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讲一讲世博会和上海的形象问题。禹鹏同志告诉我,对市民讲世博会是他的创意,我认为这个非常好。世博会不是少数人的世博会,上海的世博会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首先是上海人民的,所以利用上海图书馆这块宝地,和大家介绍一下世博会,这个点子非常好。我讲一个小时,回答40分钟问题,我希望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挑战旧宣传——刘康、李希光对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人 :刘 康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东亚研   究所所长李希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主任时 间 :2 0 0 0年 2月 16日地 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全面思考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刘康 (以下简称刘 ) :今天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作为发展最快的信息传播手段 ,给全球化铺垫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球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信息传播的全球一体化 ,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一体化技术。因此 ,互联网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这四个现代化领域里 ,都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形象塑造上面临被妖魔化的现实背景,同时界限模糊增加了形象塑造的难度,对外宣传媒体语境转换、价值理念包装以及自信力的缺乏,也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面临的困境。对此,中国共产党应该注重价值理念的传播,同时应通过外交实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必须创造自己的品牌,一个不仅能鼓舞中国及世界人民,也能让全世界坦然接受中国崛起并友好相处的品牌。它必须是一个真诚的声音,并反映普遍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的传导过程,探讨该传导过程中搭建共通话语空间的影响因素与具体策略.为实现形象-声誉过程的有效传导,企业的国际传播策略应关注四对关系之间的平衡:传播主体中的企业力量与社会力量;传播媒介中的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传播内容中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传播受众中的前喻受众与后喻受众.  相似文献   

6.
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期话题”是本刊新推出的一个栏目,它密切关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并就此提供论坛,展开研讨。2000 年第1 期的“本期话题”是“21 世纪中国国际形象建构”———1999 年12 月9 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召开了“21 世纪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60 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传播与中国形象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特邀参加会议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指出,国家形象问题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整个国家的事情,必须重视。把中国的形象推向世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期话题”即选取此次会议的部分发言稿及论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图书馆员的职责与自我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环境的构建,促进了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变革与创新.图书馆员则应在加强网络培训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着重发挥信息领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期四天,由七千多种期刊同时亮相的中国期刊展于11月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这次期刊展既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期刊展,也是世界期刊史上规模最大的期刊博览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成思危、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等领导同志参观了期刊展并予以热情赞扬和充分肯定。 期刊是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1年,全国有期刊8725种,总印数达29.42亿册;同年,中国期刊协会加入国际期刊联盟,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期刊业与国际期刊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2001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围绕  相似文献   

9.
中国媒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它们自身的形象也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塑造主流媒体“真实可信”的国际形象,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中国积极形象的一个关键部分。全球公众在对中国形象,包括中国传媒形象进行认知时,早已接受了占国际主流的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描绘。长期以来,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在国内公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国际上,却被贴上了“党国媒体”的标签,影响公信力的发挥。锻造内功的改革和发放外力的传播要同时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家电视应该转向公共服务体制,在全球市场中,吸取西方传播思想和制度设计的精华,建设具有民族传统和中华特色的当代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安思国  张静 《现代传播》2003,(6):106-107
20 0 8年 ,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 ,这无疑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绝佳机会。那么 ,中国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 ?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语境下 ,由于西方文化在事实上的强势地位 ,要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必然要以这种文化习惯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求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但文化全球化也并非是由西方向东方单向的流动 ,它也包括不发达国家本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渗透 ,并以自己的民族性、独特性占得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席之地。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作用。中国《申奥片》① 、《申博片》…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家地理杂志>对中国民俗的视觉呈现 2000年以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共用9期分别对中国介绍了9次(9个专题).这些专题分别为:"西藏:拥抱藏历新年"(Tibet Embraces the new year,January 2000)、"马可波罗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Make Polo,National Geographic.May 2001)、"马可·波罗在中国"(Make Polo Ⅱ:in Chin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1)、"中国远古过去的新故事"(The New Story of China's Ancient Past,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北京:古老首都的新面貌"(Beijing:New Facefor the Ancient Capital,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中国汉代"(Han,National Geographic,February 2004)、"中国增长的痛:钱越多、垃圾越多、问题越多"(China's Growing Pains:More Money More Stuff More Problem,National Geographic,March 2004)、"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China's Great Armad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5)、"中国远古化石"(China's Fossil Marvels, National Geographic,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月12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起草一项新规则。在新规则下,人们只要通过电源插座就可以在家连接互联网,消费者和商家都会享受到更便宜的网上电话。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Michael K.Powell表示,这一措施将会彻底改变电信业和互联网,新规则不仅会对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它的服务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还会对消费者、电话业、能源产业以及仪器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数字传输系统实现个性消费互动,已不再是学界的一种理论构想,而成为了一种现实,并有了国家法律政策的保障。那么,数字电视在中国的发展究竟前景如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和关节点呢?大众传播有可能终结吗?最近,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与四川汇源科技董事局主席朱开友,就此异型了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13.
9月12日,丁关根同志在新华社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新闻网站,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积极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介绍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对内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对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8期刊发了一篇对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的访谈。李先生针对“现在是否需要新闻立法”的问题回答道:“至少现在不需要吧。中国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新闻立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新闻自由,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要谈立法。中国公共利益的观念是相对薄弱的,容易走极端,中国宪法的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与出版自由,等等。我们现在好像缺少的是一种PROFESSIONAL的精神,通常情况下,我更愿意讨论一些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李先生虽然语气委婉,但意思非常明确,即目前的中国没有新闻立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越来越重要。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明星运动员、国家形象宣传片等方式,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取得了良好效应,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主流价值观、商业化趋势明显、回归个体本位、主动意识加强。今后,还需要在丰富传播内容、扩大传播视角等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凸显民族特色,增强话语权,以促进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二十一世纪的曙光照彻人类共有的家园时,善良的人们一边祈祷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一边痛苦地发现,战争并不会随着二十世纪的逝去而消失,只是战争式样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不断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仍有不足,对此提出加强公共外交、加强文化外交、加强文化创新、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能力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中国科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孙群 《编辑学报》2000,12(2):112-114
从读刊议刊的角度,对《中国科学》在21世纪进一步走向世界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狠抓人才与稿源,实施精品战略,实行开放办刊,提倡求新求变,重视引导文献和发挥编委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冯力 《军事记者》2008,(11):8-9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军队争相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形象传播,努力构建自身良好形象,以期实现其特定的战略目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军队日益引起世界关注。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构建与传播我军良好的国际形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1995年5月号的《中国记者》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妖魔化”的命题,批评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是一种恶意的贬低;美国媒体对中国持续的负面报道是对中国的一种“妖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