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开启学生的数学心智;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放飞学生心中的梦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准确传递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维,还要有运用数学文化调控、沟通、亲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数学应用和数学精神,形成数学智慧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从教育内部来说,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笔者认为,从"站稳"向"站高"转变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编题"是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给出某个数学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后,编拟出新的数学问题。编题的过程是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逐步演绎深化、探究创新的过程。学生"编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从"做题"到"编题",让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快乐,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将"编题"进行到底,积极地向初中数学解题的"最高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3.
数学作业的设计不只为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本文从"作业功能""作业内容"和"作业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改进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让数学作业设计从"产品思维"向"作品思维"转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4.
"生长数学"可以认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愿景,让学生学到具有生长力的数学是生长数学教育的核心所在。"生长数学"要关注让学生从问题中生长思维、从探究中生长学力、从感悟中生长品格、从内化中生长素养,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聚焦核心素养,才能向践行创新思维的理想王国起航。  相似文献   

5.
尹侠 《贵州教育》2013,(19):28-3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是对从2001年开始的建国以来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完善和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从"双基""两能"向"四基""四能"的转变;特别是指出将"基本的数学经验"贯穿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形成高位的数学思想,并且以数学中"问题解决"为载体,从以往关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后半程"数学教育,向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全程"数学教育的关注的转变,必将引起今后数学课堂教学的渐变。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昨天"生长新知;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生活和数学勾连,以"今天"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以数学知识提升生活品质,向"明天"生长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植树问题"内容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发现问题"了,才会"提出问题"。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我们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没有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缺乏意识,观念淡薄。在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高于外国的学生,但创新意识不足。"这一现状有目共睹,教师也知道自己的学生不会自己发现问题,不会自己提出问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是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直接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足见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明确定义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育从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已经走向了"四基",我们开始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积  相似文献   

11.
"四基"是在传统意义"双基"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双基"基础上解读"四基",尤其是从"双基""四基"的概念出发,把握其"此阶段"与"今后"的意义,真正在教学中落实"四基",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基础,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具有促进其成长的意义。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四基"可以帮助教师解构教学内容,但解构是为了建构,只有当教学具有整体意义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教学目标。不管是立德树人,还是核心素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对人的培养,都是从人的成长角度出发,对教育原点的回归,对教育本质的尊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核心地位,人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让他们成为具备独立人格、具有数学思维、懂得数学文化的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小升初"期间,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显著提升,这对学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教学衔接,引导学生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是从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发展为本"是完全一致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能被有生活乐趣的知识所打动。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生活情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并对学生进行促进其成长的生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心问题,构建"问学"课堂,就是让数学课堂改变小问题呈现、碎步子前行、短时间思考的现状,而是通过核心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促使数学课堂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学习真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一词,从本原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是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从教育层面上讲,它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人本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必须从"人本"的角度来透视教育功能,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发现、预见和改变"等三大"人本功能",激发学生潜能,拨开心灵之窗,获得为人之本的幸福。近年来,我到各县市区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一些习以为常但并不科学甚至是违反教育教  相似文献   

18.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版教材经过多年研究和精心修订,提出了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所谓"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单元、每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都是从特定的情境出发,设计出一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领悟、理解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轻松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学时从问题情境入手,从提供背景、图例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多方面来组织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入,还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知识概念的形成,或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无一例外,全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对于"问题"的精心设计,对于做好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去进行"问题"的设计呢?一、"问题"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够采取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做好这些,首先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兴趣这方面,多花些心思.例如:讲授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射击的时候,要用什么姿势吗?随后告诉学生是用手托住枪杆,原因是这样枪与人的手和胸膛,刚好是一个三角形,更稳定利于射击.这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无  相似文献   

20.
建构“问题性教学”培养问题发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数学"问题性教学"的涵义 数学"问题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1)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数学学习的核心应放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2)数学教学应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3)学生总被要求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仆从型灌输型的教育;(4)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保证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发展学生"创造性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