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对个人社会身份的拟制通过成层功能得以实现,这对处于社会关系弱势状态的农村成员的社会流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w村的个案分析证实了拥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的农村成员个人的向上社会流动机会较大。  相似文献   

2.
教育水平是经典的分析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指标,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互为因果。由于经济地位和自然环境等等的差异,农村人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实现社会流动的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带有历史文化的印痕和乡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流动限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作用。然而,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本文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基础、流动方向、流动性质和流动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中面临的二难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也对西方的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作了中国语境下的扩展性解释。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符号标志,因为其特有的公正性和制度性,容易得到社会认同。然而,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只是通过终端选拔(即选拔接受高等教育)从农村筛选出少部分的人,使他们实现社会流动而进入城市,而淘汰下来的众多人仍然留在农村。这种农村人才的掠夺性开发和利用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数量供给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大军往往与较低的文化素质相伴随。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农村社会流动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社会底层成员子女改变身份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于城市孩子,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来改变身份的历程变得越来越困难.家庭贫困、农村学校的落后、高校录取政策等因素都在阻碍农村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的流动.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努力,防止农村孩子因为贫困而被拒绝在教育的门外.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考试竞争力”.高考改革也要以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为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城市女性和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向上的社会流动之路更显艰难,教育已成为影响农村女性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广西400多名农村出身女性的家庭背景、教育状况与社会流动情况所作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教育资本是农村女性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不同学历层次的农村女性在升迁性流动水平、就业结构与就业层次、职业流动速度、报酬待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影响广西农村女性教育水平因素的主要有传统思想、经济状况、父辈教育程度、教育政策和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田增志  邱耿 《陕西教育》2009,(10):34-35
教育曾经作为我国个体实现社会分层与流动的重要指标,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现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分层与流动的重要指标是否已经发生一些变化呢?本文通过对3个农村士兵的访谈与分析试图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9.
王博  高青兰 《职教通讯》2012,(28):61-63,67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受教育者向上社会流动的助推器,还成为农村受教育者返璞归真的回流器。因此,要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其促进农村受教育者向上社会流动和促进农村受教育者回流农村的双重角色为两翼,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日俱增。农村社会劳动力向外流动主要表现为职业上的流动,职业流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职业上的地域、种类、地位和代际的流动。不同的农村社会职业流动现象,反映的是城乡之间的固有差异。在农村社会流动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效应也表现在多方面。从农村职业流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职业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形式,探寻了农村职业流动带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着力攻破点,也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面临诸多问题,即外界态度和自我认同的"双质疑"、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不达标"、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不愿留"。面对以上困境,教师政策要凸显专业知识,提升乡村教师的从教幸福感;法治与德治并行,增进乡村教师的社会荣誉感;给予人文关怀支持,实现乡村教师的乡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教育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得以发展的土壤。教育市场的二元结构,尤其是农村教育市场的匮乏,已经成为农村教育发展、城乡教育均衡,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为什么要加强农村教育市场建设,能否建设,如何建设,是我们面对农村教育市场建设时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前瞻性地思考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社会未来的影响,可以唤起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农村地区教育公平实现路径的深入反思,以便更为理性地看待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进城务工和经商的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壮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在教育起点上未达到应有的条件,因此输在了教育起点公平上。必须从改进国家政策、规范学校管理及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等诸多方面来改变他们输在教育起点上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卓越的社会流动性,可以使贫寒子代与富庶子代不受父辈阶层束缚,拥有大致相等的机会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处境,而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促进社会流动性提升、减少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路径。芬兰以卓越的社会流动性和"教育世界第一"的美名著称,这与其紧紧围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公平密不可分。其主要教育行动包括:学校系统的全免费制度、无差异学校、路路通式教育体系、高师资标准;政府系统的援助性财政计划、规范型政策法规、信任型指导体制、劳动力预测网络;社会系统的第三方教育评估、企业积极支持、公民社会组织等。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教育参与,体现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价值,体现出为女童发展树立榜样的教育价值,体现出女性潜能全面开发的发展价值。调查发现,乡村女教师人数在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县镇学校女教师所占比例大,乡村屯学校女教师所占比例小:乡村女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的人数少,即使有,也多担任学校中层干部或副职;女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教育参与意识弱,参与能力有待提高。为提高乡村女教师的教育参与度,应当从法律、政策、社会文化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目前32部教育经济学著作所反映出的理论体系构成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我国目前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构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体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参照有关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研究,结合调研所获得的一手材料,本研究发现,当前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偏低,其政治、专业性、学术性权力有限,且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声望也一般。综合来看,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整个社会职业结构体系中处于偏低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