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字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生动的标点符号不仅是文本的外显形式,更是读者探入文本内核的重要桥梁和通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标点作用,整体把握文本;体悟标点情感,参透文本意蕴;洞察标点形式,感受作者匠心,从而达到以"微"见"著",深入全面地把握文本。  相似文献   

2.
标点,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除了表示停顿、表达语气,还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那些独具匠心的标点运用,如一反常态的标点、自相矛盾的标点、故意留白的标点等,和学生一起推敲咀嚼,走进文本,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情感的载体。读者是通过作者所描述的语言文字这个介体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作为读者,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最基础的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揣摩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学最具有"语文味"的表现,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是要实现学生的"言语习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体的特点,更要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文本内容、体悟表达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须在阅读文本中关注作者的创作规律。那些承载着作者意志与情感的标点,是理解语言文字运用与规律的重要切入点。教学中关注标点,从标点上着眼,可能也会发现语言文字中的另一番世界。  相似文献   

6.
境界一:引导发现,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既承载着一定自然的、人文的、科学的常识,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意志,还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在解读教材、解读文本时,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文字的特定语境意义,还要能透过语言文字本身读懂所承载的内容。也就是说,既要理解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的含义,又要理解文本本身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运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去解读文本,首先要让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用探索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从文本中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学而无疑,非学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7.
谢燕月 《考试周刊》2013,(52):38-38
<正>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我就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一、引导学生读懂文体新接触一篇文章,只有先读懂这篇文章,知道它主要在讲什么,才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揣摩推敲文中的一些词、句的含义等。因此,读懂文本是理解文本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读懂文本呢?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是情感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感悟是读懂文章最基础最关键的起步。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语文存在的家。"所以说,品味语言,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核心内容,品味语言需要心智的投入,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揣摩、辨析、感悟、欣赏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品味语言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语言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与作者对话、编者对话,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应该淡化对学生技术层面的策略指导,淡化对学生情感基调的直接给予。要在体悟文本情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破译文本编码中体悟语言的表达秘妙;在聚焦文本标点中提取朗读的情感密码。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而得言。阅读课上有效的随文练笔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篇章,寻谋篇之法;构建段式,悟写作之策;迁移句型,探文笔之妙;学习表达,夯写作之基;用好标点,点言语之睛,让学生既知道"写什么",又知道"怎么写"。  相似文献   

12.
王彩霞 《广西教育》2014,(41):49-49
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课文,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细细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呢?一、换词比较,品词语之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妙不可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揣摩、推敲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说:“就小学而言,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如何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阅读课上,抓住词、句、段、篇等细节,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细品慢嚼,语言的本真韵味才会充分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5.
王昀 《语文天地》2016,(5):66-67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生反复诵读文本,积累精彩语段。在诵读文本时,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探究涵义丰蕴的语段,认真揣摩作家运用语言的精妙,仔细品味语言的韵味,从而提升教学的魅力。我们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作者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一、在诵读中感受语言之美选入教材的课文,多是语言优美、感情动人的文章。教师在课堂上要极力凸显课文中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语文课必须是通过语言的训练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附着在语言学习上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意思,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重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自然、情趣、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表达的意境,沿着文字的血脉回环诵读,逐步进入文本语言的深处,体会语言文字中浸透的作者思想和情感,寻觅语言折射出的灵动。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的话对此有了更浅显、层次分明的诠释,他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作者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读出新意。一、揣摩弦外之音语言的含蓄、深刻之处,说出来的往往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说出来,即所谓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事实上它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唤起有关表象,运用语境和自己的体验品味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