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7岁的李晓航是襄樊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秘书科长.他从1987年开始潜心收藏一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各种版本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略论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2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很聪明,五岁从祖父读《四子书》、《诗经》。祖父经常向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用宋末、明末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事迹教育他,六岁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略史和《五经》,十一岁考中秀才,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后,开始明白旧学的学问。十三岁专心钻研训诂方面的知识,十五岁肆业于“学海堂”,十六岁中举。后又从师康有为,曾…  相似文献   

3.
黄萱因"门风家学之优美",被选聘为陈寅恪的助教,帮助他学术研究14载.期间,她购买了大量书籍,逝后,藏书被无偿赠予厦门市图书馆.探析其藏书风范和特色、藏书思想及价值,可知黄萱藏书是研究陈寅恪后期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藏书"公""私"互动史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说百年中国图书馆学研完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吕斌 《图书馆杂志》2008,27(3):77-79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胡应麟的藏书楼和读书治学之处.就其藏书数量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疏于考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胡应麟藏书"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之说,仅反映了胡氏三十六岁之前的藏书情况,而"二酉山房六万卷"则更接近胡氏最终藏书之数.由此也暴露出学术界在文献史料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代私家藏书特点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中国古代藏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尤其是私家藏书之风炽盛,藏书家不断涌现,藏书规模日益扩大,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官府藏书.  相似文献   

7.
藏书是保存与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许多古籍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尚能传承至今 ,这与历代藏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十分注意对图书的收藏 ,因而成为文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众多藏书家中 ,南宋目录学家、史学家 ,诗人尤袤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位。尤袤 ,字延之 ,号梁溪 ,宋常州无锡 (今江苏无锡 )人。生于南宋建炎元年 (112 7年 ) ,病卒于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4年 ) ,终年 6 8岁。他从小聪明过人 ,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 ,只要是他没读过的 ,总要千方百计找来阅读。而且 ,凡是他读过的书 ,都要作笔记 ,并写…  相似文献   

8.
徐绍启(1879-1948年)字信符,原籍广东番禺,生于英德.清光绪二十四年(1989)岁考,为学使张冶秋器重,录为博士弟子员,与叶恭绰、陈融等同年;二十六年(1900)肄业于学海堂菊坡精舍.三十年(1904)与陈融、朱执信等组织"群志社",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家藏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官府藏书和私家藏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缺陷;在论述官藏和私藏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影响的同时,特别肯定了清乾隆皇帝对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关注、鼓励与利用;最后指出,取之不尽的文献资源在民间.  相似文献   

10.
韩敬柏今年72岁,1980年秋,因病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乡.他的家乡高套村,远离县城和镇驻地,三面环山,是个有名的穷山村,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生产条件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全村400多户,1500多人,很多村民急于致富,求知若渴,却又苦于山村文化落后,没有致富的门路,缺少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铁琴铜剑楼简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琴铜剑楼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为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蜚声中外.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展示了该楼五代主人,自清乾隆起迄今的系年藏书(包括聚书、护书、校书、著书、刻书、赠书等方面)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丁福保的藏书观念及藏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福保是我国近代重要的藏书家.他认为藏书不仅在于储存,更在于利用.他积极提倡藏书家要读书,同时把自己的藏书大量捐献给社会,为社会公用.作为著名的出版家,良好的出版业绩支持了他的藏书事业,也使他有能力接受其他藏书家的图书质押,从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图书.  相似文献   

13.
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私家藏书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80年代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文、理二科分家,学生学习的专业面较窄,使用的图书品种比较单一;再加上当时我国出版事业并不发达,出版的书刊品种,尤其是为高校学生所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品种甚少,学生使用的图书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实行高复本率的藏书策略。然而,最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形势已使多数图书馆无法遵循原有的藏书策略。1.高教事业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5.
<正> 藏书发展是一项有目的的工作,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起数量充足,选择优良,结构合理的文献集合体系,以满足读者的文献利用需要。因此,所谓藏书发展,就是一个克服馆藏弱点,保持和发扬馆藏优势的过程。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旨在使馆藏保持在最佳状态的文献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自我完善过程,美国学者伊文斯(G.EdwardEvans)把它归纳为6个要素:读者社会分析、确定方针、选书、采购、剔除、评价(如下图)。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  相似文献   

17.
赵世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和藏书家.建国初年他不仅无私将珍贵典籍<金石录>献给国家,还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书籍倾囊献给国家图书馆;其藏书思想也颇为开明和有特色,这些都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藏书剔除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剔旧是藏书发展和调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最近我馆对中文藏书,逐架逐册进行了复审、鉴选,经过几个回合,最终剔除了该剔除的书。通过这一实践,笔者对藏书剔旧有了一些想法,参阅有关文献以后,归纳出了几点意见。一、藏书剔旧的理由和依据 1.藏书发展超过目前图书馆的书库容量时,新书上不了架,而一些内容过时、价值不高、使用率低的图书却滞留在架上,造成了图书馆馆藏空间失去平衡。尽管扩大馆舍可以缓解这个矛盾,使藏书空间与非藏书空间有个较为合理的比例,但是进馆的新书是源源不断且无止境的,而馆舍的扩建是有限的,因此,藏书剔旧的理由是不言而喻的。 2.任何图书馆的藏书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中的一部分逐渐成为观点有问  相似文献   

19.
王同愈是一位著名的苏州藏书家,主要活动于民国时期,其新旧并蓄、中西兼顾的藏书思想,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极具代表性.本文试图以王同愈为例,折射近代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以及藏书观念的转变.首先,文章简要介绍王同愈及其藏书活动,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藏书特色,进而分析其主要的藏书思想.最后,简要点评王同愈在近代藏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怎样的文献才算老化?又以什么为标准呢?早在1958年英国科学学家J.D.Bernal就借用了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的半衰期(Half-Life)这一术语来表征文献老化率。1960年美国图书馆员E.Burton和物理学家R.W.Kebler对文献半衰期下的定义是:“现有活性文献(Active Literature)中一半的出版时间。”即指那些被利用文献中距离利用时间较近的那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