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论述我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它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日本友人增田涉,在鲁迅的热情指导下,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将《史略》译成日文,后由鲁迅用日文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一九三五年七月,由日本赛棱社出版。日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文学家,也是编辑家与出版家,编辑出版活动贯穿了鲁迅的一生。服务意识是鲁迅编辑出版理念的核心,服务社会、服务作者是鲁迅编辑出版实践的灵魂,由此实现了编辑主体价值与历史责任的统一,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示范性,对于今天的编辑出版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一幅鲁迅先生的漫画头像,是用粗铅笔画出的,以极其洗炼的几笔,便把鲁迅的面部特征完全显示出来了,这是从头像的整体来观察,如果从头像中的局部来观察,鼻子、眼睛、嘴巴都画得不完整.这就叫作传神之笔吧! 这幅头像画,我还是在五十年代初看到的,画是产生在解放以前.尽管看过一次,也只有十几分  相似文献   

4.
鲁迅"立人"的思想无疑是理解鲁迅价值的核心。而"立人思想"的确立在其一生的思想形成与实践中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代不断契合的变化过程。综观鲁迅其人思想发展的踪迹,可以发现其立人思想经历了以科学精神、文学与艺术以及革命立人的发展脉络。了解他的立人思想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鲁迅传统的价值和资源意义以及在当今的时代如何认识鲁迅的精神资源无疑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丰富的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鲁迅怎样做编辑工作》不仅勾勒了鲁迅从事编辑工作的史实,而且在研究鲁迅编辑思想上做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院派一直是鲁迅研究的中坚力量,在鲁迅作品阐释与鲁迅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鲁迅在现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关注度,在学院派之外,“鲁迅”也被更多的群体所阅读所接受所评价。近年来,一些以“鲁迅”为书写对象的出版物相继进入读者的视野,显示出“鲁迅”传播的新特征。通过“日常鲁迅”的书写和塑造,人们一方面在拓展与深化着对“鲁迅”的认识,一方面借助“鲁迅”对日常生活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与周作人起先“兄弟怡怡”,以后“成为参商”,即如舒芜《鲁迅、周作人失和决裂后的间接联系》一文所说:“一九二三年七月十四日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八月二日鲁迅搬出与周作人同寓的北京八道湾寓宅,次年六月十一日鲁迅回八道湾寓宅取书物,周作人夫妇向鲁迅大骂大闹,从此以后,彼此避不见面(除了可能有几次避不开的集会上相遇),直到鲁迅逝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席话很是简明扼要,但是好像也就轻易放过了什么——我指的是加了括号的那一句,似乎未必在“大家都知道”之列。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激发了幼年鲁迅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汉画像石作为大汉气象的艺术代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影响着鲁迅。神话与汉画是鲁迅终身怀有的两个情结,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鲁迅先生十分赞赏的一部小说。 也许基于鲁迅对《红楼梦》的好评,围绕《红楼梦》与鲁迅,就有了一系列干系。最近见到的一则是:安徽的《艺术界》杂志,1994年第一期,发表了赵国雄同志写的《鲁迅与夭折的歌剧<红楼梦>》一文。文章大略谓:1936  相似文献   

10.
崔银河  崔燕 《编辑之友》2010,(11):114-117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这话小孩子也知道.说研究鲁迅的专著、论文早已到了汗牛充栋之地步,这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说鲁迅生前除了文学创作成就不菲,同时还是一个不卓越的编辑.因此,本文将从鲁迅与编辑出版这一视角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陆陆续续编写了几本鲁迅作品集,感觉鲁迅的文章,现在人确是难以写出的。这固然与先生的学识、修养有关,但那个特殊的时代与环境,是产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古都南京是鲁迅思想的启蒙之地。许广平曾说:鲁迅对于“学生时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在南京”。周作人也说过:“鲁迅与南京的关系相当不浅”。  相似文献   

13.
在1949年以后的出版物中,《鲁迅全集》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在20世纪的中国,确实很少有几个作家能像鲁迅那样几乎从他开始文学活动的那天起,他的作品与人就一直成为文学界以至整个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应和着这种热烈的谈论、争议与研究,鲁迅原著的一版再版自然成了不时之需。鲁迅逝世才两年,一部汇集了当时文化界名流(包括宋庆龄这样的民国要人)的力量、由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蔡元培作序的20卷本《鲁迅全集》就被隆重推出,这在民国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鲁迅先生逝世的噩耗传出后,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撰联以寄托哀思.蔡元培的挽联是: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与鲁迅既是同乡,也是挚友.鲁迅逝世后,蔡元培非常悲痛.他当天就与宋庆龄等组织了治丧委员会,并任主席.后来又组织"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推动《鲁迅全集》的出版,还亲自为《鲁迅全集》作序.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报刊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的先驱者之一。《鲁迅与报刊》这一专栏,在概括介绍鲁迅阅读和编辑报刊的情况之后,将分期介绍鲁迅编辑、支持或收藏的有关报刊,为研究中国报刊史提供一些资料,并展现鲁迅的崇高品格和战斗风貌的一些侧面,供读者学习参考。同时,欢迎大家写一些学习鲁迅,改进新闻工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三、关于萧红鲁迅与女作家,关系最密切的,当首推萧红。有些人也就因此而散布流言。朱大可在《鲁迅和他的女人们》一文中提出的"疑点"主要是:1."萧红可以自由出入鲁迅房间,这原是许广平才有的权利。"2."萧红与鲁迅交谈甚欢,许广平似乎意识到了点什么",就"将萧红拦在楼下"。这两点都是许、萧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些情况而被歪曲而成。笔者根据鲁迅日记等记载,还可以补充两个"疑点":  相似文献   

17.
距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已经70周年了。鲁迅是一个生活在急剧转型时期的中国文人。他对蜕变中国的忧患,对乡土中国的怀恋,对传统中国文化的颠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革命事件的检讨,对自我价值的反省……这一切,都与当时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相一致。鲁迅对社会的影响,最大的时候不在他在世时。鲁迅之后的70年中,被当作旗帜树立着的鲁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以及表达习惯。鲁迅与同时代的胡适,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立场和气质。他们的不同选择,对中国形成了不同路径的影响。正如鲁迅研究者孙郁所说,胡适的选择是常态人生的记录,鲁迅则是非常态的。在鲁迅消失了的地方,胡适便凸现出他的意义。要梳理中国“被现代化”的历程中最富魅力的因子,鲁迅与胡适的互补性是重要的。或许,国民精神重塑的新途,他们是真正的奠基人。时隔70年,这个被不断解读不断误读并不断引起争议的名字及其作品,还有谁在读?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病后杂谈》是一篇被当时的审查官“悬头”的长文,这篇文章发表的曲折过程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甚至由此拒绝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编选工作。在鲁迅自己的记录中,《病后杂谈》的篇幅和段落数有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通过对鲁迅的日记、书信、手稿及相关人士回忆的考求,对《病后杂谈》的篇幅与致误之因、该文的被删与发表过程、被删事件背后的人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三明主义"、"文化山"、"柿油党"等是鲁迅在著作中自造的新词;"王阿花"、"长妈妈"、"绿林书屋"等是鲁迅身边特定的人与景。不仅一般读者很难理解这些鲁迅式的"遣词用句",就连熟读鲁迅作品的人也未必知道这些词的来龙去  相似文献   

20.
一、《晋察冀日报&#183;鲁迅学刊》《鲁迅学刊》是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期间(1945年8月~1946年10月)《晋察冀日报》的一个副刊。《日报》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学刊》是张家口鲁迅学会的会刊,由萧军主编。1946年7月底一些鲁迅研究者组织了鲁迅学会,在蒋军进攻张家口的前夕,从8月5日到9月20日出《学刊》四期。作者多为名家,文章短小精粹,文字通俗,内容有鲁迅思想研究、鲁迅编著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