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语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  相似文献   

2.
人物三章     
三段文章,典故众多而驾驭自如,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非功底扎实,博闻强志,孰能如此?  相似文献   

3.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X[英译]Inancienttimes,onehadtofindateach-erwhenhebegantolearn.Ateacherisonebywhomthecoursesaretaught,andtheknowledgeishandeddowntothestudents.Underthisteacher’sguidance,theperplexitiesothestudentsareremoved.Manisnotendowedwithknowledgewhenheisborn.Whothencanavoidperplexities?Whilemanisconfusedburefusestoconsultateacher,hisperplexitieswillneverberemoved.2、人若志…  相似文献   

4.
分忧     
人生在世.孰能无忧?何以解忧?唯有分忧。 分忧是一种大情怀。 在地动山摇、家园不复的汶川灾区,我们听到了温总理那竭尽全力的呼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庄子·人间世》的结构。《人间世》第一部分从现实生活层面说明处世之难,颜回、叶公子高、颜阖三个故事在论述上是层层递进的;第二部分从形而上的思辨层面论述如何处世,三个层次及所举的例子也是逐步深入的。两部分之间是前后相承的关系。《人间世》最后一段不仅回归到乱世如何处世的主旨,而且接舆与前文颜回、子高等人形成对比,使文章脉络更加连贯。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2003,(1):18-18
古之学必有师。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相似文献   

7.
《外物》篇是庄子后学发挥道家思想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就是理解庄子相对主义理论的重要论述;再如战国时代“复古”思潮浓厚的情况下,《外物》篇提出“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FDDE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彼教不学,承意不彼”,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学派顺应自然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仁·智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为两人相偶、亲密无间之意。所以《说文·人部》释义为:“仁,亲也。从人、二。”仁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金文中才有,最早出现于中山王鼎。从中山王鼎的字形来看,应当是两人并列同坐,相与存问,意示亲敬。与《说文》的义相合。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之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课文中对这段不到一百字的文字所做的注释有三处失误。  相似文献   

10.
一、“浑沌”原型的追寻庄子《应帝王》有则“浑沌之死”的寓言: 南海之帝为攸,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攸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攸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1.
19.人:心灵手巧!相传孔子游泰山,见营启明穿着一件破皮衣,腰间系着一条布带子(富人系丝带),边弹琴边唱歌,于是就问他:先生为什么这样高兴?营启明回答:老天爷虽然造就了天地万物,但只有人是最高贵的。而我恰好生为一个人,所以高兴。从这一得意的回答中,我...  相似文献   

12.
研而知之     
刘苏瑶 《辅导员》2013,(17):14-14
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叫韩愈,他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呀!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我们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钻研,才能获得知识,才能懂得道理。  相似文献   

13.
天伟是个高一男生,但他从周一开始,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在家里已经呆了三天了。家里对天伟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好不容易上了高中.不上学怎么得了?于是,家人亲友轮番劝说、教导,天伟就是不肯去学校。孩子究竟怎么了?家长着急地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听说您帮助了不少人,求您帮帮我们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  相似文献   

15.
唐代成玄英在为《庄子》作疏时,对书中的三个人名作了错误的解释,未见纠正,今列举如下: 一、南郭子綦: 《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成疏:“楚昭王之庶弟,楚庄王之司马。”《人世间》:“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成疏:“伯,长也。其道甚尊,堪为物长,故谓之伯。即南郭子綦也。”《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于女偊曰……”成疏:“葵当为綦字之误,犹《人世间》篇中南郭子綦也。”  相似文献   

16.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鸩雏子知之乎?夫鹈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相似文献   

17.
1.中国人讲什么话? 2.黄河的源头在哪儿? 5.住在什么样的家里,脚不出家门就可以上班工作?  相似文献   

18.
舍·得     
你舍得给孩子断奶吗?你舍得送孩子上幼儿园吗?你舍得让孩子吃苦吗?一个人带孩子时.你舍得让孩子自己待一会儿.让自己吃顿饱饭吗?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方。这样的爱情在人类生活中不鲜见,男女双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爱情越是牢固不破。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一是要救天下,二是要救自己。有很多时候,救天下也要从救自己开始做起。人生在世几十年,总是困惑、疑惑、迷惑的时候多。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困惑、疑惑、迷惑不要紧,可以想办法解惑,而读书正是我们所能选择的解惑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