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5):68-68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冯友兰2005年1月定价:12.8元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阐述了他受新实在主义影响而形成的人生哲学观,包含作者对人生之真相、人生之目的、人生获取幸福之手段、人之死等种种问题的解答。冯友兰力图把新实在主义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是一本以编年体方式客观实录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世95年的人生与学术轨迹及其影响和所处时代的图书,图书在谱后亦以编年体方式记述其去世后15年间冯学研究的学术活动和相关著述,全书版面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子女冯锺辽、冯锺璞(宗璞)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冯友兰先生旧藏的明代董其昌《行书自作诗》、明代陈献章《行书唐人诗》、清代陆陇其《楷书六言联》等古代大家的书法作品三件(套)。2015年11月19日,吕章申馆长前往冯锺璞先生家中拜望,颁发捐赠证书。冯友兰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贞元六书》《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冯友兰先生不仅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学术和文化发展的引领者和见证人,也是富有争议的人物。《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真实、全面和客观地记载冯友兰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以及学术界与社会上对他的研究和评价,为研究冯友兰和20世纪学术史和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贞元六书"冯友兰著,三联书店,2007年小引:书名的寓意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与冯友兰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完成了三套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而且还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新理学。他所完成的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的新理学体系则由六本独立的著作构成,分别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  相似文献   

6.
一 先从几件事谈起. 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写过一篇《大道具》的散文,其中提到一家中央媒体的某个记者前去采访冯友兰先生.这个记者先是吹嘘自己如何神通广大,认识不少达官显贵,对冯先生说有事情尽管找他,他没有办不成的事,冯先生唯唯.随后,这个记者又问冯先生多大岁数了,都有什么著作,最近在研究什么问题等等.那时,冯友兰先生已经年过九旬,双耳几近失聪,两眼基本失明,面对记者的夸夸其谈和喋喋不休,只能默然以对.宗璞实在忍无可忍,毫不客气地把这个记者“轰”了出去.  相似文献   

7.
孔永红 《兰台世界》2017,(2):126-128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冯友兰在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特别提出了无形教育,即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文化,是有形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可或缺。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简史》最初是一部讲义,用于教育学生。此书是一部通俗易懂,且知识性较强的哲学文化读本,在社会上流传极广,对传播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百年前哲学门的创立开启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片新天地。从那开始,哲学的理性、自由和批判精神真正与中国发生关联"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冯友兰曾在《三松堂文集》的序言里写道。"我们的大背景一直没有变过,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纠结。"如今,北大哲学系系主任王博赞成冯友兰的说法,他对《中  相似文献   

9.
滕松梅 《兰台世界》2015,(4):121-122
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中,说起中国哲学就不得不提冯友兰这个名字,冯友兰与中国哲学这门学科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哲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基础,对后世及海外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邵琳娜 《兰台世界》2012,(22):40-41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1924年冯友兰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历任燕京大学、广东大学、中州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及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为中国教育事业与哲学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万众敬仰的现代新儒家之楷模。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即下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诸多偶然和必然的原因,我有幸成了冯友兰先生的“再传弟子”,而且所做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所以各种有关冯友兰的“研究文章”、“口述历史”或者凡是称得上相关材料的,我都很想了解。新近有朋友告诉我,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历史《上学记》中有一段“冯友兰先生”的文字,建议我找来读一读。我读了一遍之后,觉得有必要就这段文字也写点东西,权叫“笔记历史”吧!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1895-1990)先生在1988年初开始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第7册,1990年去世前5个月,以95岁高龄完成。这是他最后的著作,后来叫《中国现代哲学史》。在这最后的著作里,他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独立的认识和分析。谨摘录介绍点滴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泽厚先生是一个自负而有趣的人,前几年读他与陈明的对谈录《浮生论学》时就有这种感觉,如今读《李泽厚近年答问录》,这种感觉又浮现出来。比如,当记者问他“能否对自己做个评价”时,李的回答是这样的:“近两年已经有好几位这么问过我了。我对自己不好做评价,让时人特别是后人评价吧。我总不能像牟宗三说自己是‘古今无两’吧,有人说我已在美学上远超朱光潜,哲学上远超冯友兰。我心里倾向接受,口头却连说不敢,我还没想清这到底是我的谦虚还是虚伪。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冯友兰先生是一个既有特色又有代表性的人物。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们有必要进行各个视角和各个层面上的解读。我们在这里之所以用“解读”一词是因为:虽然冯友兰的人生经历是距我们并不太远的客观历史,虽然他的学术思想保存在到处可见的“三史”“六书”中,但大家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评判。就笔者视野所及,仅对冯友兰一生进行全面解读的传记类著作已经出版了不下六七种。每种著作都  相似文献   

15.
新闻稿件虽然要求“新”,但发稿也不能操之过急,应慎之又慎。这方面,笔者有过深刻的教训。1990年,我刚写完《墨翟故里觅踪》的文章,县志办老郭同志从河南省社科院获得一则消息:《中国哲学史》的作者冯友兰对刘蔚华教授找到墨翟故里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可他向我介绍时,把冯友兰错说成了范文澜。我高兴地把这则信息写进稿中,匆匆忙忙发往山东社科院的学刊编辑部。稿件在1990年第五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动态》上发表了,在山东省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还招来两篇质问的文章。说是范文澜死于1969年,刘蔚华的论文发表于1982年,范文澜怎能高度评价他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审视考察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成为20世纪较为完整的中西哲学的融合,其内容包含逻辑观念"、正"和"负"的研究方法、人生哲学等方面,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1919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以后回国任教。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施忠连著《现代新儒学在美国》一书中说,冯友兰在美国留学对他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他在赴美之前,已经感受到东西文化、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认识和解决这种矛盾,是他到美国留学时带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贺麟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学贯中西,对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很有研究,他通过大力译介黑格尔著作为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与教育家,特别是在中西文化观上,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曾经读过止庵先生的散文、随笔,觉得他真是见识不凡,学养深厚,文字又干净舒服,恢复了一种好的散文写作的传统。最近读他的学术新著《樗下读庄》,竟发现他在哲学研究上的学问功底也极为深厚。《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历代不乏研究著述。但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却不能令人满意,庄子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研究都被框定束缚,活生生的庄学为注解特定的概念、范畴而被任意分割、支解,其本来的意思却被遮蔽和也许因为止庵先生是学医出身。反而没有受到正统哲学教育的限制。他可以用更纯粹的眼光来看.《庄子》。他谈《庄子》下的是解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