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查、观察、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对8名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进行中、大班两年的跟踪研究表明: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中班上学期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得分高的儿童在大班末时得分仍然偏高。儿童的基数概念、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以及书面加减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如在学习兴趣、注意力、自控力与坚持性方面高得分组有明显的优势。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看成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开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5~6岁儿童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过程等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学前儿童对数的顺序关系、数的基数特点、序数特点以及数的抽象含义等内容能有较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综述有关心理理解的理论研究入手,探讨了心理理解的内涵、演变和意义,并结合学前教育实际,探讨了家庭、幼儿园、社区如何共同促进幼儿心理理解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以期为幼儿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提供新的育才视角。  相似文献   

5.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武汉市某幼儿园56名3~5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的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儿童对偶得物品的分享行为与年龄、所有权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愿望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控制年龄因素后,分享行为与所有权认知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所有权认知可以显著预测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杭州市一所幼儿园90名3~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图片配对任务,考察幼儿对6类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结果表明:(1)在所有范畴的隐喻理解任务中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2)小-中班阶段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中-大班阶段.(3)幼儿对抽象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不过对知觉类具象范畴隐喻的理解一直具有优势效应.(4)幼儿对隐喻的理解存在若干视角偏好.研究者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143名2~5岁儿童作为被试,以表情再认、表情命名、情绪观点采择任务考察其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以皮博迪"图画一词汇"测验考察其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岁是儿童获得表情再认和表情命名能力的关键年龄,4~5岁是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2)对学前儿童而言,表情再认任务最容易,其次是表情命名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最困难;(3)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9.
0~3岁是人生的起步阶段,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0~3岁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认识不足,许多0~3岁儿童的教育方案成了幼儿园教育方案的简化,忽略了0~3岁儿童独特的发展特征和需要。本文拟就通过介绍美国专家的研究,为我国0~3岁儿童的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借鉴。一、出生头几个月所有婴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要和状态时刻在发生改变。成人必须敏感地回应婴儿发出的不断变化的信号。通过这些相互回应的交往,婴儿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因为有秩序的世界值得他们去关心。刚降临人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识辨刺激图情绪寓意的敏感性发展,以及儿童自由画中情绪标记物的变化特点和情绪表征的发展。90名4-10岁儿童参加实验。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儿童对图画情绪寓意的敏感性相应提高。情绪标记物的变化从具体明显的标记逐渐发展到主题内容标记、再进一步发展到抽象的寓意标记。教育促进儿童对图画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绘画构图样式大体呈现零乱式、垂直式、并列式等特点;在空间布局方面,小班幼儿很少会考虑到空间安排,多是随心而画,没有空间关系概念;中班幼儿绘画多呈垂直式和并列式构图,有一定的上下关系布局;大班幼儿构图不仅有上下还有前后之分,整个画面布局也更加清晰明朗。颜色搭配方面,小班幼儿颜色辨识度低,大多没有颜色选择意图;中班幼儿大多会以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着色;大班幼儿会根据物体固有色进行着色,画面多呈暖色调。教师在绘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创造的活力,还应发挥教学机智教给幼儿构图技巧,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精心选择绘画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考试周刊》2018,(A0):169-170
3-6岁儿童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帮助儿童塑造健康的性格和个性,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3-6岁儿童创意美术为内容进行研究,了解3-6岁儿童创意美术的特点,调查3-6岁儿童创意美术的工具和材料投放,剖析3-6岁儿童创意美术的表现形式,点明创意美术在3-6岁儿童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反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显示出初步的反语理解能力,并随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文章介绍了目前关于儿童反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儿童在反语理解中出现的困难的根源,并概述了国内关于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反语识别理论,需要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过程贯穿着对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与体验,其知觉、反省、制作三大心理系统具有直观性、直觉性、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并受到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深刻影响。教育者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感知活动、充裕的绘画创作空间与时间,在适当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艺术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视,加大和提前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儿童的美术教育不是一种职业教育,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儿童的兴趣很多,绘画是其中一种。我们通过绘画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即绘画是我们培养孩子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6岁儿童绘画欣赏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描述,是一项有益的探索.研究发现,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表现为他们倾向于将绘画作品的中心意义理解为他们生活经验中熟悉的内容,对主题的感知常常是来自直觉的反应,常用多种方式感知形象,而且对形象的感知与对形象的想象活动互为一体.儿童对作品形式的感知表现为儿童能感受线条表情,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表达对色彩本身的知觉,大部分儿童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色彩的情感,而且对色彩情感的感知开始受到文化的影响.儿童想象受到作品类型的影响,源于表象,并常以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3~5岁听障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的情况,采用2×3×6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自编"3~5岁汉语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测试",调查听障儿童的六类形容词习得情况,比较其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探索听力情况对儿童理解形容词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极显著地受到听力情况、年龄和形容词类别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健听儿童的形容词理解能力好于听障儿童;(2)3~5岁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对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儿童绘画具有二维的平面化特点,但这种二维是重叠的二维,即其形式虽是二维,但其内容却是超时空、多视点的,表现出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见的多维性,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丰富感受,是儿童天马行空的想像与随心所欲的表现结果.通过对比正常普通绘画教学与依据幼儿绘画多维空间表现特点实施的教学实验干预,本研究发现成熟和教育都是影响儿童绘画多维空间表现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儿童的知觉水平、情感体验、老师创设的自由表达环境、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与策略等.为促进儿童绘画多维空间表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激活幼儿与绘画主题相关的经验,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材料调动幼儿一切感官,挖掘其艺术直觉,应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情趣,应多让幼儿欣赏现代艺术作品,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大师作品的相似之处,增强他们自我表达与表现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市两所幼儿园的96名幼儿为被试,考察幼儿对梦的心理属性的理解及其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梦的非物质性,并认为梦具有共享性;4岁幼儿能较好地理解梦的非物质性,并初步理解了梦的非共享性;5岁幼儿能较好地理解梦同时具有非物质性和非共享性特点。(2)3~4岁幼儿对梦的非物质性的理解好于对非共享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