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数学技能。技能该怎么教?教学中已经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规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更不会解决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量角问题?量角器是一个复杂的测量工具,到底该怎样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2.
儿童数学,能否简约一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角的度量》,教师们会遇到一个普遍问题:让学生画60度角时,有学生画成了120度角。尽管教师绞尽脑汁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反复强调"与角的一边重  相似文献   

3.
5.角的度量片断实录教师要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王小红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有位同学发言说,他的这种量法与课本上讲的不一样,是错的。王小红立即反驳说:我量出的度数和大家量出的度数一样,怎么说是错的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教师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她布置学生各自画出两个相邻的角,并量出它们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用零刻度线对准一条边的方法量角、画角,量角器要放两次,而用王小红的方法量角、画角,量角器只需放一…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中探索发明量角工具,体验和理解量角器构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角的度量及画法”曲靖师范附一小王丽端角的度量及画规定度数的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具量角器上刻度小。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两圈刻度及数度数有困难。学生看不懂量角器.量角时便不知量角器应怎么摆放,也不知该如何读出刻度。如果...  相似文献   

6.
那天,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有关知识.探究怎样量角,强调“对点、对边、读刻度”这三大步骤之后。学生就开始自己练习量角了.学生一个个都很专注,我巡视着。  相似文献   

7.
一、学数学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了量角的方法,很复杂,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边唱歌边量角呢?生:有。(众生一起回答,声音特别响亮。)师:用量角器量角时,第一步干什么?生1: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生2:可以说成:中心顶点先重合。生3:中心对准角顶。生4:中心对顶点。生5:心对点。生6:中心顶点先统一。生7:你拍一,我拍一,中心顶点先统一。生8:花对果,根对茎,角的顶点对中心。师:(教师演示:把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第二步该干什么呢?生1:再把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生2:零线重合角一边。生3:杯盛…  相似文献   

9.
又教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课了,回想起上一届学生这一课的得失,感触颇深:被量的角是正着画的,开口向上的,学生度量掌握得还好;遇上开口朝别的方向的,有部分学生就开始拿着量角器转来转去,甚至不知道如何放是好了,似乎角不正着放,量出刻度数都不容易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度量角的要领。这一次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对小学生来讲,量角的方法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  相似文献   

10.
角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教学角的度量。第一道例题让学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去量同一个角,从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促使学生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引出量角器的认识。第二道例题教学量角,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交流,归纳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投影出示∠1,如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指导用量角器量∠1) 师:量角时,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移动量角器(重合点不能移位),使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13.
教学“角的度量”.一般的教学流程分成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方法、练习量角三个部分。这种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的教学流程,虽说在短期内能收到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先整体后部分的认知规律,偏重于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展开教学。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他们头脑中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认知图式的顺应和同化,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通常很多教师会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人手,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其中数学学具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教具呢?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发现如果对标准的学具进行"残缺"处理,可以释放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成就具有残缺美的创新数学课堂. 一、克服思维定式,增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案例一]认识厘米教学片断: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进行常规模式度量,很快当学生掌握了从起点O到终点之间的刻度认知之后,教师积极创设数学困境和难题,目的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加深对数学度量这一问题的认识,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角的度量”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度量角的度数时往往误差较大。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量角的误差呢?在调查中我看到,由于图形中角的两边往往画得较短,当学生把角的顶点和始边分别与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重合后,由于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2.认识角的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量感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角的度量",一般的教学流程分成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方法、练习量角三个部分.这种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的教学流程,虽说在短期内能收到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先整体后部分的认知规律,偏重于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展开教学.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他们头脑中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认知图式的顺应和同化,打破平衡、寻求新平衡的自我反思、修正的过程.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从静态认知图式的形成到动态认知图式的重建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学完"角的度量"后,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取本校及区内一所普通学校四年级共272名学生进行一次度量角的专项测试(说明:浙教版《数学》将"角的度量"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测试在新课后立即进行,内容为度量10个不同的角,度量误差在±1度的都算正确,度量正确1个角得10分,总分100分.测试结果为:满分36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13.2%;60分以下的88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32.4%.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量角的技能掌握得一般.那么学生的错误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教学应在何处着力?  相似文献   

19.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机智值得推广,略举以下: 临时变卦--原指已定的事情,临时忽然改变了,常含贬义。在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学习状态等,及时地改变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从而顺应学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例1:"角的度量"(人教版小学教科书第八册) (学生开始自己练习量角,教师巡视,发现正确率很高,人人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可意外发生了。) 小鹏: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