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福建师范大学院孙绍振教授连续三年以"智性"为关键词来评述高考作文题(孙绍振《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评》《感性命题和智性"潜在量"问题——评2006年高考作文题》《从感性诗化向智性分析深化——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力倡命题应"智性"后,针对当下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少专家呼吁要"智性写作"。所谓"智性写作",是指将抒情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学生在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题宣布伊始,众声喧哗.当时间流逝,无论专业的或是临时的专家、深刻的或是肤浅的表扬、真诚的或是凑热闹的批评,全都渐渐沉淀下去的时候,我们的"高考作文大家谈"再度开谈. 今年的"大家谈"里,"理性"、"思辨"成了流行语."理性"和"思辨"终于被语文界广泛接受,引起了大家相当的重视.从高考作文命题角度来说,理性的、思辨的、富有智性内涵的高考作文题,恰好符合孙绍振先生一直呼吁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有的样貌.从2005年开始,本刊每年都约孙先生为"高考作文大家谈"写一篇全国作文题总评.当年,孙先生在文章里提出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为我们客观分析高考作文题的得失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接下来的几年里,孙先生每年都在"大家谈"里情辞恳切地呼吁,作文题要能激活学生深层智性思维.他对一些过于偏重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能力的作文题毫不留情,同时对一些具有哲学的、智性内涵的、把审美抒情和智性分析结合起来的题目也不吝赞辞.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参加过一些教研活动,发现但凡写人的文章,像<船长><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詹天佑>等,教者总爱设计这么一个问题:"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学界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篇有"非文学与纯文学"之辨、"正与奇"之辨、"常与变"之辨、"事义与抒情"之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辨等观点.根据<文心雕龙·辨骚>篇若干诗学命题的正反离合关系及其诗学观念,其中还暗含着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前者导源于汉代以<毛诗><郑笺>的"比兴美刺"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是对<楚辞>中大量存在的神话寓言、历史寓言、咏物寓言和艳情寓言的诗学总结,其特征是感性形象与抽象寓意的分离;后者根植于汉末魏晋以降直至刘勰当世蔚为大观的以"缘情感物"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反映的是<楚辞>中已经出现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景物形象与情感意义的统一.这两种诗学范式贯穿于整个<文心雕龙>,而<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中这两种诗学范式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时期,艺术地总结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曾是鲁迅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收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集<呐喊>中的<药><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等,都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要使革命"从新做起"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中篇小说<阿Q正传>则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7.
<正>回首30余年高考作文命题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高考作文命题之改革走向,不能看出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所呈现出的地气文化及所绽放出的勃勃生机。一、依据考纲,立足文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1)考纲明确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常见体裁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胡瑶 《早期教育》2000,(5):10-10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做家长工作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发放有关资料针对家长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适时向家长推介操作性较强的文章,如<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入小学前的准备><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关于高考作文"反套作宿构"问题一直都是全国及各省高考作文命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卷的命题组都为此费了不少心思,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在此,笔者特意研究了江西卷从自主命题以来有关"反套作宿构"所做的具体努力,并提出了两点如何应对反套作宿构的具体方法。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指出:"现在高考作文宿构,抄袭,套作成风,‘文艺  相似文献   

10.
许飞 《河南教育》2007,(4):30-30
在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里有一类特殊的单元--"探究能力训练单元".<十万个为什么><猜猜猜><我们的秋游计划><自然法庭的听证会>……从这些单元别具一格的名称里,我们或许已能感受到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刘琏著作<自怡集>、刘璟著作<易斋稿><遇恩录>、刘廌<盘谷集><翊运录>的主要存世版本事宜略作考述.同时认为,编校整理上述四种文献并展开相关学术研究,可以为文成刘氏家族"文化世家"命题之确立提供文本素材,并使得浙南家族文化在新时期得到充分弘扬与宣传.  相似文献   

12.
<正>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一向关注的焦点。在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中,作文命题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高考作文是最为直观、综合地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是高考学生在中学阶段最后一次接受的"人文"教育,折射出社会对未来"人才"素养的要求,意义重大。目前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样化的态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有关科学性错误,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些切中肯綮的批评意见.对第一大项第2小题中"伶牙利齿"一词的写法,批评者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是"伶牙利齿"即"伶牙俐齿",二者可以并用.然而,余闻老师(命题者)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陆续发表文章,予以反驳:认为"伶牙利齿"与"伶牙俐齿"不可并用,"伶牙利齿"的"利"系错别字.笔者以为,这个问题不可小觑,涉及到语言规范、考试原则以及母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2005,(4):21
三种形式 高考作文命题一般采用三种考查方式.一是标题作文.如<习惯><尝试>等.二是材料作文.如"达芬奇画蛋"、"小姑娘与玫瑰花"等.三是话题作文,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等.无疑,话题作文是中学写作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于考试中的最生动的体现,是到目前为止高考写作考查的最理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好"都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朴通事>中"好"还用作动词.副词"好"由形容词"好"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三国志>同作为"前四史"之一,到底孰优孰劣,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围绕这个争论,主要勾勒了从明朝至当代<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历史.明朝是<后汉书><三国志>优劣之争的开始.<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清朝、20世纪20-40年代,而当下对二书的比较研究则不免有些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的"班级读书会"研讨会上,我以"新手上路"的心态连续尝试开展了<夏洛的网><草房子><蓝色的海豚岛><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下文简称为<毛毛>)等儿童文学经典的班级读书会.这几次班级读书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教学策略都以"聊"为主.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客观上需要这样做,二是主观上想这么做.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38页中一道病句修改题里的标点令人疑惑.此题是: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其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间没打"、".随后,我翻阅了人教版的中学教材也是这样,可是一般报刊杂志遇到此情况时却大都打了"、".这么明显的问题应该不会是人教社一时的疏漏吧.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把自己的困惑及个人见解寄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蒯福棣老师,没想很快收到了回信,她在信中说:  相似文献   

19.
<正>一、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标准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在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应该形成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对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标准历来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命题者来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每年高考作文命题一公布,各路专家、学者、发言人等或批评或赞扬,各有各的道理,让命题者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语  相似文献   

20.
"欢"字代指"情人"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字在<乐府诗集>中经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对它的解释均作指代"情人",但据笔者考察,这种释义是错误的,它指代的应该是"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