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 《大观周刊》2011,(10):1-1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和“让”。 钱学森的“争”,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与钱学森》──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揭幕典礼上的书面发言钱学森编者按: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被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馆名。1996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10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隆重的“钱学森...  相似文献   

3.
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40万字)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29日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了“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读书活动暨《钱学森》出版首发式”。 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大会文件精神的时候,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和团委,又及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读书活动,这是贯彻十五大精  相似文献   

4.
在记者采访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发问:“哎,你当时想什么?”“哎,你有何感想?”几乎成了发问“模式”。采访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而记者的发问绝不应是“千人一腔”。如果见了谁都是“想”呀、“感想”呀那句老话,不但自己抓不住“活鱼”,而且被采访者会反感的。中国女排获四连冠时,有记者问郎平:拿下四连冠你是怎么想的?郎平说,  相似文献   

5.
徐娜 《北京档案》2019,(1):59-61
钱学森图书馆藏有三张钱学森的工资单,是钱学森哲嗣钱永刚捐赠的。虽然工资单已经泛黄,但清晰可见当时钱学森的工资组成,还有秘书记录的他每月交党费的数额。通过分析这几张工资单上的信息,梳理其背后的故事,反映钱学森“爱国不爱钱”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6.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党中央号召全国知识分子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热烈响应。 我在《大自然探索》杂志工作期间,在和钱学森同志见面及书信来往中,深深感到钱老对科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九十五华诞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编辑出版了一批钱学森学术系列著作,其中有“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库”,包括钱学森的原著《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工程控制论(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  相似文献   

8.
冉隆飞 《大观周刊》2011,(6):176-176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可见质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培养质疑能力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他是2008年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获此奖项自然有其道理,我们不妨从其出版的专著——《出版问道十五年》中略窥一二.他就是吴培华.《出版问道十五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问题探究篇”、“情系大学篇”、“编辑思考篇”、“人才教育篇”和“快人快语”五个部分,收录了作者在出版业从业十五年来思考“发问”所形成的文字.这十五年间,如作者所言,“身兼出版实务、出版理论研究、编辑出版教育三重身份”,但正是有了这三种不同的身份,作者才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对出版业进行发问.在“问题探究篇”里作者用三句话概括20世纪末中国书业的状况,指出“所谓的繁荣掩盖了泡沫现象,利润的增长掩盖了结构失衡,政策的保护掩盖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提起钱学森,他的鼎鼎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可以说尽人皆知;而提起钱学森博学多才、品格高洁的父亲钱均夫,却鲜为人知.可以说,在钱学森成才之路上,钱均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钱学森称“父亲是第一位老师”.那么,钱均夫又有怎样的人生传奇呢?  相似文献   

11.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手稿     
钱学森深厚的科学功底,令“两弹一星”系统的科技人员打心底里佩服。几度在发射现场发生重大疑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钱学森作为主帅力排众议,作出果断而准确的决定。事实三番五次证明,钱学森的结论是正确的,是他带领科技人员走出困境,闯过难关。很多人除了敬佩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归来     
本书详细记录了钱学森从儿时求学到远渡重洋深造,从被迫害入狱到艰难回国,从美国的导弹专家到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不仅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更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是中国作为大国并迈向强国的崛起史。  相似文献   

14.
再过几个月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九十大寿。这位为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器、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等研究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高新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紧紧相连,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然而,半个世纪前,为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新中国建设大潮,钱学森受尽了美方的刁难和阻挠。四川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重要文献性著作《钱学森实录》详细披露了钱学森回国时那段坎坷经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运凋敝、百废待兴。闻知祖国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需要尖端科学技术,三四十年代留学海外的学子们纷纷举家回国。钱学森对妻子蒋英说:“咱们回中国去,那里需要我!”1950年,留学美国、跻身国际知名学者的钱学森买好船票,托运了书籍和行李,即将启程。而美国军方却粗暴阻挡,无理刁难。闻知他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气急败坏电告美国司法部称:“我宁可把这家伙枪  相似文献   

15.
今年12月11日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周年纪念日。钱学森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长达))年的相濡以沫,以及在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完整呈现了钱学森真实而传奇的一生。书中单独特设“原音呈现”效果,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重温“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的伟大时刻,更能听到钱学森关于“中国人也能造导弹”和“一生中的三次激动”的真实声音。同时,涵盖火箭、导弹、人造卫星、航天等众多知识点,读者在欣赏之余更能从书中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17.
“打的”回家。当出租车在大院门口停下时,“的哥”扫了一眼周围环境,好奇地发问:“您,家住这儿?”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近日赴豫南采访。挤上火车,觅得一席坐定。“来玩玩牌”,对座3位农村小伙相邀加入他们的扑克“战团”。“出门打工?”我一边应邀,一边发问。“不,俺们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叔通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战略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诞辰9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创建50周年①。50多年以前,陈叔通先生帮助钱学森回国,新中国迎来了被美国当局看来“能抵挡五个师”的世界级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不仅开创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在记者采访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发问:“哎,你当时想什么?”“哎,你有何感想?”几乎成了发问“模式”。采访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而记者的发问绝不应是“千人一腔”。如果见了谁都是“想”呀、”感想”呀那句老话,不但自己抓不住“活鱼”,而且被采访者会反感的。中国女排获四连冠时,有记者问郎平:拿下四连冠你是怎么想的?郎平说,我想睡它三天;棋手聂卫平战胜日本高手后,有记者问,你是怎么想的。聂卫平说,什么也没想,下棋时只想下棋。口头访问是一门艺术,也是记者采访的基本功。基本功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198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