士。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必须以平等为核心;高考改革的任务是,坚持平等的精神,消除其形式和内容对教育的不利影响,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社会中形成并长久地实施,是因为它是以公平性为基础的。重新审视科举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公平性渗透在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高考命题各个环节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人们在追求命题公正实践中又面临公正的两面性、相对性和复杂性。高考试卷命制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试题内容、试卷难度、题型设计、试卷组配、试题情景等问题都关涉公正的两难选择。实现高考命题公正的基本途径是牢固树立考试公正理念;建立命题公正性审查制度;加强国家考试题库的建设;着力提高命题者的公正素养。  相似文献   

17.
科举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已在百年前退出历史舞台,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科举学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科举"追求至公"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科举促进社会流动对改善当今社会结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科举立法缜密确保考试权威公正亟待当今考试法治借鉴。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建设的启发借鉴上,还可延展到教育乃至政治领域的许多方面,从科举的公平性、社会流动、考试立法等角度谈古论今,仅是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8.
绵延1300多年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古代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在内容上主要是考查考生掌握儒家经典等相关知识。考试还就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试者发表意见,作出书面回答。由此选拔官员(候补官员)。在考试形式上,由口试与笔试两种。笔试情况复杂,又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等多种形式。因此,中国古代不存在今天意义上的“语文考试”。即便是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不是只考一篇作文。我们不能从“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语文考试只考一篇作文”这一错误的前提,得出“高考语文只要考一篇作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考试和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两种重要的活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机制,二者既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考试的自身特点以及考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决定考试能推动教育发展。科举制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而高考促进了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所以,要改革和完善现代考试制度,更好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