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死缓,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当前我国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下.对死刑的司法控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法理观念不清、解读标准不统一、司法实践中被滥用、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明确规定死缓的适用条件、将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概念具体化、增设死缓为新刑种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缓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死刑理论入手,对我国死刑制度从整体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4.
在国际公约和国外保留死刑的国家中都对赦免有所规定。我国宪法虽有关于赦免制度的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保障生命权、保障死刑适用的正确性、解决法与情的冲突、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义务、顺利进行国际和区际刑事司法合作都要求我国构建死刑赦免制度。借鉴美国死刑赦免程序的经验,我国赦免应以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和检察机关为申请赦免的主体,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决定赦免的权利主体,明确赦免条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死刑在刑法体系中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因此,随着法制建设和人权制度的发展,死刑的适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及发展,遵循联合国关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刑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虽然我国目前还不能废除死刑,但是在死刑的立法方面可以逐步作出修改和完善,以最终达到与世界死刑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对干死刑的态度将是保留并尽量予以限制,这巳成为学界的共识。目前,我国学界大都是从“罪名限制论”以及“司法限制论”等角度展开探讨,而忽视了限制死刑的第三条道路——“死刑赦免限制论”。本文将首先对学界所主张的两种主要死刑限制论作一简要评价,进而论述在我国设立死刑赦免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死刑赦免制度提出完整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视野下的死刑司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死刑的控制包括立法控制与司法控制两种不同的路径,但司法控制显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严格按照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规定准确适用死刑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死缓的司法适用,依法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司法上对死刑的立即执行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邢琳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129-132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经历了由野蛮到文明的曲折演变过程,夏至秦,其执行方式以残害人的肉体为主,种类繁多,非常残酷;汉以后开始了轻刑化过程,但有反复。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同态复仇思想;维护中央集权的儒家伦理纲常思想、重刑思想、慎刑思想等。其中慎刑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复核、复奏制度。古代死刑复核制度除去为封建专制皇权政治服务的阶级实质外,其特别重视慎用死刑,为防止错杀无辜而采取的许多有效的制度、程序和方法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法制社会,刑罚只会作用于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但事实上刑罚总是难免会以另外的方式波及罪犯的家人、朋友等。刑罚中最残酷的就是死刑,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应该更加理性和谨慎的对待每一个案件,做到既合法理也合情理。  相似文献   

10.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被人类适用几千年之后,人们开始对它的作用和存在提出质疑。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取消或限制死刑的趋势,我国政府表示,从长远来看也要废除死刑。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废除死刑还不现实,我国目前仍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保留死刑必要性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历史上内刑的废除之艰难和外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反复来看,废除死刑将更为艰难.尤其是,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的不完善也证明了死刑不可轻言废除.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对死刑加以完善,包括三方面内容:公开死刑执行人数,提高现行刑罚等级、严格死刑执行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死刑现状及控制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废除或限制死刑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潮流的背景下,我国仍然保留了死刑,这是由当前中国的现实条件决定的。为了使我国的死刑控制与国际人权法的要求和世界刑罚轻缓化发展趋势相一致,笔者认为应从限制死刑适用范围、限制死刑适用对象范围、扩大死缓制度适用范围、收回死刑复核权几个方面加强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死缓制度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死刑适用制度,但现行死缓制度有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本文提出死缓制度改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待死刑的政策是"少杀、慎杀".1979年刑法典对死刑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除了在分则中极力控制死刑外,还有总则中对死刑的适用作了严格的限制.1997年刑法典除了在总则编中对死刑的适用对象作了更精确的表述,并对死缓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以外,在分则编对可处死刑的罪种数量略有减少.但是我国死刑适用的范围客观地说是比较宽泛的,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5.
死缓制度是我国的独创,它的理论基础是辩证的哲学理论和慎杀、少杀甚至不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和刑罚观念.其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发展和丰富刑事法学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人类刑罚史上最为严厉的刑种 ,而死刑的存废也并不完全取决于所谓当前的国情。没有一个国家会对重罪轻罚的 ,作为法治国家 ,建立一个公正的犯罪惩罚机制以打击犯历时保护人民正常生活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一个国家的治理如果不以道德和基本人权为基本理念 ,则这个国家与其说是落后 ,不如说是不够文明开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 ,但仍有不少国家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名义仍保留死刑 ,这篇文章尝试支持废除死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死刑限制论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中国刑法既不能废除死刑,又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  相似文献   

18.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死刑的执行方式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死刑执行方式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死刑的执行方式经历了从野蛮、残酷到人道、文明的转变。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死刑执行方法逐步趋向人道。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地把“注射”纳入死刑执行方式之中,这标志着我国死刑执行制度正在不断地向人道化、文明化的方向发展。将死刑的执行方式作为切入点,以探寻完善我国的死刑执行制度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