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65-67,154-156
静以合躁,治以持乱,无形而制有形,无为而应变,虽未能得胜于敌,敌不可得胜之道也。敌先我动,则是见其形也;  相似文献   

2.
1938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必须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并预见和论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梅口阻击战海口位于绥宁,是扼绥宁和武冈的军事要冲。1945年4月初,敌第11军34师团一部进犯新宁;4月上旬,集结于广西全县的敌68师团58旅团亦从东安向新宁进犯,16回合陷新宁城.随后又分兵两路,34师团为主力指武道西进,图占武冈;58旅团北进,配合攻占武冈。23日,进犯梅口之敌达3000多众,中国方面26军44师132团固守梅口正面,131团向青溪恻击,130团由江口增援132团左翼,对敌造成夹攻之势,激战至24日,毙敌200余众,败敌狼狈夜审武阳地区,取得了梅口阻击战的胜利.武阳大战武阳乃绥宁、洞口至洪江间的交通枢纽.进犯梅口之败敌即5…  相似文献   

4.
明末军事家揭喧所著的《兵经百字》是对《孙子兵法》的阐发和补充,其“顺”字条日:“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之导瑕。敌欲进,赢柔示弱以致之进;敌欲退.解散开生以纵之退;敌倚强,远锋固守以观其骄:敌仗威.虚慕图实以俟其惰。致而掩之,纵而擒之.骄而乘之,惰而收之.”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顺佯”之术的诠释。可见“顺佯”之术并非绥靖主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集六朝之大成的文人庾信,他的很多作品流露出浓厚的自卑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侯景之乱、“望敌先奔”,入仕北朝、忠孝难全,壮志未酬、其心老矣,知己难觅、无以为报,悲剧性格等等。  相似文献   

6.
驳论又称“反驳”,他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有三种:驳斥论点、驳斥论据和驳斥论证。其中驳斥论点是最重要的,而驳斥论据和论证是为了反驳论点。恰当合理的运用好驳论方法,会使文章收到一般立论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文。  相似文献   

7.
<正> 1938年5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还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发表了理论巨著《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基本趋势,并预见了抗日战争将要经历的三个阶段:(1)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2)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战略相持;(3)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里,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的这种三个阶段划  相似文献   

8.
职场36计     
阿齐 《职业技术》2006,(23):35-36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兵法原文:敌之害火,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相似文献   

9.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文学的标志性体式,其突然崛起和迅速僵化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启示文学创作:继承与借鉴是文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因循与摹仿是文学艺术的致败之敌。  相似文献   

10.
陈元勋 《教师博览》2011,(10):35-36
"以逸待劳"属"三十六计"之"胜战计",是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下所用的谋略。其计曰:"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以逸待劳"意谓作战时不直接进攻而采用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的战术,以待敌之师劳力竭,乃战而胜之。李牧之久守雁门而不与匈奴战,及至双方势力彼消我长,遂一举破之,用的便是此计。等待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以逸待劳”属“三十六计”之“胜战计”,是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下所用的谋略。其计日:“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见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三十六计》)意谓作战时不直接进攻而采用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的战术,以待敌之师劳力竭,乃战而胜之。李牧之久守雁门而不与匈奴战,及至双方势力彼消我长,遂一举破之,用的便是此计。  相似文献   

12.
“以逸待劳”属“三十六计”之“胜战计”,是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下所用的谋略。其计日:“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见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三十六计》)意谓作战时不直接进攻而采用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的战术,以待敌之师劳力竭,乃战而胜之。李牧之久守雁门而不与匈奴战,及至双方势力彼消我长,遂一举破之,用的便是此计。  相似文献   

13.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  相似文献   

14.
邵原历史考     
殷墟卜辞里“刀”、“召”、“()”的地望在今之邵原。“召方”是商王朝之敌对方国,其都邑在邵原.后为商所并。邵原建都迄今有三干三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以后,“召”写作“邵”。“邵原”一词,出现于隋代。  相似文献   

15.
驳论又称“反驳”,它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有三种:驳斥论点、驳斥论据和驳斥论证。其中驳斥论点是最重要的,而驳斥论据和论证是为了反驳论点。恰当合理地运用好驳论方法,会使文章收到一般立论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文。  相似文献   

16.
“俄木布事件”是后金统治者制造的冤案。归化城土默特蒙古经济及政教中心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满洲王朝贯彻实施其“并蒙古以敌明朝”之既定国策的必争之地。故而满洲统治者借俄木布违反贸易禁令之机,清除俺答后裔的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12):6-7
1942年前后,抗战处于最困难时期。我党、我军向“敌后之敌后”推进,从政治、军事上瓦解伪军。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在艰苦的年代、艰苦的环境,进行艰苦的地下斗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是历史的必然王燕梅,林钧海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就被迫打开,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①当近代中国经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种种救国方案,使中国历...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从一道高考题谈起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第19题: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这道题的答案是C,应该没有问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  相似文献   

20.
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日:“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