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堂教学交往的方式 课堂教学交往是一个复合概念,从多种角度考察可以有多种交往方式。按参与交往主体的不同,课堂教学交往可分为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前者包括教师与全班学生、教师与学生小组、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后者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个体与全班、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的交往等。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工作性交往.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交往是教师生命的本质需求和工作开展的根本途径,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质量以及教学的质量。在现实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外界社会之间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往困境,自我开放是消解教师交往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5.
交往教学是在全球交往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交往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交往缺失与阻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室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其课堂教学交往也主要是由教师———全班交往、教师———学生个体交往所组成,而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交往、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尽管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师与全班学生的正式交往形式,可能有利于学生的社…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除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存在广泛的日常交往,因交往主体与交往空间的不同,可概分为校外场域的私人交往、学校场域的教师交往和课外场域的师生交往三种类型。登门互访、结伴出行、鸿雁传书、电话通讯等不同交往方式,校务讨论会、游戏活动、指导社团等各式交往活动共同构成了教师丰富多彩的日常交往图景。当前大学教师应通过多种交往形式,促进日常交往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感情融洽、和谐温馨的教师与朋友、同事、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当今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状况,揭示出各类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不足,如教师的态度、距离平衡度、公平度、交往技巧等,最后探讨了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艺术,为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当今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状况,揭示出各类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不足,如教师的态度、距离平衡度、公平度、交往技巧等,最后探讨了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艺术,为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者刘晶波、张博、哈依霞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的交往(简称师幼交往)中,教师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师幼交往中的作用也是主导性的。目前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对师幼交往的忽视及师幼交往双方地位不平等——说明教师的关注与师幼交往的质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教学交往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产生的相互作用。教学交往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只有有效的教学交往才能导致有效的教学。如何正确把握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学生都是教学交往的主体,教学交往除了师生交往外,还应包括生生交往。其中师生交往包括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互相作用的过程,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十分重要。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方式主要有指导、聊天、委托任务、参与活动、积极的反馈和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交往理性的实质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规范性.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经验、习惯、常识和情感等消极文化因素、非人性化的课堂交往规范和授受式的教学行为模式制约着教师教学交往理性的生成.教师教学交往理性的生成机制包括:反思性的交往实践是核心;自我实现的交往动机是内在动力;合理的语言运用是必要条件;人性化的交往规范是重要保障.鉴于此,应采取重建教学交往的价值理性、重新认识教学交往的意义、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建构、自觉反思自身的交往实践等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学媒介进行的多向、多边、多层次、多维度的人际交往或沟通的教学活动。与一般的人际交往相比,课堂教学交往大多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课堂教学交往的目的、主体、机制和媒介来看,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发展、管理学生和使学生持续发展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结构由相互混合的设计、组织、交往三种心理成份组成。该结构的设计、组织又富于教师交往心理活动之中。下面主要阐述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交往心理。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往来及其相应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交往成份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家长、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师的人际关系。其中,师生交往是最经常、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是由师生间的认知、情感意向、行为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是  相似文献   

15.
交往,即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师生是否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及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教师个人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在提升日常教研绩效、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教研交往。日常教研交往与个体教研绩效提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教师的日常教研交往由于其意向性同、关系圈子不同、交往方式和途径不同,以及交往的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不同,从而对教研绩效产生不同的作用。基于日常教研交往现状和亲缘、友缘与业缘三种交往类型的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日常教研交往意识不强,交往受限;业缘圈社会资本投入对教研绩效作用最大;而社会资本的投入对中小学教师公开课的作用最大,对高质量成果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步入交往与对话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的对话教学的背景之下,教育本质的一致性,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教师的培训:交往是教师培训的本质,对话是教师培训交往的主要形式,交往与对话教学是教师培训的走向。由此,引起我们对教师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等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高级英语》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一直是外语教师和学者的研究焦点。文章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指导,阐释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突破以往《高级英语》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打破师生二元对立关系,改善教学中师生关系,将教师与学生同样并置于学习共同体系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学生与课本交往、学生与互联网交往、课上面对面交往、课下多媒体交往等多种交往形式,形成学生—教师—课本—知识的交往综合体,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堂的交往互动主要可分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两种类型。英语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这样的交往互动来完成。Flanders(1963)认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水平和类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一些较为有影响的教学方法诸如合作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等,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课堂上交往互动的质量。一、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两种形式。目前我国许多英语课堂主要采取这样的交往互动形式。与全体…  相似文献   

20.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