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婷 《现代语文》2014,(11):68-72
一、教材分析《劝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文言议论性散文。该文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选取《劝学》中的四个段落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劝学》作为一篇古代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一自然段),运用设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起《劝学篇》,一般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所著。殊不知,在中国历史上,《劝学篇》不止一篇,而作者也并非只有一人。战国时期尸佼著的《尸子》中就有《劝学》篇。《尸子》一书虽已遗失,但唐代魏征等人编辑的《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还辑录有十三篇,  相似文献   

3.
喻巧而理至──《劝学》比喻归类马登岗高语二册所选《劝学》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说理名篇。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阐述了只有专心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掌握知识、具备才能、培养品德的道理。行文中,除了提出中心论点的"学不可以已",小结第一段的"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于《荀子》首篇《劝学》的文本分析,结合荀子思想全书的脉络结构,从所劝之学与所成之学两个方面来揭示《劝学》在《荀子》全文及荀子思想中的意义,以说明《劝学》篇在荀子思想中纲领性,导言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劝学篇》是一篇很美的章,细细体会这篇章中的一些话,就会让我们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劝学》位居《荀子》三十二篇之首,足见荀子将学习问题提到了立身处世的重要高度。《劝学》第一自然段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从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使用三个比喻论证来证明这一论点。其中一二两个喻证过程及喻意较明显,请看下面的图示及说明:  相似文献   

7.
<正>荀子的名篇《劝学》,善用比喻修辞方法,巧妙地借助形象说理;并以整散结合的句式,寓整齐于变化之中,富于恣肆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一、善用比喻,新鲜贴切,丰富多彩,言近旨远《劝学》一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主旨,演绎推论,层层深入,阐释谨严,说理透辟。全文几乎是用比喻说理的,采用的比喻不仅新鲜贴切,而且丰富多彩,层出不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博喻。博喻,指的是用多种比喻来比一个事物的一个方  相似文献   

8.
评语     
《人生如圆》是一则简短的议论文。开篇引用佛语,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将人从出生到逝去的轨迹比喻成一个大圆。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做人应该像实心的圆,而不能像个空心的圆。其中列举了鲁迅、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引用莎士比亚语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一段名言作为道理论据。  相似文献   

9.
荀子的《劝学》是诸子先秦散文的名篇,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文中许多句子如“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锲而不舍”已被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甚至以此为座佑铭,影响终生。历年都被编入中学语文的各种版本教科书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把比喻、比喻和学习的内在联系及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劝学名篇。该文既是一篇赠序,又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散文。作为说理散文,文章具有寓理于事的说理美、处处对比的手法美和朴实生动的语言美等艺术特色,是宋濂散文中的佳作,也是学习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荀况的《劝学》一文,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名篇。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一直到今天,它之所以备受推崇,成为以后历代文人以至学童不能不读的佳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能不说是因为运用了众多生动、形象、具体、贴切的比喻。它是出色地运用喻证法的议论文的典范,这篇不足300字的短文,除两句没有比喻外,其余各句句句有比,共用了20个比喻。可以说,《劝学》创下了运用比喻之最,而且它的比喻个个精妙,不可缺少,没有丝毫堆砌和过分的铺排之感。  相似文献   

14.
除了设计好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写作议论文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点明确 议论文必须要有中心论点,且中心论点是唯一的。 二、论证充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和例证法。我们还可以从学过的文言论说文中学习论证方法,如荀子《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论证,《察今》运用寓言故事说理,《过秦论》运用对比论证,《六国论》运用假设说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使论证充分。  相似文献   

15.
《荀子·劝学》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所传诵。深刻充实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比喻,铺陈排比的语言,完整呼应的结构,体现荀子严谨的思维能力,标志着中国古代议论文的成熟。无论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是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都应该从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文学、学术和思想的维度来阐释《荀子·劝学》,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更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劝学》是一篇说理的文章,它妙喻巧设,变化灵活,善于将比喻同其它各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对于阐述论点、讲清道理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荀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认真琢磨,仔细体味。本文试对《劝学》一文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作些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纯纯 《教师》2012,(5):122-122
《劝学篇》作为《苟子》的开篇之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不仅是一篇独具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更是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史上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系统的学习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新 《培训与研究》2010,27(4):37-40
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分别在1880年和1898年发表了同为《劝学篇》的著作。两部论著同样以开启民智、劝学兴国为目的,但是,由于两者的经历、所处社会地位等不同,导致了两本著作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理想国民"的不同描绘,分析两者不同的国民观,试图找出决定这种异同的根本性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分别在1880年和1898年发表了同为《劝学篇》的著作。两部论著同样以开启民智、劝学兴国为目的,但是,由于两者的经历、所处社会地位等不同,导致了两本著作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理想国民"的不同描绘,分析两者不同的国民观,试图找出决定这种异同的根本性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劝学》篇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况的代表作之,博喻和排比句式的形象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的精确运用,逻辑的严密,语言的精警,都体现了荀子说理雄辩的特色。原文很长,主要围绕“学不可以已”的论题展开论述,层次井然,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教材只是节选了其中的关键四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儿乎所有的参考书(包括人敦版的《教师教学用书》)都认定,第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