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电影一直都是电影界的主流,特别是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吸金能力首屈一指。如今,亚洲电影也正蓄势待发:《交响情人梦最终乐章》作  相似文献   

2.
香港武侠电影是最富观赏性的类型电影之一。在迎合观众的观赏习性的同时,十分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奇观性与民族性的契合点上,促成了香港电影业的繁荣。本文拟从香港武侠电影主题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呈现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奇观电影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电影样式——奇观电影出现了。奇观电影的出现主要来自两个转变,即传统印刷媒介向现代电子媒介的转变和传统叙事电影向现代奇观电影观念的转变。总体说来,当代奇观电影主要有三种类型: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场景奇观。奇观电影一方面给消费时代的受众群体以极大的视觉满足,但另一方面却削弱了传统电影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中心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本土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将如何摆脱困境与危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中国本土电影只有以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去反映民族化传统并运用现代意识去观照和超越传统化,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当下状态和普通人的命运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东方诗情和东方神韵并与现代电影语言审美地结合,才有可能在世界电影艺术的领域中拥有一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从大众娱乐文化的角度讲,二十世纪电影的发展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好莱坞的发展,因而也就是美国文化的发展,所以它也被当作美国文化殖民的一个标志.然而实际上当各国在受到好莱坞式的美国文化影响和入侵时,真正被接收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美国的民族文化,而是世界性的文化需要.美国文化变成了被误读和曲译的文化偶像.不管怎样,好莱坞电影还是为我们了解美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电影“奇观化”首先得益于消费文化语境的孕育。消费文化的兴起使视觉文化狼烟四起。电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军,无疑引领了这场视觉快感的革命。电影奇观化的转变,使电影挣脱话语形态的脚镣,开始向着电影本体论回归。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电影的奇观化,技术在给电影制作创造便利的同时,要谨防机械复制时代下艺术灵蕴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与商品界限的消失以及大众文化的崛起,张艺谋勇敢地扛起了商业电影大片的旗帜。但同时,张艺谋电影片面地强调声画层面、故事叙述和情节编排层面上的奇观,忽略了视听奇观背后的意义建构,没有很好地处理“真实”与“奇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同义语,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媒介,小小的荧屏也随着国际风云的变换而不断变迁。在历史上,好莱坞曾以其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和冷战政治色彩,扮演过“妖魔化”中国的急先锋。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它们跟两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化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西方文化地位的不平等,东方文化被认为是次等文化。西方经常虚拟出一个东方世界的形象,东方文化被误读。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好莱坞模式宣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及其所大力渲染的美国和西方的种种神话,积极主动地确定真正的现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李艳  钟晓红 《考试周刊》2013,(23):19-20
好莱坞在美国实现其文化传播、扩张和侵略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好莱坞电影大多体现现实社会的诉求传递正能量;二是好莱坞电影体现美国文化,是美国实现其文化传播战略的媒介;三是其借助高科技手段。中国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的文化推广与传播策略,实现对外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金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在于:遵循资本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体例.  相似文献   

11.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 ,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故事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 ,呈松散的状态 ,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 ,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态。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 ,他力求打破模式化 ,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 ,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12.
“诗散电影”是兼具了“诗电影”和“散电影”的某些美学特征的一种崭新的电影样式。它具有开放性的叙事姿态和主题表达,自由松散的结构方式以及由隐喻、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段营构的诗性的美学特征。中国电影《周渔的火车》、《巫山云雨》、《西施眼》和外国电影《恋恋三季》、《青木瓜香》是“诗散电影”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费穆重视电影本体、讲究电影“空气”的“布置”、强调电影的民族审美情趣,他的这些电影观在今日已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重视。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影人越来越重视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形象艺术,并全力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现场文本用于英语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从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动机和认知特点,对电影作为现场文本应用于英语教学进行探索。同时认为,教师学习及掌握相关的教学技术理论有利于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借助着民族电影业蓬勃崛起之势,更得益于电影这一媒介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国人自办的电影刊物获得了迅速发展.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刊物便是“电影特刊”.本文探寻电影特刊的特性及其演变轨迹,同时对学术研究中如何开掘与使用电影特刊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以期为早期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拓展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与电影片名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助目的论,探讨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以“信、达、雅”为指导的局限性。本文提出译者需先明确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然后确定翻译手段:意译(归化)还是直译(异化),或是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海南风光因其独特的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电影的基础性叙事元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海南风光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建国后二十七年,海南风光质朴无华,被包容在革命战争叙事之中;文革结束后及八九十年代,海南风光作用加强,更多地参与到剧情之中,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新世纪以来,银幕上的海南风光奢华绚丽,开始超越剧情,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这既与审美方式的改变有关,更是不同时期时代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外国影片片名翻译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口。通过一部电影,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信息。电影片名就如同标签,短短数语肩负着帮助人们理解影片,了解异域文化的重任。要使外语片名的翻译既能体现“异国情调”又能迎合译语观众的鉴赏力,在翻译中就应合理的选择使用归化与异化策略,使译名取得最佳翻译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比较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在题材、功能与发展史上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理论背景、电影艺术传统与受众欣赏定势,以及中国电影多重功能相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比较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在题材、功能与发展史上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理论背景、电影艺术传统与受众欣赏定势,以及中国电影多重功能相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