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么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读名句也应该这样.因为,名句一般是智者的智慧的结晶,包孕的往往是大思想,体现的往往是大智慧.简言之,名句非三读而不能有得也.  相似文献   

2.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失注一例康苏《游褒禅山记》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里的“往往”一词,教材未注,容易被误解为“常常”之义。因为,“往往”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表时间,意即“常...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早就提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文构思要想创新就必须做到两点:一要广泛,二要深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探究、思考事物广泛而又深入呢?  相似文献   

5.
陈洪团 《现代语文》2008,(10):151-152
上海高中语文新教材收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文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翻译,不少教师采用的是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白话译文:“古人的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收获,这是由于他们探索思考得很深入,而且时时处处都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文本抄读法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10,(4):57-57,50
关于文本阅读.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叉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理,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读一件书,须心心念念只在这书上,令彻头彻尾,读教精熟”。如此等等,在朱子读书法中是反复强调的。文本阅读中不管朗读还是默读,都要达到熟读,以至背诵,才能融入记忆,从而有所养成。而抄读.正是达到熟读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蓝色的思念     
自古以来,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的特性被封为"花之君子者也".继而,被历朝历代画家所爱赏,成为他们经常描绘的对象.而且,各朝高手辈出各有千秋:有得其清艳者、有得其淋漓者、有得其苍润者、有得其高雅者、有得其娇美者……林风眠亦是此中高手,《荷塘》在他的笔下是一个融合了中西,在寂寞、空灵中蕴含着轻盈和凄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朱子曾有云:熟读而深思,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有得矣……,熟读方能深思,熟读才能有得。可见,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名句往往诞生于名篇,并流传千古。名句又往往因为其独特而强大的艺术涵盖力与辐射性,从而挣脱母篇的束缚,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成为某种艺术精神的反映。因此人们在对某一名篇进行无尽地咀嚼时,也在更多地咀嚼其中的名句。这是古往今来文学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诗句,正是这样的名句。  相似文献   

10.
人类仰观俯察天地山川,鸟兽虫鱼,往往有得。得者,心得也。作者静心观察,感而遂通万物之志,由此引发对人生深入而独到的思索,每有神思妙会,诉诸笔端,形诸文字,便是一篇篇精妙绝佳的美文。本期所选文章,从  相似文献   

11.
<正>"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发,因此诗句也非常美丽。其实,课本上的哪一篇诗文不是作者受现实之美的触发而写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诗文之美,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一、读悟韵律美"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热爱朗读并会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财富。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因为考试的需要,我们往往重视字、词、句、  相似文献   

12.
上学期,学生学完《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三本选修教材,可是.期末考卷上居然只有4句唐诗默写与教材有关.其余皆是“高考灵魂附体”题。并且。那个名句默写题,高一学生也能答出。不由得掩卷深思:这种考查到底为哪般?  相似文献   

13.
思无邪     
王娜 《教育文汇》2012,(10):59-59
一直以来,对《诗经》的印象是生僻字太多,晦涩难懂。这些年来,虽然读过好几遍,对其中诸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的名句也能倒背如流,甚至连儿子的小名“都”也取自《诗经》,可始终觉得难解其中之味。不久前,读了安意如的《思无邪》,才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读《诗经》,要用一颗唯美感性的心去体味其中的思语心路。  相似文献   

14.
衡向阳 《成才之路》2014,(13):95-95
欣赏古诗词,陶冶真性情。太白的《送友人》是一首难得的送别佳作。每每读之,总令人想起陶潜名句:"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但此处却非"怀古",而是"怀人"也。  相似文献   

15.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要把读放在首位,教师要作具体的指导,以保证读的质量。其次,语文课应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要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此外,应以语言的训练为支点,努力地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走进市场,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这是最寻常、最世俗也最平民化的声音.往往显得喧嚣、嘈杂,令人不胜其烦。但在作家萧乾的《吆喝》中,旧北京城的胡同小巷里游商小贩的各种吆喝声却是那样的起伏有致,读之不厌其烦乱,听之更觉它有情韵。  相似文献   

20.
舍得     
有舍才有得,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我们往往想什么都抓住、都得到,到头来却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一厢情愿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只有学会舍,才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