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视角的转换与复合是文学叙述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文学突破单一的作者视角带来了叙述的转换,它是对不同时空事物的多角度透视。其主要形式表现为整体转换、局部转换和细节转换。叙述复合是对同一时空中事物的多角度透视,其基本特征是既部分重合又部分独立地拥有视角内容。在文本中,叙述转换和叙述复合各自具有多重功能,尽管它们都表现为多重叙述主体对本文的介入和显现,但在表现形态、存在方式和结构形式上,二者呈现出叙述的转换与非转换、一重与多重、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主观叙述、客观叙述这两种叙述表达方式在目的、人称运用、内容表达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叙述简论     
张琳 《考试周刊》2008,(8):137-138
本文从叙述的概念入手引出了叙述的基本结构特点.叙述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和叙述者,文章从语篇的角度分析了这三个构成要素对叙述构成的影响.最后本文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叙述的影响,并引出文化因素对叙述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多种叙述角度的运用是现代小说的一个标志.而叙述角度的定位需要明确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区分.鲁迅小说的叙述是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结合,他对叙述眼光和叙述声音的明晰和灵活运用,形成了叙述的复杂性特征.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组合与离析带来的艺术效果.本文试从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相互关系着手,展开对鲁迅小说的叙述艺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再谈叙述     
叙述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对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转述。在多数文章中,叙述常常作为文章的框架与描写、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用。要取得叙述表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全面科学地掌握各种叙述技巧,并深入了解各种叙述技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根据文章表达目的和表达内容的具体要求和需要来合理选用相适应的叙述技巧。在实际运用叙述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艺术创造的态度来对待,将叙述看做是一种艺术活动,运用叙述的艺术和技巧来引发读者心中的大惊、大疑、大急、大喜、大悲、大快等心理状态的共鸣,充分展示出叙述的艺术特色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叙述章法的构成涉及叙述在时空中的运动变化,它的整体结构有“向心式”(叙述围绕一个轴心运动)、“往复式”(叙述在几个轴心间往复来去)和“转移式”(叙述不断地向新的轴心转移)三种基本形态。由于三者各有利弊,又产生了结合它们所长的复合型结构。“蟠蛇章法”是形态较理想的叙述章法,叙述的运动在这里划出一个圆形——“类蛇之自衔其尾”。各种形态的整体结构都有可能趋近“蟠蛇章法”。整一性是从“蟠蛇章法”中提取出来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叙述的方法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手段是叙述。叙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概括叙述,二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就是粗略、扼要的叙述,只是粗陈事物的梗概和轮廓;具体叙述就是详尽细致的叙述。在一篇记叙文中,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往往都是不可少的。哪些该概括叙述,哪些要具体叙述呢?一般说,  相似文献   

8.
叙述的基本定义,就是包含有情节的符号文本。情节问题,是叙述学的核心问题,一旦考虑文化中所有的叙述,情节的构成就变得非常复杂。首先,事件、情节、故事这三个通常混用的极常用术语,应当严格区分:事件是自然状态的变化,尚未被叙述,因此缺乏因果联系。情节虽然来自事件,但事件本身的可叙述性非常不同,只有情节才赋予叙述文本中的事件必要的因果关系。而故事则是具有明确起承转合要求的"结构化的"、从而也是"伦理化的"叙述。要理解情节的复杂性,往往应当从否定的方向出发。"反情节",是叙述出来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生过"的情节,似乎应当从叙述中删去这些"反情节",实际上它们是情节中重要的部分。而所有的叙述文本,都以巨大数量的"未叙述"事件为背景,这是理解任何叙述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从"未叙述"中可以看到,任何叙述文本,都靠整套复杂的社会文化价值作为选择情节的准则,才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女作家残雪以风格独特著称,擅长小说叙事方式的探索,不可靠叙述和空间叙述是其小说的两种主要叙事策略.长篇小说《五香街》主要采取不可靠叙述,虚构与真实是其主题,小说的意义指向一切叙述的虚构性及其在产生真实行为时的荒诞性;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主要采取空间叙述,呈现权力异化及其导致的精神扭曲.  相似文献   

10.
叙述与描写     
叙述与描写。都是表达方式。关于叙述与描写的关系,叙述好比一条线。描写是这条线上点的放大。叙述又好比流水.描写则是激起的浪花。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整个叙述并不复杂,就是作者回想起两年前父亲送自己去车站的情形。但从描写来看.则突出了途中相送那个背影。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后.又为儿子买橘子。正是在这个场面中。出现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走到那边月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