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在上海剪去发辫乘“中国皇后”号海轮去美国留学,时年19岁。老同学赵元任为我向康奈尔大学争取到以同等学历免考入学的机会,照章登记上文理学院一年级课。康校在美国纽约州绮色佳市(Ithaca)的山上,市区在山下。市校分开使得山上生活环境充满学术气氛。我同赵元任、胡明复旦夕相处,在谈到国内情况时,总感到祖国急需科学,对此吾人有责。在六十多个中国同  相似文献   

2.
正如《留学美国》一书的作者钱宁所说,从政府派遣行为到公民自主选择,中国人赴海外留学的浪潮在25年的变迁里,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权利的增加。 自费留学成为主流,留学变成了一种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为,但却未必带来高回报。因此对留学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3.
述者简介:杨绛,1911生,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钱钟书夫人。苏州东吴大学毕业.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杨绛作品集》等,另有《杨绛译文集》。  相似文献   

4.
本书作者以升学顾问的眼光和在美国大学20年的工作、研究经历,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讨论美国教育和职业规划与人生设计。书中详细分析了美国教育的特点及大学申请的技巧,深入论述美国中小学的教育体系,美国大学在录取本科学生时与中国教育观念不同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袁同礼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推动者之一,他早年留学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学成归国后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努力拼搏了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描写中国青年出国留学、打工,在海外发展的小说、报告文学真可谓多到车载斗量。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直到《美国梦寻》、《留学美国》、《美国戏台》……数不胜数。评论界甚至出现“留学生”小说的术语。一时颇为牵动人心耳目。近日,坊间出现的小说体报告文学《泰国的中国女人》为小说家、影视制片人胡杰先生所著,相较纯粹的留学小说,它显出更集中、更复杂、更为纷纭迷乱的生活情态。素材来源于作者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广州、海口赴泰国留学、经商几年中的切身经历。全书以目前国内各阶层中青年女人前往泰国,在曼谷这样…  相似文献   

7.
刘燕 《浙江档案》2007,(3):56-59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九(1872年),在上海黄埔港码头,30名身着蓝色长袍、酱色马褂,头戴黑色缎帽,脚登缎靴的孩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是清朝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幼童。从清同治十一年起,清朝政府陆续派出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幼童官费留学的先河。而这次留学的发起人就是“第一中国留学生毕业于美国第一等大学”容闳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容闳是近代美国图书馆第一位华人图书管理员,亲身经历过美国近代图书馆工作,并积极利用图书馆向美国传播中国文化;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启蒙者交往密切;他的留美幼童学生中有人涉及图书馆事业;他所开创的留学之风波及中国近代图书馆界.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从意识领域控制中国,主动接受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从而引发了近代第一次的欧美留学热潮,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19日9:55~12:20,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10级档案学本科学生就《中外档案利用工作比较》在《档案界论坛》展开了网络讨论. 高雪莲:中外档案利用工作好比是一棵树的两片叶子,两者都是叶子,但却有着各自的纹路.中国的档案工作是纹路特别密、脉络较乱、形状不规则而且伴有虫眼的叶子.  相似文献   

11.
唐景 《编辑之友》2010,(2):110-112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又是成绩斐然的编辑和出版家。早年曾留学美国,归国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教务  相似文献   

12.
钟迪 《兰台世界》2015,(7):56-57
周淑安,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史上首位女合唱指挥家和女作曲家。中国在美国留学系统学习声乐的第一人。周淑安的艺术实践和声乐教学探索,为我国现代声乐教育的开创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3.
滕白也,现代雕塑家、画家。早年曾留学美国,专门学习雕塑,并且获得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艺术系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滕白也一生致力于雕塑事业,他在中国雕塑史上的贡献不能够抹灭。  相似文献   

14.
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其通晓英、法、西班牙语,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翻译成就斐然,译法独领风骚. 一、牛刀小试 杨绛生于1911年7月,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长期任教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留学期间,杨绛掌握了扎实深厚的英语和法语能力,并尝试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但真正引起行家注意的,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的留学生并不是由政府派出的。1847年1月 香港马礼逊学校校长布朗因病回美国“极愿携三五旧徒,同赴新大陆,俾受完全之教育”。(1)于是,才有了容闳、黄胜、黄宽三人赴美留学。尽管这是一次偶然的机遇,但却无意间拉开了近代中国留学西方的先河。从容宏的  相似文献   

16.
话中有画     
“前来申请留学的10个中国人当中,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第11个。但很遗憾,这第11个已经去了美国。” 很多国家已经公开表示对中国留学生的素质不满,认为真正优秀的中国留学生都去了美国。  相似文献   

17.
列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旧的社会结构慢慢发生变化,逐渐趋向近代化.此时,清政府内部分为两派:"守旧派"与"洋务派".经过与守旧派斗争后,洋务派在1872年派遣了留学生赴美留学,这成了"中国较有规模的官费留学运动的开端"[1]1",这些留美生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融合了西方文化儿素,形成了"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特征[2]3.此后,留学教育不断地发展,留学生队伍也不断地壮大,到了民斟末年,留学生群体已经成熟.通观近代史,我们可知留学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变化相关联,每一次留学都是巾国社会自我适应时代的过程.因此,不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留学生不同,留学生在不同的留学阶段也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而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政治诉求莫过于这两方面:"改革"与"革命".基于此,笔者拟在"改革"与"革命"的话语下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演进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8.
刘昕亭:羽根,你好,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先从自我介绍开始吧,先跟读者聊聊为什么你会对中国感兴趣?为什么选择来中国大陆留学?羽根次郎:我是在日本一桥大学念的本科。本科毕业之后去三菱重工上班,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觉悟,就是想找一个铁饭碗,我选了三菱集团的核  相似文献   

19.
都有"天朝上国"的良好自我感觉。倘若美国在伊拉克失败了,将类似于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南湾分校文理学院的历史学副教授Dmitry  相似文献   

20.
杨琴  严健峰 《东南传播》2011,(12):112-114
中国传播学本科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特色,但也存在理论原创不足,课程设置重复、与新闻学本科培养界限模糊等问题。该文通过中美传播学知名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对比,借鉴美国传播学本科教育先进经验来深究我国传播学发展乏力之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中国传播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