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参加201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我国男子举重67kg公斤级优秀运动员谌利军与冯吕栋抓举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提铃准备阶段,冯吕栋身体姿势更符合抓举中“近”的技术要求;总体上,冯吕栋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谌利军,谌利军发力和惯性上升及接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冯吕栋。谌利军抓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伸膝提铃阶段髋关节打开过早,引膝提铃阶段膝关节回屈角度小以及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重心左右偏移量过大的问题;冯吕栋主要存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两心”前后距离过大,杠铃相对于运动员水平运动幅度大,垂直运动幅度小以及接铃过程中杠铃下落距离长,下降速度过快的问题。建议谌利军加强膝关节主要屈伸肌群的力量训练以及进行身体左右侧力量平衡的评估;冯吕栋应掌握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正确的用力方向,并改善接铃节奏。  相似文献   

2.
杠铃练习,是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广泛采用的手段。但杠铃练习时,务必遵守一系列原则,否则骨骼——肌肉系统很容易受伤。下面介绍德国田径专家所常采用的两种力量练习法。 一、卧推 卧推可增强胸廓肌、肩带肌、上肢肌力量。运动员仰卧在长凳上,双腿下垂,脚掌着地。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脚尖稍向外张,肩部和臀部紧贴凳面,腰部微拱,杠铃位于上方。运动员手臂可以伸直到支架上。握杠时,手腕  相似文献   

3.
山地弯道模仿动作开始,身体左侧朝着上坡方向,目视坡底,而不是向前看,使膝部成90°的深蹲姿势.上体应与坡路平行,并与重心投影线相垂直,在练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这一姿势.双肩与臀部成直线,头位于两肩中部.若从山顶向下望时,可假想有两条直线从山顶通向山底.一条通过运动员的臀部,第二条与第一条相平行,通过运动员的双肩。这两条直线显示出,方向向下的身体重心点位于上体上。两肩与臀部要与蹬动方向平行珍犹如冰上蹬冰时与离心力方向相平行。对上体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每次蹬动过程中保持上述正确姿势。  相似文献   

4.
一、跳跃练习 (一)深蹲跳 两脚平行稍开立,下蹲时膝角小于90°,垂直向上跳起。上体保持正直。 练习6— 10次×3—4组 可负杠铃、壶铃,练习次数与所负重量成反比。 (二)半蹲跳 两脚平行稍开立,下蹲时膝角大于90°,垂直向上跳起。上体保持直立。 练习5-20次×3-4组 可负杠铃、壶铃,练习次数与所负重量成反比。还可以两次轻跳接一次重跳。 (三)弓箭步跳 预备姿势呈弓箭步,跳起后两腿交换,上体保持正直。 练习15-20次×3—4组 可负杠铃、沙袋进行练习。 (四)跨步多级跳 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有力地向前…  相似文献   

5.
旋转推铅球技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推铅球技术使教练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力。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员都能运用这种技术将铅球推得比背向滑步推铅球推得更远。作为教练所要做的就是估计两种技术的潜力,以及哪种技术最适合于你的运动员。投掷姿势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投掷圈比喻成钟,后部是12点,抵趾板是6点。以右手推铅球的运动员为例,适宜的姿势为图一、二,在圈的前部,两脚开立比肩宽8—10时,脚尖分别指向9点和7点(左脚),左脚尖与右脚跟平齐。两肩与12点和中点的连线垂直,体重大部落在右脚上。球位于锁骨窝处,肘抬起以便上臂与肩平行。左臂屈肘也与肩平行,此时如果让球  相似文献   

6.
举重提铃动作的运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铃是抓举和挺举的开始阶段,其主要作用是使杠铃获得一个初速度,并尽量靠近身体和支撑面,以减少阻力矩,为下一步的发力创造一个最佳的工作点。可以说提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发力的质量。目前,关于提铃动作的力学研究很少,有关的资料和文章也不多见。用运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了举重运动员的提铃动作,通过对该阶段杠铃重心轨迹、膝关节与髋关节的角度、杠铃重心的速度与位移等参数的研究比较,发现运动员一开始提铃就伸膝伸髋并举,接着伸髋引膝,这与一般认为提铃分为3个阶段的观点有所不同。这也许说明伸膝阶段并非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抓举第一步提铃时,两脚的“站位”是一个关系到试举成败的重要问题。站位包括两小腿胫骨前缘离杠铃横杠的距离和两脚之间的站距。本文只论述抓举第一步提铃两脚的站距问题。为了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研究合理的抓举站距,我们对1982年全国青年举重比赛11个级别173名运动员抓举的站距进行了比赛现场的摄影。在一维测力台上对湖南运动员抓举50公斤进行了正常站距、窄站距、宽站距测力曲线的测试,并对图片和测力曲线进行了测量、运算、分类统  相似文献   

8.
在举重基本技术训练中要注意静力姿势的正确性作举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肉需要进行等长和等张收缩。就动作来讲,运动员需要作静力和动力动作。例如抓举,粗略地讲,在预备姿势中,全身肌群处于等长收缩;在作提铃第一阶段,伸髋肌和两臂屈肌是处于等长状态,而伸腿肌是处于动力状态;在下蹲支撑杠铃时,全身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在起立收腿时,上身肌群仍处于等长收缩,而下肢进行等张收缩。在作挺举动作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群也同样需要进行上述两种形式的收缩。因此,在运动员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培养运动员静力姿势的正确性和动力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举重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前言举重是我国的重点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亚运会、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且每年举行一次亚洲及世界锦标赛。举重也是我国民间较为喜爱的项目,开展较好,成绩较高。在六十年代,我国举重成绩就已进入了世界前三名,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举重强国之一。其中挺举成绩尤为突出。“文革”后虽也破过几次世界纪录,但就总体而言,我国举重运动在世界上所处的水平已远不如前。除了训练等方面的原因之外,也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提铃的预备姿势、开始提铃时臀位的高低、用力的大小、杠铃运动的速度和轨迹、提铃发力的早晚和部位、提铃时人体各关节运动的协调配合等。近年来国内对举重技术虽也作了一些研究,但多数由于研究方法比较简单,得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举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举重成绩大幅度提高。目前,世界一些优秀举重运动员,特别是苏欧运动员,大都采用高臀位(膝角>90度)的起举姿势(特别是抓举),而国人对此多有疑议。本文试图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高臀位提铃起举的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第一阶段提铃,主要靠伸展膝关节的力量将杠铃从地面提至膝前(上体前倾度不变)。在提铃时,膝关节向后上方运动,从而提高臀和肩的位置。在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三维摄相测量方法对何灼强创117.5公斤抓举世界纪录的技术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他此次抓举技术上的优、缺点。主要优点是:提铃阶段“两重心”距离近,提铃速度快;发力过程中杠铃贴近身体,发力方向接近垂直向上:下蹲撑铃速度快,动作连贯协调。主要缺点是提铃第一阶段用力方向偏后,造成杠铃后偏;上举过程中人、铃重心有左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9名举重国际健将比赛条件下抓举同等杠铃重量时成功与失败的18次试举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特定负荷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技术特点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动作的时空特征来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伸膝提铃阶段合加速度矢量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时提铃用力较均匀,而失败试举时运动员对杠铃不稳定作用力的方向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10名世界水平的举重运动员与26名一般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在完成抓举的提铃动作——从杠铃离地到把杠铃举过头顶,身体成下蹲支撑时的技术。采用影片分析的方法测量关节角度、身体重心位置和杠铃的位置。结果表明,世界水平的运动员比一般水平的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高度都相对较低,在上举的一定时期,髋、膝关节屈曲较深,小腿与地面的夹角也较小,下蹲阶段身体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4.
立定跳远技术由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和落地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构成。正确的发力顺序和双臂配合用力是构成立定跳远技术的要素。下面就谈谈立定跳远各技术环节的辅助练习方法,供同行参考。一、预备姿势预备姿势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习惯和舒适程度来选择两脚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而不能强求一致。下列三种预备姿势供练习时选择:1.两脚稍分开,膝关节微屈,上体前倾,两臂屈肘于体后。2.两腿于肩同宽,两脚平行,脚尖稍内扣,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头部随上体前倾或稍抬起,颈背放松,两臂自然垂于体侧。3.两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星钛便携高速摄像系统对运动员进行平面定点拍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孟××抓举技术动作进行拍摄和分析膝角、髋角、躯干角、杠铃高度、铃水平速度和铃垂直速度及其过程参数。研究表明:躯干在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过早的后仰发力,造成引膝不充分、躯干角在铃速最大时刻过度后仰;抓举动作技术的不稳定如杠铃在达到最高点后距离支撑平面不稳定,水平速度不合理均导致其抓举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上挺动作是完整挺举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下蹲翻、起立都完成得很轻松,最后上挺时,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显然,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上挺技术不正确,而决非腿力不足。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对上挺技术加以剖析,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横杠的弹力,为教练员改进技术与训练提供依据,并求教于识者斧正。上挺预备姿势的基本要求是使身体与杠铃获得最佳平衡正确的上挺预备姿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预蹲时使身体与杠铃获得最佳平衡,为充分利用内力与外力创造最有利的前  相似文献   

17.
英国黑人短跑名将林福德·克里斯蒂 1960年出生,身高1.89米,体重77公斤,100米跑最好成绩是9秒87.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之一,多次在欧洲及世界重大比赛中夺冠,其中,使他最感自豪的是获得了第25届奥运会和第4届世锦赛的双料冠军。 图1是克里斯蒂起跑时的“预备动作”姿势。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身高、腿长和臂长的缘故,他在起跑器安装时采用了“拉长式”的方法,两臂支撑时分开的距离较大,约为1.2米。在“预备动作”时,臀部抬起明显高于肩部;躯干前移,肩部超过起跑线约20厘米。位于…  相似文献   

18.
<正> 脚背内侧踢球可分为脚背内侧传球和脚背内侧射门两种技术。这里以脚背内侧传高球技术为例,谈谈其教学方法。一、动作要领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45°角(圈1)。支撑脚以脚掌外沿着地,踏落在球的侧后方10-15厘米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稍向支撑脚一侧倾斜。在支撑脚落地的同时,传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当膝盖摆到接近球的内侧斜上方的刹那,小腿做爆发式前摆,腿和脚尖稍外转,脚面绷直、脚趾扣紧、脚尖指向斜下方、以脚背内侧(图2)击球的后中下部。出球时,踝关节稍上翘,将球传起。传球后身体快速跟上(图3),以便衔接下个动作。二、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举重抓举和下蹲翻运动学比较与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10名运动员的抓举和下蹲翻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力量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运用逆向动力学方法对两种技术动作的主要关节的净力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膝关节角度在提铃离地时刻有显著性的差异;对力量参数回归分析表明,运动员抓举杠铃重量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所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而运动员下蹲翻杠铃重量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的积累过程;对于抓举和下蹲翻动作髋关节净力矩分析表明,对于抓举,髋关节最大净力矩与对应此时刻的髋关节角度呈负相关,而对于下蹲翻,髋关节最大净力矩则与所试举的杠铃重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方法:以国内重要比赛优秀运动员的抓举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SIMI°Motion 7.50运动动作解析系统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位移类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运动员抓举动作中身高与杠铃最大垂直高度呈正相关(r=0.680,P<0.01),抓举杠铃最大垂直高度相对于运动员身高的相对高度(XHVmax)为73±2%;运动员身高与发力点杠铃垂直高度呈正相关(r=0.680,P<0.01),发力点杠铃垂直高度/身高的相对高度(XHFL)四个级别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发力点杠铃垂直高度/身高的相对高度(XHFL)为39±2%;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铃速最大时杠铃垂直高度(HVmax)为0.90±0.05m,铃速最大时杠铃垂直高度/身高的相对高度为(XHVmax)55±2%,杠铃回落距离(HHL)为0.14±0.03m,杠铃支撑点垂直高度为1.04±0.06m,杠铃支撑点垂直高度相对运动员身高的相对高度为64±3%。结论:抓举位移类指标是评价优秀运动员抓举技术的关键指标,运动员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