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是人创造的,是由人的道德需要引发形成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传统幼儿园德育中,教育总是把孩子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他们内心需要的激发。道德既然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就应让孩子主动地创造自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徐玲 《小学生》2010,(5):42-43
作为小学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马克思说:“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生活过程。”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品德与生活所追求的是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从孩子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方面、从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面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三方面进行。一、孩子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认识是指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幼儿阶段主要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是非、好坏,就是获得了道德认识。这是形成孩子良好品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如对英雄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每个人都该具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起码的修养。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各级学校在让孩子张扬个性、自主成长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使孩子失去起码的道德标准和历史使命感。为此,深入开展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激为目的的感恩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已变得非常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5.
麻秀娟 《吉林教育》2005,(10):21-21
一、美育应与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相结合,提高孩子判断美、识别美的能力 首先,美育要与德育相结合,挖掘孩子道德美的因素。学校可以结合具体道德思想教育内容: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传统文化的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自然与生命教育等,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包括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活动和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起始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道德启蒙教师.但谈及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时,许多年轻的家长既为孩子的道德启蒙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感到失望,也为孩子表现出的众多不良行为而苦恼.在分析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源时,结果却发现,原因并不完全出在孩子身上,问题还出在家长不正确的道德启蒙教育方式、方法与观念上.那么,家长在孩子道德启蒙教育中应采取什么措施以便走出误区呢?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76):145-14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倾向全面化与多元化,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对孩子心理健康与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小学作为孩子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文章从心理健康与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柯云路 《教育》2007,(2S):50-51
现代教育的实践表明,孩子的情商建设和道德建设,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2004,(29):61-6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什么最重要,是考试分数?还是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善待他人——人生的第一颗道德种子人的道德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萌发的?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只有在两个人以上的关系中才有道德发生。因此,只有当孩子开始了与人交往的实践,道德意识才有可能萌发。教给孩子如何对待他人,其实是一种道德学习。善待他人,实在是人生的第一颗道德种子。教育孩子善待他人,首先要教育他善待自己的亲人。因为孩子来到世上,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就是与周围亲人的关系。一个不懂得善待亲人的孩子,将揣着一颗自私和冷漠的心走向社会,他得到的将是孤独和冷寂;一个懂得善待亲人的孩子,将揣着一颗友爱和宽容的心走向人…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去表现道德行为的历程。道德既包括知的一面,即对是非善恶事理的判断;又包括行的一面,即对道德理念的具体实践。道德发展是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的成功常常决定于他的品行。那么,父母可以为孩子的道德发展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在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比如,认为只要向孩子灌输既定的道德箴言,让他们记住了照着去做,就可以形成好品德,我们把这一主张称之为“美德袋派”;也有人认为,孩子记住了道德箴言,不一定会照着去做,应当从训练行为着手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训练派”;有的主张给孩子树立好的道德榜样,孩子在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就会渐渐习得好的品德,我们可以把这一派称为“社会学习派”;还有人主张在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好的道德习惯,长此以往便“少成若天性”,等他长大以后,自然会成为有道德的人,我…  相似文献   

13.
李颖 《中学文科》2007,(4):93-93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常常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再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人的第一个楷模,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应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也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子社会行  相似文献   

15.
《好道德是孩子立身之本》一文,也围绕道德教育这个话题,提出鲜明的观点从小培养好的道德习惯,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张人生通行证。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有魅力的个性特征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教育、培养孩子时,应将这两者与智力开发、艺术熏陶放在同样的重要位置。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培养决定着孩子将来能否真正成为具有许多优秀品格的人。 幼儿良好的道德培养是从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开始的,作为家长主要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及基本的道德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借用活鲜鲜的事例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宣武教育》2005,(7):8-10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证明: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想成为新世纪的栋梁,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呢?教师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毅力品质和身体身心素质即综合素质。像撒贝宁等成功人士的父母一样,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家庭教育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刻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1]。因此,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直接的引导功能,家庭既是儿童学习社会规范、道德规则最重要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加关注     
伴随父母,伴随家庭,共同致力于将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有良好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孩子带入成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