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G20峰会     
【热点综述】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2009,(5)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月31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前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就本次金融峰会意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时事广场     
《初中生必读》2009,(6):13-13
4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入第二次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祁建军 《新高考》2010,(4):9-10
【热点综述】 2009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周年。胡锦涛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提出中方以下主张:第一,坚持不懈,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第二,着眼长远,促进可持续增长。第三,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第四,全面协调,推动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5.
时政     
《考试》2011,(12):29-29
1.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戛纳举行11月3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戛纳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中国努力保持自身经济强劲增长,为促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理念。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鉴于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作为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击,中国适时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具体表现为提出新安全观、文明多样性等一系列新外交理念和开展对大国、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国际机制的外交实践。中国的身份建构获得了国际社会中很多国家、尤其是周边一些国家的赞同和认可。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与一些国家在大国权力、大国责任,以及负责任大国的评价标准上尚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还面临着诸多的外在两难和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中国正试图打造一个靠创新而不是仿造取胜的经济。显然,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作为世界低成本加工厂,组装世界其他地方设计的创新产品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9.
时事广场     
《初中生必读》2010,(12):13-13
●9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胡锦涛强调,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的迅速扩大,中国明确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角色的建构,并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负责任大国的自我角色认知。在物质实力、主观意愿以及他者期望等变量的影响下,中国自我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在基于模仿和习得的内部学习机制和基于激励和压力的外部社会化机制作用下实现了从理性选择机制到合法性机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之友》2006,(11):19-21
从今年夏天开始,越南未来的发展将与新的“三驾马车”紧紧连在一起。 6月底,该国第11届国会选举出了新国会主席阮富仲,新国家主席阮明哲和新任政府总理阮晋勇。“三阮”之中,阮晋勇年纪最轻但资历最深。作为越南政治领导人中的少壮派和改革派,他一直就是接替原总理潘文凯呼声最高的人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社会党所主张的国家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机器化大生产的愿景与小农经济的社会现实有效结合起来,这是一套安排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国家哲学.国家社会主义以“反苏俄不反计划经济”为基本态度.从其实质来看,国家社会主义所主张的计划经济不是苏俄式的计划经济,而是英美式的统制经济,强调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经济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3.
王克苏 《新高考》2007,(5):10-13
一、时事简述 (一)国内 12月1日,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12月5日-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新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做好新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1月,北京迎来了APEC领导人峰会,距离上一次APEC上海峰会时隔整整13年。这一次,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通过一系列贸易和金融协定提升自己在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大团结下的持续创新是CERNET的成功经验。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中国互联网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而言,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已经走过二十个春秋,也是CERNET建设二十周年。1994年4月,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二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日渐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张文军 《成才之路》2010,(19):I0006-I0006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和谐世界这一思想率先由中国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核心提示:在建立“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在2006年取得了很大成功,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中国在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这四大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为什么会如此巨大?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度非常之高.以致发生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对世界经济带来乘数效应。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第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吸引国际资本最多的国家之一;第三,中国同时也是官方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积累前言今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树立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这抹“中国红”就是新鲜出炉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这部不足60秒的片子里,59位中国人先后登场,涵盖了诸多行业的精英人物,有媒体把出场的人物归了类,诸如“让世界思考的中国人”、“让世界沉醉的中国人”、“让世界重视的中国人”,等等。其中姚明、郭晶晶、邓亚萍、郎平等成为了“让世界激动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下面让我们一睹其风采。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塑造,需要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用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构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要有所作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亲善睦邻,营造"周边和谐",是提升"和谐世界"理念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