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亚昆 《广东教育》2011,(7):123-123
我们教师误读"师道尊严"久矣。 有些教师在受到学生或家长的"气"后,常常感叹,师道尊严何在啊?这里的"师道尊严"的意思显然是学生家长要给我们教师应有的尊严。  相似文献   

2.
最近,妄为人师的我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文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在讲鲁迅的名作《社戏》的时候,我的学生昏昏欲睡。站在讲台上的我开始大发雷霆:"你们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愿意学、学不好,你们算是中国人吗?!"  相似文献   

3.
贾震 《河南教育》2005,(4):44-45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尴尬事,若处理不当或置若罔闻,都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若处理巧妙、得当,则不仅能自然地化解尴尬,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2007,(7):39-41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视教师威信,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今天,我们该怎么看教师威信和“师道尊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7.
万安峰 《江西教育》2007,(10):45-45
最近,一段学生在课堂上侮辱教师的视频在各门户网站和论坛上广为流传,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名高中生在课堂上抢走老师头顶的帽子,并当众辱骂老师,被羞辱的老教师坚持讲课,台下传采的却是阵阵嘲笑场和谩骂声,甚至还有学生用DV机把这一场景录了下来。这一事件让许多有良知的人不禁要问:今天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师道尊严”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徐萍 《海外英语》2011,(13):320-321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话语双方要获得对话的成功,往往要具备几个基本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原则,与省力原则。其中合作原则是指在双方在共同认同的信念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目的性和意图的话语相互照应。而礼貌原则也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符合社会文化,社会道德,顾及对方感受,不具侵犯性,维护对话和谐进行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中国五千多年儒家历史文化沉淀的背景下,素来成为是礼仪之邦的我国,在面对新的文化因素的冲击时,常常也有失神,来不及反应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在过去常常所说的"尴尬"时分,面对这样的时刻,中国人往往以特有的幽默感,一笑而之,或大笑不止(公共场合)。然而在笑过之后的沉思里,也反映出我国传统社会文化面临西方文化冲击时,所作出的反应及调整。该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实在有违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对话受者无法接受,一时反应不过来的状态及事后对此"尴尬"事件的自我解嘲,进行分析,以及社会对此的接受状况及语用标记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我国文化对异向文化的一种接受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却陷入了尴尬境地.我们要用自己感受到的语言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和周围的人,让他们自觉自愿去学习普通话,创造一个和谐有品位的文化氛围,从而尽心尽力去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由“师道尊严”引起的对教师权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芳 《现代教育科学》2012,(6):99-100,131
教师权利包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教师角色的专业权利,本文从教师权利的现状出发,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要重树合理的"师道尊严",以维护教师权利。  相似文献   

11.
章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严格的要求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向受教育传授科学知识与真理是“师之道”,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水平,做到自尊,是“师之尊”。“师道尊严”无罪,“师道”当“尊”、当“严”!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滴水穿石”的奇异现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到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可贵精神。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问题上,太过理想主义并非实事求是的态度。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作用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郭之纯 《成才之路》2009,(30):I0013-I0013
在教育问题上。太过理想主义并非实事求是的态度。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作用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鉴于当前老师对学生“不敢管”的现象,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引来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郑永 《学前教育》2011,(6):48-49
“玩具超市”是班级中的一个区角,是家长与幼儿将自己家中已经不玩的、齐全的、有七八成新的玩具收集于此,并按类摆放,供幼儿潜回家玩。幼儿可凭“借物证”到“玩具超市”中借玩具(可将玩具带回家),每一次限借一样玩具,并于下一个开放时间归还。此项活动深受众多家长与孩子的喜欢。  相似文献   

16.
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此时教师如果机智化解,课堂就会“柳暗花明”,否则就会“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郭之纯 《教师博览》2009,(11):36-37
应当说,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都有凭一已之力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点。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之责,对学生的错误就必须纠正,对学生的弱点和缺点要帮助其克服。而在纠正错误、克服缺点的过程中,批评教育的手段自然不可或缺。《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对“师道尊严”渊源的梳理 “师道尊严”这一词语大家都并不陌生,但究其源乓,它到底是由什么时候产生的,相信不会有太多人羽晓或者说深入的了解。在中国古代“师道尊严”一司最早见于古代早期的一部教育著作《礼记·学记》,乇巾有这样一段话:“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荩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相似文献   

19.
李橙 《中文自修》2007,(10):4-5
"世相杂谈"栏目,自今年第五期开设以来,备受广大读者关注,不时有老师推荐的或读者的来稿。本期栏目的一个特色是,莘莘学子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现实,如"辱师事件"、"我们为什么不要鲁迅";或由校园投向了社会,关注当下的热点、民瘼,如"百家讲堂"于丹说"论语心得",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之根的坚守与吸纳等。于纵横捭阖,击浊扬清之际,让人欣喜地看到莘莘学子独立思考的深度,卓而不凡的锐气、胸襟,与写作的才华。——编者  相似文献   

20.
“师道尊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必须知晓其内涵的演变过程。从主体到客体,古今情况皆不同。从社会到教育者本身,对“师道尊严”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师道尊严”并非要求受教育者绝对的服从,更非社会认为的物质馈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达到“师道尊严”与教育效果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