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新生及其中536名大二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高,相当部分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还会发生变化;大量专业满意度不高的学生期望转换自己的专业,他们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度普遍不高。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高等学校应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扩大专业选择的自由,在此基础上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专业选择机制,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选择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主要包括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在专业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大学生专业认同会直接影响其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及未来职业的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在读的1200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且主要停留在认知层面;理工科学生的女生专业认同度显著低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志愿选择对专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自己的学(术)科能力、考虑分数落点、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一定的城乡差异,女生受父母和家人、师长、工作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考虑分数落点、自己的学(术)科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男生,城镇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比农村学生更多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较少受到奖学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稀缺心智模式学说,通过对全国277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查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专业匹配程度的联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约有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与自己不相匹配;当前或早期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更可能选到那些与自身不匹配的专业;对当前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来说,其早期贫困经历仍然使其更可能选择与自身不匹配的专业。为了更好发挥高等教育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作用,大学入学前后均需对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教育与辅导。 相似文献
5.
6.
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差异非常大,许多专业中只有少数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入学前选择专业的志愿是否达成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影响,反映出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无法确定所选专业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选择是大学生对专业的一种挑选和抉择的过程,是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从专业选择意识、时间、途径以及更换专业机会等四个方面探索中美两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性,认为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大学应该承担指导学生专业选择的职责、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应更加弹性化、大学应适当放宽转换专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付永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114-117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从业的领域比较广,而且职业的差异性大。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进行调查,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教育需求方的要求,调查问卷表明:学生选择时注重专业设置胜过学校声望与位置;学生喜欢选择与经济接轨的专业;家长与学生在法律、英语、心理、管理方向的选择上有显性差异;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应更灵活;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升学与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专业选择权是大学生“受教育权”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存在诸多障碍,需家庭、高校、社会共同努力,完善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各项制度、政策,有效保障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文章探讨了现阶段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即树立正确的人身价值观,家长、教师正确引导,加强学生专业宣传教育,以“兴趣”为先,地方高校完善转专业制度,以促进大学生合理、自由地选择专业.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698名大学生知识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关数据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在知识目的价值观方面以改变个人命运为主;在知识功能价值观方面有更多的大学生更看重知识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社会功能价值;在不同类型及性质知识的重要性方面,多数大学生在强调认识性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更看重实际应用性知识的价值。由此表明,所调查大学生在关于知识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与侧重性以及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突显出个人本位和现实的功利实用倾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884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兴趣更多倾向于经营型和权力型,较少倾向于研究型和现实型。大学生职业兴趣类型在性别、年级、专业和地区上差异显著,且在性别与专业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更好地通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大学生科研实践,文章论述了大学生科研选题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科研选题要遵循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有利性、具体性等五项原则,探讨了大学生科研选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费小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3):86-88
针对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意识的问题,文章从培养原则和培养方法两方面着手来分析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宝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82-8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现实紧迫性。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客观全面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探讨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对策,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特点,通过广泛调研及教学总结,分析了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能力及其与上下游课程之间关系,对该课程进行定位。进一步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教学环节分析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省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有心理反应异常者占被试人数的11.91%;男生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6个因子上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的特征。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系统地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河海大学本科生专业归属感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高考志愿调剂生专业归属感的因素,得出专业的学科实力、就业前景、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所在专业的学习氛围、所在专业的师资力量、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6个方面显著影响学生专业归属感状况。提出加强学生专业归属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面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就业指导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聂海峰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6)
本文提出了一个使用考生录取数据估计学校专业吸引力的概率模型,并用北京大学2000—2004年的录取数据,估计了北京大学录取专业的“热门”程度。在所有考察的33个录取专业中,理科类专业的吸引力属于前列,社会科学类专业其次,而传统人文类专业吸引力位于后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