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叶 《世界文化》2005,(7):37-38
每当城市华灯初上,霓虹映醉繁华的街道,超市人流如潮时,您怎么也无法想象,要是有一天这个城市被埋在深海里,会是怎样的情形。然而,考古学家们通过扑朔迷离的海底考查工作,发现中世纪或远古时期消失的城市,深藏在海底之中。在那湛兰色或深黑色的海底,当人们拨开厚厚的水草,映入眼帘的竟是远古时代城市的遗址时,该是多么富有魅力与神奇啊!  相似文献   

2.
刘笑敢 《中国文化》2004,(21):18-23
一、“道法自然”如何读?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节,历来有不同的读法。特别是“道法自然”一句歧异更多。不同的读法就涉及不同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道法自然"如何讀? 關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節,歷來有不同的民法。特别是"道法自然"一句歧异更多。不同的讀法就涉及不同的句法結構。 第一種是最普通的讀法,即讀作"主--謂--賓"結構,就是說"人"、"地"、"天"、  相似文献   

4.
安妮 《世界文化》2005,(5):39-40
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起探险,人们自然会想起哥伦布和麦哲伦。对他们来说,“海上探险家”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但与他们一样功绩卓著的陆地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却鲜为人知。1769年,洪堡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是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宫廷大臣。童年时代,在父亲的花园里,他饱览了各种色彩秀丽的植物。父亲书斋里的书,特别是那些关于探险的书,也深深地吸引了他。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将整个非洲大陆一分为二,其中埋藏了太多太多的传奇。撒哈拉为何有海洋动物化石?撒哈拉的高原岩画何人所为?撒哈拉如何演变形成今天这般……岁月流逝,到底有多少文明湮没其中。我能做的,就是试图掀起撒哈拉的盖头来,哪怕只是一个小角。  相似文献   

7.
1850年的一天,德国探险家因里希·巴思在撒哈拉的特西里高原突然发现当地一些岩石的表面竟有野牛、鸵鸟和人的画像,其色调雅致和谐,画面栩栩如生。这一发现使原本不为人熟悉的撒哈拉沙漠更具神秘色彩,其后百余年间,人们陆续发现的大量岩画成为撒哈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人们都无法知晓那些精美的岩画到底何人何时所为。  相似文献   

8.
我要回家     
咋回事?咋回事?出什么事了?母亲第二天一大早就嚷嚷开了,她昨夜一直在找的东西在第二天早晨才找到,她按着陈大胜额头的伤疤,生怕放开又不见了,她扯开嗓门嚷嚷,大胜,是不是跟人打架了?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叫《自然》,是一本20世纪50年代的中学教材,从那里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原野高原,神奇的天与地!后来上学了,《自然》课本变成《地理》课本,"理"即道理、原理,说明好多事是可以理解的,人都聪明得很!后来不经意读到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来老子认为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那自然之后呢?  相似文献   

10.
刘全波 《寻根》2008,(6):48-5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地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成为他们争夺的焦点。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一下英、法等几个国家的探险活动及由此造成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海外流散状况。  相似文献   

11.
菠箩和古巴的文化关系密切,许多古巴文化人士对菠萝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据历史记载,1493年(发现美洲后的第二年)的一天,哥伦布和他的伙伴们踏上美丽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瓜德罗普岛。这天烈日炎炎,在一片绿色原野中,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散发着芬芳的菠萝。这些航海探险家们破无荒第一次尝到这种奇异的带刺的热带果实,对它的甘美不禁交口赞誉。43年后,随哥伦布一道远航的西班牙著名历史  相似文献   

12.
1980年格雷厄姆·萨瑟兰去世时,世人都为失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哀悼。但是萨瑟兰在他将近50岁才饮誉全球。直到1952年他的作品在威尼斯的比恩纳尔美术馆展出,接着又移至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继续展出,才使他出众的才华闻名国外。最近格雷厄姆·萨瑟兰过去一个时期的作品在伦敦的塔特美术馆展出,人们才发现他早就应该获得国际声望,然而却长期默默无闻。自从威尼斯的展览以后,他的作品在其它各地  相似文献   

13.
刘全波 《寻根》2009,(6):48-5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地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  相似文献   

14.
1963年11月14日清晨,一艘渔船正驶近冰岛,船长突然闻到一股奇特的气味,还看到一些浓烟。一座火山正在爆发:灰暗的大西洋海底裂口了,火红的岩浆、火焰、浓烟从断裂的海底迸发出来,开始形成一个火山岛,  相似文献   

15.
150年前的1月,木工詹姆士·马歇尔在检查加州北部一座锯木场河道的时候,目光突然被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吸引住了。那是在碧波荡漾的美国河南福克支流下面数英里的地方。马歇尔很快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东西。马歇尔跑回去找到老板,老板是一位瑞士探险家,...  相似文献   

16.
文锋 《世界文化》2007,(6):23-25
巨奖 15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想从西北或东北的航行中,找出前往亚洲的航路。当时,正值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鼎盛时期,它们从美洲、印度,尤其是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英国晚起了一步,也想急起直追,但是已有的航道被西、葡两国所霸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赤恩 《华夏文化》2000,(4):56-57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2 5章 )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主者 ,天道也 ;臣者 ,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 ,相去远矣 ,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在对“道”的认识上 ,老、庄的区别点并不十分明显 ,即尊奉天道、贬黜人道 ,自人而天 ,由此可以得至美、游极乐 ,从而成为至人。当然老、庄在“道”的问题上也有某些区别 ,此处不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人学 ,关注宗法社会和人自身 ,尤其重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注重人的命运 ,关注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18.
刘红 《华夏文化》2011,(4):30-32
张骞(?-前114年),西汉汉中郡成固(今陕西汉中城固)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中亚交通的凿空者,被中外士人推崇赞扬了两千多年。他的功业事迹在《史记·卫青传》、《大宛传》和《汉书·张骞传》中都有扼要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见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你会应聘吗?“招聘人手参与极其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惟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沙克尔顿”这条招聘启事登于1914年年初的《泰晤士报》上。令招聘者、南极探险家沙克尔顿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天内,受招聘启事吸引的报名者竟达5000人之多。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作为老板与领袖人物的沙克尔顿最后从中确定了27名船员。5个月的集训与准备工作结束后,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沙克尔顿根据家族的…  相似文献   

20.
“瞧,你是又骄傲又腼腆!少见的结合。好吧,请谈谈,你这段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工作得怎么样?”“工作得不坏,安东·巴甫洛维奇,”高尔基回答说,“新剧本开始了。”“怎么,又写新作啦?”契诃夫十分吃惊地说。“真是好样的!老早就把《小市民》搞完了,又来一个新的!当然,还是写吧。你知道我写《万尼亚舅舅》用了多少天?4天,好家伙!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奇。然而,毕竟我和它一起完蛋了,哈——哈:”“出预告了吗?”高尔基微笑了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