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语际交际活动,具有创造性,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运作过程。根据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译文是原文符号激活译者认知框架中的概念,经译者心智空间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引导译文读者理解的认知框架,翻译过程即是一个双重网络的运作过程,经双重网络运作及双向解包后最终获得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2.
整合理论是运用心理空间这一认知方式来认知世界的理论框架,为解释语言活动背后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动态的阐释。翻译作为一种在不同形态语言间意义流动的特殊语言使用活动,其与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视角来阐释翻译的过程,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进行意义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李琳 《考试周刊》2009,(25):30-32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的过程,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本文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翻译中译者的思维认知活动,以及直译与意译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四空间模式"分析翻译过程,揭示了翻译实际上包含"解读原文"与"创建译文"两个概念整合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同的概念表达和重构原文中的认知联系来将原语中的意义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唤起与译者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阮宏芳 《考试周刊》2014,(59):16-17
本文从概念整合模式下的认知翻译观看中国古诗翻译。概念整合下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个四空间的整合过程。通过实例解读,作者认为,诗歌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除了文本之间的转换外,还涉及源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是译者在原文和译文认知框架制约下的主观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6.
概念整合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首先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ills Fauconnier提出,其"四空间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四空间模式"分析翻译过程,揭示了翻译实际上包含"解读原文"与"创建译文"两个概念整合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同的概念表达和重构原文中的认知联系来将原语中的意义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唤起与译者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概念整合是人类语言运作中的普遍认知操作,为探索意义的成因机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过程置于概念整合的动态框架内,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意义构建和英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商务英语中。文章在探讨商务英语中隐喻结构特点、工作机制和认知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商务英语翻译中概念整合过程的三个主要模式,剖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认知过程及其翻译。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将翻译纳入概念整合网络,使之具有动态操作性,以期能解释传统翻译观中难以解决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本研究对浙江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45名学生304篇大学英语习作语料中的182例错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学生习作语言各层面的错误作出统一的解释;运用概念整合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同一传统错误类型不同的整合机制并预测学生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翻译是把源语民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转化为目的语人们的认知和体验,翻译时译者力图在译者空间里找到和原文空间里元素对等的元素。这种对等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对等,而且要求二者在心理表征(概念)层次上的对等。在这里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探讨其在新闻语篇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所产生的四种整合类型。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意象"的存在;在概念整合理论下,经过对汉、英两种语言间"意象"的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使用者对"意象"认知模式的不同,即:汉语文化中人们对"意象"的认知过程往往较英语文化中人们的认知过程复杂。以此为立足点,结合翻译实践过程,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意象"的传递策略,并指出:直译法,意象替换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是处理此类问题常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对中国英语以及对中国英语中的词汇的翻译研究发展了近30年的时间,不同的人对中国英语中词汇的翻译问题所持有的态度也不同,传统的翻译方法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够凸显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的特点,概念整合理论以其强大的认知阐释力证明了中国英语的词汇翻译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认知活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英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古诗词中有丰富的意象,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人类普通的认知方式,对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和解读有很强的解释力。在概念整合的框架下探讨诗歌意象的构建和意象在翻译过程的传递能够为文学翻译这一动态认知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英语新词层出不穷,它的创造及流行不仅丰富了语言本身,还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乐趣。该文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从认知层面解释英语新词的意义建构。我们认为:新词的新概念与语言中已有的概念相关联,而这种关联正是概念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借助该理论,阐释了口译实践中译员大脑的动态操作过程,同时联系神经网络学说、激活扩散模型、图式理论等其他认知领域的研究成窠,分析了概念整合网络中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特别是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中的认知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以概念隐喻为源头、空间理论为雏形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汉语新复合词跟随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值得摸索。汉语复合词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划分其与短语的界限以及对复合词出生地的定测;研究角度主要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分析、视点相对性等理论。所以,本文以分析大量的新汉语复合词语料库为动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汉语复合词尤其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汉语复合词意义产生的过程,试图进一步增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的阐释力,提供一个新的识解汉语复合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意合是汉语中普遍,典型的语言现象,但是对意合中含义的生成和理解,一直以来却缺乏系统的阐释。概念整合理论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将分散的概念整合为通顺的逻辑,达到语言语义上的完整,对意合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意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人类的创新思维有独到之处,为诗歌分析解读以及诗歌翻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框架。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可以尝试将意象组合作为翻译单位,通过语言形式的转换,尽量使原文中的意象得以在译文中再现,在译文中建构起类似于原文中的意象组合,以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变体的理解加工是一个意义在线重构的过程,通过对相关传统加工模式的评述,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下对该过程作出阐释,从而构建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