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众多,新型纠纷频发,处理不当极易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当前社会背景下纠纷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重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解决现阶段的各种矛盾,收入分配失衡是社会矛盾产生的基础,正确认识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寻求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措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己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老百姓把社会公平的底线压在教育上,教育已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之一。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社会诸要素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内构建.我国现在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各种矛盾纠纷十分突出,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很突出的问题.通过对当今司法实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缺位和完善进行一些分析与探究,能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对执政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对我国现阶段的矛盾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各种矛盾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8.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它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新目标。然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就是实现公平正义。结合我国法治之现状,对通过法治建设深化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进行探讨,希冀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在和谐社会中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种影响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必然显现出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为了能够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本文通过审视创建和谐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等活动,从创建和谐社会文化基础,把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和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这一深度入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基本内涵是要有和谐的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和谐社会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共处,减少社会发展中因人为的因素所付出的代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传统哲学—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有许多关于和谐的思想,虽然分析和谐思想的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但是这些哲学思想是我们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面向新世纪提出的具有一种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和谐校园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关键词。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是和谐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世纪的条件下,我国的大学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行为经济理论框架下的互惠性偏好理论为和谐社会经济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方向,从而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创造与新型文明的培植过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决定了教育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理性审视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教育宏观、中观与微观层次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大学应当担负起培养“和谐”人才、推动社会创新、引领文化进步、创建和谐校园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