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亭(一)     
陈骁 《新作文》2013,(Z1):76-79
一刘羲之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刘羲之"这个名字是他爷爷给他起的,爷爷是希望他像王羲之那样成为一个大有名气的书法家。刘羲之可没有辜负爷爷对他的希望。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书法补习班练一个小时的字。学校里的学业已经很繁重了,每天还要  相似文献   

2.
<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魏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藏匿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他的字简约玄澹,超然绝伦,被人称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他的《兰亭序》以及《兰亭诗》也绝对是绝妙的文学作品,今试以《兰亭集序》分析之。  相似文献   

4.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5.
《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作。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里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早年工书法,师从卫夫人(铄),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  相似文献   

6.
《兰亭序》是一个著名的字帖,相传是晋代的王羲之写的.它一直被人们尊为行书的模楷,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过,历代许多书法家、金石家对于它的真伪问题都曾发生过怀疑,只是他们还没能根据确凿的证据做出判断.清光绪十五年(1898年)有个叫李文田的,经过较仔细的研究后,认为:《兰亭序》根本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他写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有争论.今年6月郭沫若同志根据在南京郊外出土的几种晋代的墓志(《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王丹虎砖志》)等资料,对《兰亭序》重新做了研究,证明它的确不是王羲之的文,也不是王羲之的字.他的主要论据有下述两方面:一方面是从中国书法的发展情况来看.郭沫若同志研究了那些晋代墓志碑文后,认为当时的书法基本上是隶书体,和两汉时代的隶书一脉相传,而《兰亭序》则与唐代以后的楷法是一致的,与隶书的笔意完全不同,因此显然是后人的依托.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瑰宝。据考,东汉时,书法已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历朝历代都有众多的书法家,若群星灿烂。而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最为著名,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奉为“登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的伟大书法家。他的真草行书继往开来,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由于他的书法没有留下一件毫无疑问的真迹,古代书论对他书法的优劣,又由于批评者的出发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悬殊甚大。特别对他的《兰亭序》,清代人李文田曾提出质疑,1965年郭沫若发  相似文献   

9.
地球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但是,你可知道,位居第二的行书出自谁手?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颜真卿!可惜,《兰亭序》真迹早已伴随唐高宗入土乾陵,传世的仅是唐代摹本。因此,《祭侄文稿》成为行书真迹中的“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10.
<正>提到王羲之《兰亭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已不单单是书坛百代之楷模,更是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兰亭学,涉及《兰亭序》的真伪、版本等方方面面。那么,面对如此巨制,撰写"千字文"式的赏析文字着实令人诚惶诚恐,故而本文不做过多的历史事迹叙述,而是就摹本及其艺术价值展开剖析。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会稽内史,拜右将军(一说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出生于名门望族,少年讷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说,在江西吉安市兴桥镇钓源村,发现一通北宋书法家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的清代道光年间碑刻,清晰可辨的159字中,有13个简体字。王春南先生更撰文说“现今通用的某些简化字,岂但北宋的米芾用过,在米芾之前的700多年,东晋王羲之就用过”,并举出王羲之在《兰亭序》及唐怀仁和尚集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等传世墨迹、碑刻  相似文献   

12.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它影响了一代代书家,使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次高潮。美术系本科书法课程中的行书教学中,也应选《兰亭序》为范本。认真研究兰亭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语】《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是唐代书法家李北海(李邕)的名碑。他的碑有两块:一块是陕西蒲城桥陵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另一块是岳麓山的《岳麓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是他的代表作,线条比较细劲,是行书作品。李北海是唐代著名的行书书法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他没有机会接触到王羲之的墨迹,是通过王羲之的《集字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类型字的写法。2.发展目标:掌握字的结构特点,做到结构匀称、合理。提高观察、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写字兴趣。引导学生从写字中感悟“坚持不懈”的道理。一、欣赏作品,激发写字兴趣师: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运笔流畅,笔法精湛,字体俊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广为流传。(边说边展示王羲之的《黄庭经》、《兰亭序》等书法作品)二、扎扎实实,训练基本笔画师:汉字是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的,练好基本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谁能说说汉字有哪…  相似文献   

15.
<正>《兰亭序》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被推崇,有其时代背景及原因。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张芝在东晋之后,被各朝代推崇为"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的"四贤"。但是,东晋、南北朝、隋朝都为"四贤"中谁是第一争论不休。至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一锤定音,认为王羲之第一,并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似文献   

16.
有一物品,可消愁作诗,可聚餐助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好多处都有它的身影.它让曹操横槊赋诗,让王羲之写下《兰亭序》,让李白作名篇《将进酒》.它是流传古今的文化标志,它有不断完善的工艺技巧,是中华文化的伟大见证,它就是——酒. 家庭聚餐的饭桌上开瓶好酒,取出瓶塞的一刻,甘醇浓烈弥漫房间,钻入鼻孔的浓香使爷爷拍手称快,爷爷闭上眼不由地赞叹:"好酒!好酒!"爸爸也被香味吸引到桌旁,清澈的液体,浓郁的香味勾得他迫不及待倒出一杯品尝,辛辣的烈酒缭绕其舌尖,红晕从脖子爬到耳根,细密的汗珠儿爬上额头,他红着脸大笑着夸道:"这酒不错,这酒好!"  相似文献   

17.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6,(12):48-48
12.王羲之教子依缸习字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他具有雄辩的才华,曾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公元355年王羲之辞官归隐。王羲之喜欢山水,能诗善赋,尤其是写作散文,颇具匠心。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堪称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羲之精通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他早年曾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随张艺学草书,向钟繇学正书。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为历代书法家所效仿,成为楷模,影响极大。同时,王羲之还是东晋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王羲之有个儿子叫王献…  相似文献   

18.
正孙惠根书友的行书对联,师法王羲之《兰亭序》,内容亦为《兰亭序》中字,属集字创作作品。通篇用笔精到,结字严谨,颇得《兰亭序》神韵。不过作者在将小字放大时亦做了一些调整,比如整体书写风格以厚重饱满为基调,使小字行书更适合大字对联形式。此作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每联各字过于紧凑,大小略显均一,缺少收放变化,需稍加注意。  相似文献   

19.
何频 《河南教育》2014,(11):98-99
<正>日前,河南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先生,就省美术馆特意收藏开封青年女书法家杨国桢临摹古人对联的响搨作品,谈及其学术意义时指出:响搨又曰向搨(注:此搨字不可以简化),即所谓的"双钩临摹",是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一项发明。系由当世书法家亲自执笔,用心传摹前辈书法大家的经典作品,如唐代的名家褚遂良摹写"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很长时间里,这是我国古代书法复制的独门绝技。响搨艺术助推了经典书法墨迹的普及和传承,方便更多的人参与欣赏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是晋代享有盛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笔势雄健、潇洒,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声誉。唐朝张怀璀的《书断·王羲之》里曾记载,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人雕刻,刻字师傅以高超的手艺用力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