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描述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现状的基础上,以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视角,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认为工资待遇整体水平偏低、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学校管理的失衡、教师职称评定的偏向、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和教师个人发展空间的寻求等原因导致了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的有序流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2.
王玉荣 《教师》2014,(5):20-20
正笔者原在一所薄弱学校工作,在工作中对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诸如学校硬件不足、质量低;学校管理薄弱,领导班子没有凝聚力,规章制度不健全;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缺乏;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职业倦怠,教学方法陈旧等。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除了要依靠政府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自强"。现基于教师队伍的合理使用和教师的培养发展,笔者谈谈自己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描述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现状的基础上,以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视角,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认为工资待遇整体水平偏低、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学校管理的失衡、教师职称评定的偏向、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和教师个人发展空间的寻求等原因导致了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的有序流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4.
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研究》2016,(2):75-80
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是保障学校转向优质学校的关键。当前,农村薄弱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大量流失,而在流失的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的流失严重影响着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发展。本文将影响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在整合与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指导与倾斜、组织管理规范、专业发展与人文关怀、师德培养四个方面出发,为减少骨干教师流失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3,(7):80-80
教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素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上强调,教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素。要通过改善待遇、培养培训。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健全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加大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多策并举.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长期从教,真正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根本上消除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3日)  相似文献   

6.
我国薄弱学校的改革发展,大致呈现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内部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个特点。研究内容涉及基于省域探索的模式类型、基于市域探索的典型做法以及基于学区管理的方式变革等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涉及薄弱学校的内涵研究、成因研究和发展研究。薄弱学校的未来发展,应当发挥政府力量,强化政策引领作用;理清理论困惑,明晰发展目标;提升师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借鉴特色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薄弱学校发展的需求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和政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政策的实施,城市的学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教师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原来一批薄弱学校在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后,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学校发展中,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声誉,甩掉薄弱的"帽子"就成为校长需要实现的理想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需求存在很大缺口,而薄弱学校由于新教师多、缺乏支持性管理、教师待遇不高导致教师流失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美国对薄弱学校教师质量要求却比以前更高了。为了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美国一方面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吸引和稳定高质量教师,制定政策对学校高质量教师提出硬性要求或通过间接的政策调控迫使薄弱学校吸引和稳定高质量教师;另一方面改善薄弱学校管理,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和要求,提供支持性管理,给教师以更多的自主权,提供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学区制管理的实践中,薄弱学校得到了有力的扶持,政府对硬件的投入、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师资流动、校区之间的教研互动、社区群众的参与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外驱力,而学校内部的规范管理、科研引领、文化培育则是学校发展的内动力,这些因素加速了薄弱学校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专业热情和责任感不足、专业知识能力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任职资格制度和考评聘用制度缺乏针对性,高职教师培养体系不成熟、不完善,办学理念的功利化,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对此,提出客观上政府保障、学校规划,营造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氛围;主观上高职教师树立主体主动意识,科学规划、积极参与专业发展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跃进学校"计划是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系统整体计划。"跃进学校"计划立足学校整体变革,强调统一的共同发展愿景,在推行中奉行目标一致、责权共担和群策群力三个原则,实行参与式的管理制度与专业团队支持,聚焦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体验,效果显著。借鉴美国"跃进学校"计划的成功经验,我国薄弱学校改进应深化综合改革与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专业推动;聚焦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学校软管理实力;聚焦专业教育-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桑植县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整校长队伍、创新目标管理机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快速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加强薄弱学校教师支持机制、力推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迅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缩小了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间的差距,为解决"择校"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尤其是强化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江西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在师资、财力、物质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地方政府应依照"四坚持"的原则,加强区域内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发展学校是高校、政府与学校融合发展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模式(简称UGS模式),探讨通过组织架构、教学改革、管理保障,扎实教师发展学校之"根";推进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绽放教师发展学校之"蕾";高校助推园本特色凝练,助力教科研创新收获教师发展学校之"果"。  相似文献   

15.
薄弱学校建设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人才流动激励"(TTI)政策遵从"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基于薄弱学校实际需求和教师自愿的原则,实现"输入校"和"输出校"之间的供求匹配。我国城市薄弱学校的改进,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师流动政策:明确"输入校"和"输出校"的划分标准,规范流动教师的能力要求;以薄弱学校的需求和教师发展为本,自下而上制订流动计划,明确教师流动的程序规范和实质规范,重视对高质量教师的流动激励;构建校际间或区域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各种形式的教师流动支持体系,加强教师之间及校际间交流;完善流动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流动实效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6.
薄弱学校建设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人才流动激励"(TTI)政策遵从"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基于薄弱学校实际需求和教师自愿的原则,实现"输入校"和"输出校"之间的供求匹配。我国城市薄弱学校的改进,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师流动政策:明确"输入校"和"输出校"的划分标准,规范流动教师的能力要求;以薄弱学校的需求和教师发展为本,自下而上制订流动计划,明确教师流动的程序规范和实质规范,重视对高质量教师的流动激励;构建校际间或区域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各种形式的教师流动支持体系,加强教师之间及校际间交流;完善流动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流动实效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对吉安市农村薄弱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农村薄弱学校现象既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结果,也有政府教育决策因素,更有学校管理的责任.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学校加强各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造山区薄弱学校,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霞葛和太平等三所乡镇公办中学于2003年引入"委托管理"新机制进行"公校民办"管理改革,至2010年以失败告终。文章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比照美国的"特许学校"和上海的"委托管理"等成功经验,对诏安县三所中学"委托管理"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探讨,从而形成了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实行"委托管理"改革,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普遍性认识包括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为改革顺利发展提供依据;科学的行动方案设计,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蓝图;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为改革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于麾 《辽宁教育》2020,(1):26-28
在11年的教育实践中,沈阳市铁西区雏鹰实验小学由建校之初仅有2个教学班、50名学生、11名教师的薄弱学校发展成有59个教学班、2743名学生、137名教师的高品质学校,实现了由单项课程规划到整体课程建设的跨越,由教育教学碎片化到"翔教育"体系化课程改革成果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团队封闭守旧的文化特点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启动"基于学校教师文化和学校治理的个案研究",分析学校教师文化和管理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校进行教师文化变革的因果机制和情境条件""学校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向对教师文化变革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