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主要是复合动词)向名词转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倾向性的重要现象。我们蒐集了《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的所有名、动兼类复合词共606个。经逐一考察,发现内中有543个,是由动词转化成动、名兼类的,除去由于词素本身就具有名、动兼类性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中,介词常插入“所·动”式中间构成“所·介·动”式,例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所”与介词“以”、动词“兴隆”构成“所·介·动”式)(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所”与介词“与”、动词“熙”构成“所·介·动”式)(3)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为出。(《荀子·议兵》)(“所”与介词“为”、动词“出”构成“所·介·动”式)  相似文献   

3.
张菁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94-195
本文以《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中的94个“VA“型动补关系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讨论总结了该类复合词的前一个动词性质的语素与后一个形容词性质的语素的语义关系,以及该类复合词的语义能否从两个构成成分里推导出来这样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述动词典》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工程性研究成果,它以义项为单位对动词做了穷尽的描写,涉及了词法、句法、语义、语用诸方面。它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丰富、翔实,能充分满足动词教学的多项需求,因而在动词教学中意义重大。我院青年创新项目《基于网络化的MHK词库建设》是一个面向MHK(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词库建设项目,它应从《述动词典》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收词的量要足够多;所涵盖的信息内涵要尽量全面;要与教学接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中的94个“VA”型动补关系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讨论总结了该类复合词的前一个动词性质的语素与后一个形容词性质的语素的语义关系,以及该类复合词的语义能否从两个构成成分里推导出来这样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到“体”(aspect),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第30页)《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说:体是“对动词作语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与时  相似文献   

7.
一、名词后紧挨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1)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两句中的名词“蹄”和“名”都紧挨代词宾语“之”,且构成了动宾关系,由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分别翻译为“用蹄子踢”和“命名”。二、两个名词连用,在构成主谓、动宾和动补短语的条件下,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8.
在汉译佛经中《金刚经》是最重要的一个,复合动词是玄奘新译《金刚经》中十分重要的词汇现象,运用梵汉对照的方法,考察3类复合动词,即“情态词+V(动词)”结构,“被动态标志词+V(动词)”结构,双音动词,可以揭示中古汉语复合动词的表达力和灵活性.梵语的汉译无疑增加了汉语的复合动词.  相似文献   

9.
二价动词连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会导致动词共价;而连用动词各自构成的简单动核结构则以共价成分为联结纽带构成复合动核结构,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复合动核结构的联结、语义结构模式、句法配位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兼语句应有三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对兼语句是这样表述的:“谓语是由动词短语(动 宾)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词短语的动词表示使令的意思,如‘使、叫、让、请、派、命令、禁止’等。动词的宾语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这就是说,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必须是表示使令意思的,它的宾语又同时充当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张寿康先生主编的《教学语法答问》除了承袭这一观点之外,又补充了一句: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v-ing形式是由动词作为词根加后缀-ing构成的一种动词变化形式,它兼有动词和形容词双重属性。但现代语法、语言学研究和词典已把有些v-ing形式列为纯形容词(True/pure Adjective);这样便产生了V-ing纯形容词(True-ing adjective)和动形容词(Gerundive adjective)。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12.
动结式复合动词及其构成的动词谓语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动结式复合动词的性质、范围及其形成。第二部分讨论由动结式复合动词所构成的几种句式。第三部分描述动结式复合动词的第二成分与前后名词的语义关系,并据此划分复合动词的类别。第四部分检查一下动结式复合动词不做句子的谓语而做其他成分的例子。一、动结式复合动词的性质、范围、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拙作讨论助动词“其”的意义及其用法,顺便对《关于古代汉语表达情态的几种方式》一文(载于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中国语文》)提出一些异议。 文言中,助动词“其”可以附加在动词(包括代替动词的代词)之前作状语(或理解为助动词与动词构成合成谓语)。并可以附上命令语气、劝勉语气。不少语法著作以为其可以表示语气,称之为语气副词。近人杨树达以为修饰动词的“其”可以表示命  相似文献   

14.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15.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 动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动词。动词的重叠是语的重叠,重叠动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动词的重叠在《水》中有四类。一、AA 类(A 代表原动词)*①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4·52,间隔号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华版的卷数和页数)②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讲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10.119)“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分别等于“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它们是一个动词(如“保重”)或者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如“专等”)重复出现两次,构成一个联合谓语,故是语的重复,而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从语义上看,动词的重叠与重叠动词一样都有附加意义。《水》“AA 类”的动词重叠共出现4例,这4例都表示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下、起、来、去、上来、下去"等20个用在句中主要动词之后的趋向动词是汉语动词大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小类,由它引申出来的"动趋宾"结构的语序问题更是关于趋向补语问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吕叔湘(1999)在谈到"动词+复合趋向动词"构成的动趋式动词时说:"动趋式动词后面表事物的名词可以有三种位置:(1)在整个动趋式之后;(2)在趋向动词和趋向动词之间;(3)在主要动词之后,趋向动词之前。  相似文献   

18.
名动词在汉语语法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名动兼类词的调查表明:所谓的名动词这一概念是既不具科学性也不具实践性,甚至还容易导致词类系统的混乱。在使用大型语料库对所谓的名动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名动词实际上是一种语法隐喻,是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应将其标注为名动兼类词。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中有一类动词,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词义不完整,不能独立做谓语,必须加上名词或形容词或V+ing结构等.做它(们)的表语,构成合成谓语,这种动词叫做连系动词(link.Verb),简称系词.在简单句结构里,构成复合谓语,即“系词+表语”。系词“be”是常见的系词之一,如:  相似文献   

20.
动宾型动词带宾语的类型及特点福建宁德师范学校施茂枝动宾式动词较之于其他方式构成的动词,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显著的特殊性。结构上,动宾动词与动宾短语没有明显的界限,据笔者统计,《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收动宾动词5000条左右,其中词典视为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