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对古籍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界在总结出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之后,又提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概念。本文认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古籍文本和古籍知识、古籍工艺技能与传统写印材料的研习、传承和传播;实施方式是通过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古籍和古籍保护知识理念的社会传播两个层面来进行;对应发展的学科分别是古文献学、古籍工艺学、传统写印材料学、古籍传播学、古籍数字人文等。古籍传承性保护理念的提出,扩大了古籍保护的主体范围,强化了古籍保护学科体系,有利于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工作进程。古籍传承性保护与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三足鼎立的内容架构,理顺了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对古籍保护事业认识日益完善的结果,也是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不断进步的表现,更为构建合理的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2.
系统了解安徽古籍工作现状,分析安徽古籍工作的不足,探索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举措。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古籍收藏单位、整理出版单位等的工作调查,较全面地了解安徽古籍工作的政策导向,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状况,以及古籍出版单位的出版概况,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不足。针对当前安徽古籍工作的瓶颈,借鉴古籍工作经验,从古籍工作的领导、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古籍资源转化和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推进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建构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籍保护体系,即省、州(市)、县成立了相应的古籍保护机构;依靠自身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收藏丰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彝文古籍、藏文古籍、傣文古籍和东巴古籍的修复工作,在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和整理出版,一批珍贵古籍和拓片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寺庙和民间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登记、少数民族古籍修复,论文认为古籍保护涉及多学科知识,应尽快开展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省十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书库设置、古籍装具配备、古籍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了海南省的古籍文献存藏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海南省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存在民间收藏古籍数量尚未摸清、古籍保管条件较差、古籍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籍活化”是高校古籍保护的主要目的之一。当下“古籍活化”面临古籍难以走出“深闺”的问题,古籍数字化和数字人文研究是重要的活化途径。“古籍活化”涉及经费、法规和人才问题,高校需打破成规,设立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培养适合“古籍活化”的专门人才,实现古籍保护、传承和活化。  相似文献   

6.
张倩 《中国传媒科技》2022,(11):126-129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古籍数字出版相关资料,对出版社数字出版环境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提出问题和建议,丰富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的理论材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数字出版进行保护。【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出版业态转型、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形成本文古籍数字出版研究的基础;采用访谈与研讨法了解古籍数字出版的现状与问题。【结果】古籍数字出版质量、题材与供需问题亟待强化,安徽“古籍大省”古籍文献整理、组织全省古籍保护、数字赋能古籍出版和保护为推进古籍数字化提供借鉴参考。【结论】古籍数字出版优化要提高古籍数字出版质量,基于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古籍数字图书选题,做好数字媒介融合提供差异化图书产品,基于现状与问题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模式,选配复合型出版人才支持古籍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7.
古籍索引是揭示古籍内容的一种特定形式,其性质应属于古籍书目,但又不同于古籍书目。古籍书目所著录的是古籍书名、卷数、著者、时代、版本等款目。将其按一定次序编排,以揭示和报导古籍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內容梗概,而供人们查阅的工具,而古籍索引则是将古籍中的有关事物名称,或篇  相似文献   

8.
杨瑞 《兰台世界》2022,(6):134-137
中华古籍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是记录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传承中华文化意义重大。通过古籍的开放,古籍从藏书室走向读者,发挥自身价值。目前我国古籍开放不足,究其原因是图书馆古籍开放的动力不足、读者利用古籍的动力不足、国家法律法规对古籍的开放缺乏具体指导、古籍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建议从发挥图书馆在古籍开放中的作用、完善古籍开放目录、加强法律保障、推动古籍开放鉴定等方面来促进古籍的开放。为防范古籍开放中潜在的风险,本文建议实施以下措施:兼顾古籍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维护相关主体的权益,控制开放古籍的质量,促进古籍开放信息互通。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数字化相关标准是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基础。目前我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存在着著录标准规范、分类法和字库应用不统一等问题。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应以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基本目的,主要方法有修订和完善古籍数字化著录标准、规范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分类标准、建立古籍数字化规范数据库、规范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字库、实行古籍与普通图书及音像制品统一建库。  相似文献   

10.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系统在古籍特藏普查登记、保藏条件改善、抢救修复、再生性保护、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时代推动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化与发展,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古籍保护基础性工作、加强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加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古籍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2001-2010年,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文章在总结民族古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民族古籍的缩微和影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民族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立法、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和新时期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理念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籍摄影的特殊性、古籍摄影的分类、古籍摄影的特殊方法和技巧以及古籍摄影中常见问题的阐述,系统介绍了古籍摄影与古籍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38-4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古籍信息处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此文从技术方法及其演进角度,对古籍数据挖掘、古籍信息系统构建、古籍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该领域并产生不少研究成果,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未解难题,如古籍数据挖掘能力不强、古籍信息系统构建效率低下、古籍信息服务水平尚有差距。未来研究应从古籍数字资源共享体系、高性能古籍信息处理模型、古籍信息服务评价等方面展开。此次梳理和展望有助于研究人员全面了解古籍信息处理现状,方便古籍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有助于推动古籍信息处理多学科融合与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发展给古籍保护开发工作带来全新机遇和重要挑战。本文立足重庆图书馆在古籍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具体经验,尝试构建起分层次、有重点的古籍保护体系。同时,对新时期的古籍保护事业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找准古籍普查编目、古籍数字化和开展学术研究的突破方向及重点、难点,期望探索出多元、有效的古籍开发创新策略,从而促进新时期古籍保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各类古籍文献的收藏呈现出分散性、特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文献资源的分布特点、古籍管理体制的规约和读者观念与方法的制约,使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存在着很多障碍。CALIS古籍编目利用网络技术编纂古籍书目,使异地共同编写书目和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成为现实。作为广域环境下的图书馆古籍编目系统,CALIS古籍编目为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供了有效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古籍收集保存工作包括:古籍的收集、整理、典藏;库房管理;古籍开发利用,等等。应当提高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认识,制定发展策略,建立有利于古籍工作的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7.
娄育 《出版广角》2015,(16):16-17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古籍出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古籍出版题材相对狭窄、读者人数减少、古籍图书功能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籍图书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新技术的发展,为古籍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古籍出版者首先要坚定古籍出版大发展的信念,带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进行古籍出版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古籍出版形态和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古籍图书市场的竞争力,为繁荣我国传统文化市场,培养有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公民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显,古籍保护的学科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学界关注的“古籍保护应独立成学”“古籍保护的学科归属”等问题,提出我国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而阐释古籍保护的研究对象、研究类型和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学科性质和定义等基础理论问题。在借鉴欧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古籍保护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研究方向划分、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关于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地位问题,认为近期需要大力建设古籍保护的二级学科,远期规划应于新增学科门类“文化遗产保护”之下,将“古籍保护”设为一级学科,其下再设“古籍保护学”“古籍鉴定编目”“古籍保藏修复”“古籍再生传播”四个二级学科。此远期愿景较目前而言跨度较大,实现难度也很高,若能付诸实际,将带来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深刻变革。图1。表1。参考文献41。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主要表现、原因、意义及对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应用的启示。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源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南北差异,表现在古籍库房外部环境选择和内部环境改善、古籍装具配置与古籍损毁防治等方面。文章提供了针对性强、南北相互借鉴的古籍保护方法,丰富了中国古籍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古籍工作的协调发展、古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古籍工作的发展等方面,论述古籍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古籍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促进古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