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旅游属于文化性体验旅游,它以高校为旅游目的地.对高校幽雅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研水平等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和体验。这种旅游形式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强调对旅游者文化及精神层面上的熏陶和形象层面上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但人文旅游发展相对薄弱,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创意,致使济南市旅游业发展不足.本文首先阐述人文旅游与文化创意的概念及辩证关系,并结合济南市人文旅游发展现状和文化创意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层面、重点是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层面和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产业提升层面,提出具...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历史文化是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旅游客体吸引力的源泉,历史文化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断转化为旅游文化。社会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文化则是一种流动的社会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宗教旅游是旅游型宗教活动与宗教型旅游活动的综合,是宗教信仰旅游与宗教文化旅游交叉互渗的产物.宗教旅游研究应整合宗教学、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形成“大旅游视野”.从构建学科研究体系的高度,对宗教旅游的概念、特征、类型、功能、开发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理论提炼,最终将形成宗教旅游的“转型论、运行论、互构论、本土论”.我们应推动优秀宗教文化与健康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宗教旅游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变化,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游客对于旅游区(点)的需求,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需求逐渐由浅层次观光旅游向深层次文化或者体验旅游上倾斜。欧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们的旅游活动将朝着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发展。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目前又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所以研究西欧及其基督教对于旅游活动的影响,对于更好地了解宗教旅游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话语是一种独特的机构话语,是旅游活动中重要成分。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服务的展开,旅游产品的营销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话语参与其中。旅游话语对旅游活动的建构主要基于多种语用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研究旅游话语塑造旅游产品以及服务积极形象而使用理性言语策略,重点分析经济利益策略、权威形象塑造策略、定位策略、突出优势和独特性卖点策略,以及相应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多种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交流磨合的产物.在日益重视以“古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把禅宗这一丰厚而重要文化元素进行翻译,成为不可或缺的选项.众所周知,对禅修践行者来说,“禅不可说,一说即错”,甚至是“不立文字(wordlessness)”;而就大众文化层面的旅游文化来说,则可以运用关联理论最佳关联原则,形成译语文化读者能够理解接受的心理图式,得到合理的文化诠释,从而有效地拓宽禅宗翻译在旅游文化领域里的可译性,使禅宗文化元素有效地融进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8.
唐代旅游高度发达,文人作为唐代旅游主体的主要构成,其足迹遍及全国,使得自然地理之美得以文学呈现.被称为“绝域”的西域与岭南的新自然景现首次被大量地发现和欣赏.在建功或贬谪的不同旅游背景下,文人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感知和文本想象方式,呈现为语言、意象、意蕴等层面上的审美差异性,同时由于其旅游活动都是从强势文化区域流向弱势文化区域,自然景观描写也表现出旅游审美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9.
崂山是当今青岛市最为著名的旅游景观资源之一。当今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游客旅游品味的提高,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已成为各大景区打造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不可或缺的法宝。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法抓住唐宋元明这一崂山文化昌盛时期,全方位审视崂山的宗教、名人文化及旅游活动等旅游文化要素,研究其形式与特征,对旅游文化和当今崂山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对我们深入理解旅游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充分挖掘崂山旅游文化内涵,把握其发展和演进过程,塑造当今崂山独特的旅游竞争优势,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效应。结果显示:村民感知到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但也减弱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旅游活动对社区主要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景区空心化,景区管理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保护,景区都市化严重,村寨民族文化同质化、商业化特征突出。因此,需要认清西江苗寨这种功能变迁的利弊,因势利导地处理好村民“二重性主体”特征,加强旅游开发中的村民参与,提高村民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意识,创新、优化旅游开发管理思路与目标,促进西江千户苗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