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满分作文,和数量颇丰的令大家捧腹一笑的"零分作文",但不可忽略的是"零分作文"之中亦有精品,或批评时政,为制度的不公大抒己见,或幽默讽刺,为贪官污吏画了一幅辛辣的肖像画.为何零分?只因高考作文第一条件便是:观点健康、积极向上.无数的"零分作文"就这么倒在这个坎上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1年高考帷幕缓缓落下,高考作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自然还是满分作文,而对于那些令人惋惜的零分作文,则大多只是作为一种笑料,过不了几天就慢慢淡忘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雷同”成为困扰中学写作教学的突出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表现为今天的母亲和二十年前的母亲一个样:“我病了,妈妈背着我上医院,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衫。”无论怎么看,这种情景在今天都显得苍白而不真实,但整个班常有好些同学都是这样叙述自己的母亲,所塑造的“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基本上变成了同一个人。在每年的高考中,“雷同”更是体现得最为充分,好多文章虽然取材不一样,但行文方式、感情基调、思想意味却是非常的相似,这其中也包括了被阅卷老师打了高分的文章,如2005年高考中的一些满分作文所体现的“返古现象”——对一些古代名人的感悟与评说。并且,这种现象还被某些教师总结成指导高考作文的宝贵经验,美其名日“再读圣贤”,于是,作文中“言必谈李白、苏轼”的现象就流行起来了。这种“雷同”的写作氛围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受功利主义的驱使,如今的高考作文越来越讲究套路。不少教师平时指导训练学生作文时不重视作文真情实感的表达,思想境界的提升,而往往在作文的形式上做文章,教给学生一些"讨巧"的招数。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兰恒国 《辅导员》2009,(2):32-33
当你面对一篇篇清纯率真、千姿百态的满分高分作文,是不是也会陷入沉思:写满分作文的策略是什么?高分作文的捷径在哪里?笔者试着就作文教学的立意、选材、结构三大版块抛个人之砖引大家之玉。  相似文献   

7.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201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语文试题也已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其中备受关注、饱受争议的无疑是有着“半壁江山”之称的高考作文.纵观2011年高考的十余套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还是内容都出现了“滑坡”甚至“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精准审题、确定立意之后.构思巧妙就成为高考作文夺得高分的关键。我们从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以下六个秘诀.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其评分标准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点——“有创新”。语文老师都会教导我们,“创新是作文的生命”,“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众多“满分作文”也以一个个“创新点”来吸引考生的目光。“创新”其实是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对于写作文而言,有选材出新、立意出新、形式创新、语言出新等,最重要的是其内容上的新颖、独到。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与内容相契合的创新形式是可以的,但仅仅止步于在文章结构、形式上玩花哨,最终只能归之末流。  相似文献   

10.
作家张炜批评小学生作文“华而不实”,喜欢写套话、虚话和空话;韩寒也说过,人生的第一句谎话是从小学写作文开始的,而真心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想到这些,我有种想哭的冲动。  相似文献   

11.
王淦生 《师道》2008,(7):42-43
看看考场上那些“原生态”作品,或是歌功颂德的“礼赞”式文字,或是高谈阔论的“社论式”宏论,或是无病呻吟的小感触,或是东拼西凑的“百衲衣”…… 古人云:文为心声。可我们去读读那些考场作文,这“心”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文以情感人”,一篇质量上乘的作文,不仅应该抒发一定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还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那么,怎样才能抒发健康向上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3.
王术 《中学教育》2007,(6):53-53
近日记者在沈阳某大书店了解到.书名中带有高考“满分作文”字样的书一共有70多本。而且。几乎所有的作文篇目后面都没有考生的名字和来源.而是署着安徽一考生、山东一考生等。  相似文献   

14.
曾诚 《师道》2005,(9):13-13
广州中考语卷的作题为《你是否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出题本意是教育孩子要懂得“感亲恩”。岂料这一“亲情作”对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来说,变成了“亲痛作”,不仅令他们丝毫感受不到其中的“脉脉温情”,反而更令他们伤心和难过(2005年6月20日《广州日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此美好的“亲情作”,无疑成了揭开他们心灵伤疤的残酷之手。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中考满分作文,常常有学生这样感叹:为什么一样的事情,一样的主题,别人写得那么新颖别致,而自己写得平淡无奇?仔细研读高分作文,不难发现高分的奥秘,那就是构思要在“巧”字上下功夫。一、“巧”用文体“爱”“亲情”是中考作文常常涉及到的主题,要想写得有新意,写得真挚感人,除了要在选择事件、锤炼语言方面下功  相似文献   

16.
《教师博览》2005,(10):18-19
题目:认真思考如下引并完成写作任务。幸福感和满足感而非个人得失,是一个人获取成就的最佳动力和回报。为了名和利而去实现某个目标,会带来失望和挫折。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我们就不应该为了名利去争取成功。干好某事的个人满足感便是它本身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以笑来矫正或诛伐”——老舍的喜剧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本文分析了老舍对喜剧的独特理解:喜剧来源于生活,其实质是矛盾,其社会功能是“批评生命”;剖析了老舍喜剧创作多色调的审美追求:幽默喜剧具有心宽气朗、轻松谐趣的美感特质,讽刺性喜剧则有冷峻辛辣之美,正是它们的合奏,老舍的喜剧作品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与讽刺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契诃夫的幽默主要是通过“笑”的形式表达的;其讽刺的形式不单是一种艺术表现,而是一种批判和鞭挞。  相似文献   

19.
20.
文雨 《甘肃教育》2009,(17):1-1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进入尾声,今年的高校招生即将落下帷幕,人们终于可以从纷纷扰扰的喧嚣中清静下来。然而还是有许多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每年的高考作文,总会引起众多的关注,引发诸多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最典型的有两例:一是湖北的“最牛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全用古体诗的形式写成,被闲卷老师誉为“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一是四川一考生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混杂写成的高考作文,使阋卷老师无法辨识,不知所措,难以评判,只得请文字专家来帮忙。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均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喝彩和质疑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这里,不想纠缠于“满分作文”是不是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