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枫杨树乡”是苏童笔下虚构的故乡,苏童将江南乡土与当时时代历史背景相结合,创造出以江南故乡为主或为起点发生的故事以及形形色色鲜活立体的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包含着对传统乡土小说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因此,分析苏童小说的乡土叙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于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与警示。  相似文献   

2.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将战争和历史作为故事讲述的底色和背景,将8年抗战历史一一分解开来,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讲述了老百姓的生活史与生存史。通过独特的手法和技巧介绍了社会基层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并以战争和历史为背景做了适当的虚化,通过宏观描述和微观处理的结合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对此该文站在文学赏析的角度做了相关研究,首先阐述了《四世同堂》文学叙事的研究价值,其次分别从史诗叙事、角色叙事、环境叙事等方面介绍了作品的大致内容和故事背景,同时也通过对《四世同堂》这部作品的叙事分析,发掘探讨了老舍先生在创作作品过程中所融入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同性恋现象。从关系性质来说,这些故事大致可分为“色”恋、“情”恋、“色”“情”兼备之恋三种。纯粹的色恋主要发生在渔色的男性与职业小官之间;纯粹的情恋主要发生在妻妾之间;“色”“情”兼备的男男之恋较为普遍,当事人之间不仅有肌肤之亲、精神之恋,有的甚至结为“婚姻”组成“家庭”,可视为同性恋故事的典型模式。妻妾之间的情恋故事中,丈夫或隐或显,始终“在场”;“色”、“情”兼备的男男之恋故事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拥有传统文化所规定的男性应该拥有的一切,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则往往需要像“贞女烈妇”一样无私地不断奉献,因此,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来看,在以这两类故事为典型代表的明清同性恋小说中,“情”的外壳之下包裹的是地道的、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5.
肖江虹是近年来创作成就较为突出的青年作家,源于肖江虹对底层的独特感悟,他的小说写的几乎都是农村,写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虽然偶尔也会写到城市,但人物都是城市边缘人,肖江虹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底层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小说《沙地屯》是奥斯丁创作晚期的未竟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个人经验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采用新的叙事题材与形式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她的小说风格。研究以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为关照,聚焦《沙地屯》的叙事题材与形式,发现小说分别描写了英国摄政时期医疗进步与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旧冲突,两种冲突一明一暗,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中的显性情节与隐性进程,共同反映作者对英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混乱与断裂的体验与批判。通过这种混乱与断裂的体验,奥斯丁在创作中开始使用一种新的移动变化的视角对现代化进程进行观察与描绘,使《沙地屯》呈现出强烈的实验性质。  相似文献   

7.
作家塑造异性形象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上完成心理易性.茅盾在塑造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些热情、性感的时代女性时,受阻于自我的男性立场,忽视女性生命逻辑,使得人物失去性格的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狂乱的混合物".在塑造静女士-方太太-琼华这些性格相对弱一点的女性形象时,茅盾表现出出色的易性想象能力,塑造了一批符合女性生命逻辑的圆形人物,有效地弥补了封建等级文化所制造的性别鸿沟.茅盾卓越的艺术才华还体现在<蚀>与<野蔷薇>中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关系上,尽管其男性性别立场中既有现代人的生命真实,也还残留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死亡体验、死亡寓言、死亡艺术三方面描述和论证了生命末日女性言说的美学特征,指出了其颠覆、改写几千年男权文化既定的死亡价值、死亡言说模式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08,(2):5-5
引言人类是由性别人组成的,性别文化无疑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先进的性别文化指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文化。它的核心内涵是男女平等,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0.
杨敏 《文化学刊》2024,(3):166-169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酋长的女人的眼光为叙事视角来进行叙事,生动地刻画了鄂温克族的生活境况和历史变迁,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下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亦融入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民族的多维度图景,揭示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整部作品透过富有特色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其史诗般的品格,本文将从作品自身的叙事特点深入分析作品运用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小说 (文学 )的对话关系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 ,这一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展开 ,这一对话模式的历史时性变动结构出无数经典性的人类文化精品 ,激发起无数学者的思想活动 ,对小说 (文学 )与历史对话关系的探究 ,因而也就具有着有意味的魅力。特别是当我读完路文彬的博士学位论文《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 :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 0 0 3年 7月版)之后 ,更是对历史与小说的亲和关系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显然 ,路文彬的研究触及的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课题。我们知道 ,中国当代小说历…  相似文献   

12.
先秦"故事俗赋"钩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先秦时期 (或成书于西汉而源于先秦时期 )的讲诵故事类“俗赋”和相近作品进行了勾稽 ,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讲诵故事是早期俗赋的主要职责之一 ,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 ,文体上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南朝辞赋中的女性题材包括四类 ,即具有象喻意义的神女、与帝王贵族有密切联系的美女、一般的平民女性和凝情待价的妓女 ,而尤以第二类为主。这些赋作从内容到形式风格 ,无不表现出浓重的贵族化特征。作品中的女性只是贵族文人赏玩与观照的类型化对象 ,缺乏个性和情感。艺术上则表现为句式灵活、声韵流转、结构精巧 ,具有精致纤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戏梦人生——论张爱玲《色·戒》与李安《色·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因李安电影版<色-戒>的上演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以为,<色·戒>有两个层面的意义消解:个人主义的爱欲对革命和国家主义的正当性的消解;人生如"戏"对男女爱欲和生活现实的消解.小说冷静内敛、不动声色的叙述之下是反讽的灰色基调,突出的是小说家张爱玲对人性弱点和困境的冷静观察,对男女"心理事件"本质的洞察.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初以来,英语世界对李渔小说的翻译与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几经沉浮,李渔小说如今在西方汉学领域已确立经典的地位.本文以全面而详实的资料系统回顾了这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对重要的译本、翻译家及其成果进行了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归纳了李渔小说英译的特征,并指出了英语语境中李渔译介存在的问题.思考海外汉学界对李渔的翻译与接受,无疑有助于理解李渔及其对东西方读者的影响,继续推动李渔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与研究,促进中外学者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兴盛,有其独特的文学背景。本文梳理了明末清初戏曲、说唱、词赋、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中讲述时事的情况,勾勒出时事小说兴盛的文学背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巨变中文学叙述重心的转移、文风的重大变化及新题材作品兴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2004年获毛姆奖的作品<天堂过客>,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文学形象.希尔借用鱼玄机的诗歌,重塑了自己心目中的鱼玄机形象——凝结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女诗人、女道士和真情无望的寻觅者.作者还赋予了鱼玄机以叛逆性格和独立人格,使得历史人物具有了现代意义.<天堂过客>是中英文化的和谐奏鸣,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深度把握的自信体现.鱼玄机既有中国传统女性性格特征,又具有西方独立女性性格特征,这两种性格融于鱼玄机一身,实质就是中西两种文化在<天堂过客>中的交融.在全球化语境下,<天堂过客>中鱼玄机的形象犹如一株开在异域的浥露幽兰,连接历史和当下,凸现出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栗子 《文化交流》2013,(2):57-59
"故事富有想象力,情节荒诞而又真实。层层推进的梦境和焦虑,无处安放的身体和灵魂,使这篇性情写作的寓言作品颇具郁达夫小说之风。"这是主办方为甫跃辉获短篇小说提名奖的作品《巨象》写的授奖词。这位28岁的男孩,看起来瘦小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笑起来,眼神中,还藏着一丝忧郁。同是获奖者的东君在一旁"羡慕"地说:他真的有点郁达夫的味道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西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西方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无疑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可惜国内这方面的著述太少。实际上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早已使得中西比较文学异军突起 ,不仅起到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作用 ,同时也使我们得以借助这一窗口了解更多的西方学术理论前沿的进展和新的课题 ,但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恐怕在于通过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 ,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实践证明 ,我们的这一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而且正在进一步落到实处。正如比较文学大师、荷兰汉学家杜威 .佛克马十多年前就指出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