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明高 《青年教师》2005,(12):22-24
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和课堂运作行为,革故鼎新的时代旋律呼唤我们重新构建课堂形态。那么,新课程视界下的课堂应该呈现怎样的生活面貌呢?下面笔从课堂意识、课堂形态、课堂行为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生活图景的出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在意识上应该凸现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在课程形态上应该从“向师”到“向生”,从“蓝本”到“文本”,从“听话”到“对话”,从“经验”到“体验”,从“独作”到“合作”,从“单极”到“多极”;在课堂行为上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程度、情感体验、合作交流、个性差异、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3.
4.
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彰显着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新课程的崭新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特征的返璞归真,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而这一切,必须有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摆脱语文工具论对课程观的束缚与限制时,对生命课堂诉求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取向,把人的自身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力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演绎人的生命内涵、价值与意义。其中,学生的感情体验就成为语文生命课堂的内核之所在,更会成为一种构建生命课堂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必须创新,努力形成一种“以生为本”师生情感交流、平等互动和富有创造性的新型课堂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教学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和谐而快乐的课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流动”起来,就要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11年年初,鹤壁市教育局在科学总结分析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依据课改理念,从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出发,提出了打造高效、生态化的生命课堂,致力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如今,这项改革已经走过两年多的时间,效果究竟如何呢?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生命课堂,改变了普通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的  相似文献   

10.
彭银祥 《师道》2002,(4):22-23
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到高中时,连头都抬不起来了。日本的教育,把求知的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从中小学来看,教育出了问题,课堂无疑脱不了干系。课堂是学生求知的强化和集中形式,在个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该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转向了学生,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师应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成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纪律不是万能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成功.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纪律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纪律是不可动摇的。尽管对纪律的认识在改变.内涵也在变化.但对纪律的追求永远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品格健全的人。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刻意以“冷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被压抑,课堂仍如一潭死水。笔者认为,课程改革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活力四射、轻松愉快的场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探索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境界.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显然也应是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影响了课堂的活力,忽视了课堂的情感活动。那我们新课程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用情感展现生命课堂,让生机充满生命课堂,让创新放飞生命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教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17.
探究课堂的特征,不能只从课堂的表现形态上看,更要从表现形态的背后隐藏着的根本关注上去剖析。这个“根本关注”在无形、无声地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一、教育关注的本体回归:学生生命发展新课程带来的教育根本理念是关注生命发展。从“泛教育”的角度看,这个理念应该是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但从“本体”的最终廓清看,教育教学全部行为的根本着眼点是学生生命发展。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生命”是指教育意义上的生命,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理性生命,即理智、逻辑、抽象、意志、知性等;二是感性生命,即情感、直觉、想象、灵性…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绚烂本色。小学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体现品德学科的"生命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师挖掘文本价值,寻找情感激发点。创设情境,可以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参与活动,从而提升情感体验。运用多重评价,进而实现情感内化。有了情感的基石,品德课堂才能盈满生命情感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上,工作的重点就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而新课程正指引我们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当课堂教学真正开始关注个体生命,回归学生学习、成长、生命体验的原点之时,课堂生活才有可能回到“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