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别山名人李通李通,字文达,东汉末江夏郡平春(故城在今河南省信阳县西北)人。当时与臧霸、文聘、吕虔齐名,都镇卫州郡,并著威惠。李通起兵于东汉末年。李通在汉末以侠义闻名于江、汝之间。他与同郡人陈恭起兵于朗陵,归附他们的人很多。时有周直的人,拥众二千多家...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名人丁奉丁奉字承渊,三国时期庐江安丰(治所在今河南固始东南)人。少以骁勇著称,为小将,曾跟随吴将甘宁、陆逊、潘璋等,参加堵多征战,冲锋陷阵,斩将事旗,多次负伤。不久迁为偏将军,孙权死后,孙亮即位,丁奉升为冠军将军,被封为都亭侯。丁牵智勇双全,为...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名人张光张光(生卒年不详),字景武,西晋江夏钟武(故城在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人。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眉清目秀、声音悦耳,年轻时作过郡吏,因讨伐东吴有功被升迁为江夏西部都尉,不久转为北地都尉。张光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因此得以数次升迁,在赵王司马伦...  相似文献   

4.
5.
6.
刘天和 ,字养和 ,麻城 (今属湖北 )人。正德三年进士 ,授南京礼部主事。刘瑾欲与他叙宗姓 ,他谢绝不去。任御史出按陕西时 ,镇守宦官廖堂奉诏在兰州办理皇上的食物和物品 ,有人劝天和前往拜见 ,天和说 :“我不是廖堂的部下”,拒不前往。廖堂上奏诬陷刘天和 ,说他抗拒皇上的命令 ,皇上下诏逮捕天和。当时陕西的民众哭着送别天和的有上万人。刘天和被囚禁在诏狱中 ,久久不得释放 ,史部尚书杨一清上疏搭救 ,天和被谪金坛丞。后升至湖州知府 ,多有惠政。嘉靖初年 ,天和以右佥都御史督察甘肃屯政。他用肃州的丁壮和山陕流民在边境耕田放牧 ,并向…  相似文献   

7.
8.
9.
10.
试论魏延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魏延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形象,其悲剧内涵也是复杂 的。魏延的悲剧实质上是一种人类无法超越自身弱点的性格悲剧,是一种特殊社会历史 条件制约下由特定人际关系、特定思想观念所促成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论魏延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信阳西北固县一带)人。在群雄荟萃的三国时期,魏延堪称一流上将,远在郭淮、张郃之上;就偏居一隅的蜀汉而言,算得上超群绝伦。但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这位半人半神的先知,给魏延勾画了一幅“后脑长反骨”的隐患形象。近年新版的《辞海》集学术界之观点,称“诸葛亮死,他(延)与长史杨仪争权,率兵击仪,兵败被杀。”两说性同词异,并无本质区别。我认为:魏延既没有长“反骨”,也没有反叛行径;说他与杨仪争权兵败被杀,未免有所偏颇。魏、杨内讧事件,系杨仪一手造成,在这场历史悲剧中,魏延是无辜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12.
魏延一生忠诚于西蜀政权且功勋卓著,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进军路线上的分歧是认识分歧,曲在诸葛亮。虎头桥之变是诸葛亮酿造的一杯鸩酒,而魏延性格上的弱点则是虎头桥之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魏延谋反这一事件一直是一个疑点,也是许多学者讨论的对象.关于魏延是否谋反,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试图从人物气质类型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和研究,分析小说的写作意图,解开这一疑点.  相似文献   

14.
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人,为三国时蜀国大将。他善养土卒,勇猛过人,多谋善断,智勇双全。他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为蜀国立下不朽的功绩,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竟让他背负着“谋反”的恶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硬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这的确是一桩冤案,为世人所不平!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中谈到《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指出:不看到《三国演义》的优点,是民族虚无主义,但不指出它写人方面“亦颇有失”,也不利于借鉴古典小说,来创作新的历史小说。这种辩证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三国演义》中的陪衬人物之一,魏延的悲剧虽与诸葛亮不无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却是其性格所导致的。魏延身上特立独行、善于思考的开拓性格,使他为世人所不能理解,因而,他也就背负上了"反骨"的恶名,且其恃才傲物的性格,使得魏延的人际关系十分恶劣,然而性格粗疏、冲动的他,不仅不反躬自省,反因个人的得失而牢骚满腹,这一切最终使他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总之,充满悲剧色彩的魏延一生,绝非单纯是由于个人因素而导致的,这与民族文化性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魏延素来不喜,表面看似乎心存偏见,识人不明.实际上,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诸葛亮意欲重建儒家秩序,使蜀汉成为正统政权,故在道德上力求完美无暇,对魏延弑主之举自然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     
大别山文学社成立于1 986年。 1 4年来 ,我们坚持文学讲座、作文竞赛、自办报刊、推荐发表 ,培养出了张以标、阮金芳、韩德炎等一批全国中师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从这里走出了安民、阳继波、操宝善等一批诗人、作家、编辑。我社目前与全国重点中师文学社团都建立了联系。英雄的大别山是将军的摇篮 ,大别山文学社是未来作家的摇篮 !(袁敦文 )大别山$湖北省麻城师范学校!主办校长@陈宝庆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诸葛亮初见魏延,二话不说便喝令刀斧手推下斩首.刘备惊问:"魏延有功无罪,何故杀之?"诸葛亮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果不出所料,到第一百零五回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魏延真的反了.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竞能算到二十多年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蜀书》“失其行事,故不为传”的关键人物吴懿,在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北伐遽逝五丈原之际的魏延兵变及其冤死案中,很可能发生过一次配合费祎、杨仪行动的关键作用,稳定后孔明初期的蜀汉政权,过程较为复杂;同样因为《蜀书》“不为传”,而被后世的三国史论忽略、遗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民主、和谐、进取”的人文环境,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前途教育,根据就近、有效、实在的原则,暑期学校在校园内陈列了20座古今中外名人雕像。学校以此作为创新教育和特色教育的重要窗口,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意志品质等教育的德育基地,并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材料,同时也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