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世界各民族、国家及地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世界教育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创新的历史;一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也就是一部中国在与世界各国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改革传统教育、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哲学学科领军学者近二十年潜心研究的力作,也是我国从“教育价值论”视角重构现代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问世八年,七次重印,影响广泛,已成为该学科的经典学术著作与高校教育专业的首选教育哲学教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专业教育方式面临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个“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创办新闻与传播学院。1994年以前,国内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个,  相似文献   

4.
提高实效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关键,也是当前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围绕社区教育实效主题,从提高实效的意识、标准、基础与机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以期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信息化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向的大事,教育网站的建设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是让教育信息化得以迅速普及和推广的有力手段,更是目前很多有经济帝力地区都在做的工作。但从很多已经建设好的项目来看,存在很多不足,有前期规划方面的、有中期开发方面的,也有后期应用方面的,如何进一步完善教育网站的建设和使用,是已经和即将上马项目的决策者考虑的问题,在这儿,我提出的自主开发区域性教育总网的构思希望能够给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和见解。在这篇论文里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建设教育总网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又互相关联;从功能和语义的视角上看,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是两个现象、两类活动、两种文化;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层面来看,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形成的机理来看,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教育--民主与科学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科学和民主的本质出发,简述了科学教育与民主教育的整体和关注,并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自主选择的教育过程、全面发展的教育结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教育的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高职心理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心理现状不容乐观,提高心理素质既是时代,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如何在高职生心理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培养什么样的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23):17-18
亲身经历 说到新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自己就是中国新闻教育的产物,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的,后来在英国留学,对英国的新闻教育也有感受,在人民日报工作很多年以后,我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理论、制度和方法首先是从西方产生的,这就是说,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兴起、变革和发展,总是离不开对西方国家教育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引进与吸纳,而伴随这一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就是各式各样的教育实验。因此,从教育实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无疑是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生长点,也是从历史研究角度来进行当代中国教育实验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有益的尝试。由熊明安教授、周洪宇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就是这样一部视角敏锐、集思广益、精心建构而成的教育史新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从传统走向新生的世纪变换之中,教育的观念、理论、功能、教学模式等等的重新定位无疑成了上上下下思考的重心。在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大发展阶段,为把握全球新的教育改革动向,推动国内教育理论创新,提高中国学校品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海南出版社决定共同引进出版这套巨著《教育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全书》的翻译出版被列入我国“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也高度重视其编译出版工作。因此,也可以说这套《全书》是国家新的教育改革催生的教育和出版的精品。我们为什么想到要出版这套鸿篇巨制的大书呢?  相似文献   

12.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职业边缘化分析——兼谈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新 《图书与情报》2006,(4):34-38,43
文章从“图书馆职业是一种专业化职业”这一命题出发。分析了来自职业内部对图书馆职业的。自我歧视”,并认为这种职业边缘化现象将导致图书馆活动质量的降低和图书馆教育方向的迷失。文章在对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的边缘化是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提出图书馆学教育应遵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关注图书馆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图书馆职业也应通过制度、机构等途径。为图书馆学教育校正方向、修正方法。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出版形势的变化,教育出版社即将堕入风声鹤唳、每况愈下的“黑铁时代”,支撑教育出版的基石已经开始动摇,从实施限价限利到废止以行政命令方式指定教辅用书,从册数码洋锐减到平均利润率下降,教育出版似乎将要无可奈何地走向穷途末路。这无疑是一种过于悲观的论调,虽然教育出版的确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事态远没有如此严重,正相反,教育出版在度过长达十几年的“黄金时代”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白银时代”。这是一个充满了个性、激情、创造力、创新性的新时代,教育出版最终也将以“白银时代”的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今,教育为社会所广泛参与和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报道自然也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但是,却有新闻业内人士认为,教育新闻与其他行业新闻一样,本身并无普遍的社会性可言。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教育新闻的报道虽然不少,但有相当多的报道其新闻视角还局囿于常规教育工作的小圈子里,缺乏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因而有人认为,教育专业报要走向社会,必须大量移植社会新闻,借此来扩大读者面,增加影响力。上述观点,我认为有欠妥当。与其他一些行业新闻相比,教育新闻具有更强的社会性。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16.
张薇 《群众文化》2001,(5):35-36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化、教育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艺术教育则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它关系到能否促进少年儿童全面素质发展的一个极其主要的教育环节。可以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讲,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简述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区别的基础上,说明网络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带来了数字化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教育近几年来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迅速发展。网络调查显示大学开设数字图书馆专业课程的数字4年内增加了3倍。目前不但专业信息管理及图书馆院系设置此课程,计算机、通信及工程学院也设置类似课程。从对40多所大学数字图书馆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重点、课题项目及选用教科书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多数院系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一些注重数字图书馆学的系统教育,一些偏重网络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育。虽然占领先地位的并非都是传统的图书馆院系,有些教授内容也未全部使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但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门新学科内容,训练学生掌握使用这门新技能,已成为信息学、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大学课程中的一个热点。数字图书馆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反映了信息管理及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档案干部教育工作创新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世纪档案事业的过程中,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努力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制度、教育基地等五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推陈出新,尽快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有利局面。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育观。一是要树立大教育观。在抓档案干部教育的认识上,必须强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的观念,对档案战线来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时代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是发展档案事业的最迫切需要;在教育培训的内容范围上,要由以传统档案工…  相似文献   

20.
叶福云 《大观周刊》2012,(52):157-157
在现代教育中,创新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适应任何环境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本文从教师的作用上把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谊做到哪些方面的事情,如何做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