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平凡女性的日常生:舌为描写对象,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平淡中见真齐。门罗在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关注与阐释。展现出后女性主义区别于激进女权主义的小人物式超越男权中心,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代替消极反抗。通过塑造各种平凡女性的形象。实现了女性作为他者话语的无意识存在,以及社会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后女性主义小说的无意识叙事,将历史文本化,以集体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盘》中,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该作品中的男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被边缘化,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女性甚至为保持独立而拒斥性爱。罗萨蒙德的做法无疑是“过犹不及”,显然带有早期女性主义者追求女性绝对独立的偏激。  相似文献   

3.
论德拉布尔小说《磨盘》中男性的"他者"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盘》中,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该作品中的男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被边缘化,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女性甚至为保持独立而拒斥性爱。罗萨蒙德的做法无疑是“过犹不及”,显然带有早期女性主义者追求女性绝对独立的偏激。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不仅写出了女性的勇敢,还写出了女性的纯洁与高尚,同时在其小说中还表现出了资产阶级女性的丑恶嘴脸。基于此,对杰克·伦敦笔下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讨论,分析作者对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侍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6.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不朽之作。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以及战后重建中女性力量的不可替代,赋予女性中心地位的重要性。小说塑造了一个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却又褒贬不一的女主人公形象斯嘉丽,体现了浓郁而又复杂的女性意识。一、女性主义理论回顾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自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股强劲的飓风,横扫为男性所统治的话语阵地。关于女性主义理论,西蒙波伏娃认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1]吉尔曼将女性主义定义为:“女性主义是全社会妇女的社会觉醒。”^[2]凯特则认为女性主义是“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2]由于不同时代、地域、文化情境下产生的女性主义理论受到主流思潮的影响不同,女性主义衍生出了多种流派。这些流派在历史渊源、分析方法和主张上都有所差异,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目的,即批判改造父权文化;也具有相同的基本前提,即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必须解放。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8.
《革命之路》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琊茨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出版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该小说中耶茨不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面临的婚姻生活危机,而且讽刺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走向标准化的现象。该文主要借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革命之路》这部小说,展示男权社会中女主角爱波由于被置于“他者”地位所经历的生活的压抑与困境,分析其“革命”之路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揭露出女性寻求独立自由寻求解放之任重而道远,表明女性主义的发展最终应走男女和睦相处的无私之爱的道路,爱与合一才是幸福家庭生活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她以《第二性》著称于世,被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名士风流》是波伏娃最有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到结束后不久的一段岁月里,巴黎的一批文人名士的思想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细细地考察便会发现这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名士风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做如下分类:以波尔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安娜为代表的自觉独立的女性和以纳迪娜为代表的叛逆式的女性。这些女性都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她们对…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文学而声名大噪的安妮宝贝,其小说同时融入了“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独立,又相联系的元素。她用女作家的独特感受来展现当下都市中“小资们”的生存与思想困惑。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这两个元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其小说创作的另类视野。  相似文献   

11.
於云川 《海外英语》2014,(20):235-237
British novelist Margaret Drabble’s The Waterfall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female Bildungsroman. This essay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he protagonist’s identity problem is finally resol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female Bildungsroman as reflected in TheWaterfall.  相似文献   

12.
德拉布尔在其近作<红王妃>中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女人的人生经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德拉布尔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和叙述技巧,鼓励女性同胞们一起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止宫休舍"一句里的"舍"字,向来有两种不同释义:房屋或休息。文章通过文献对比、语法分析和联系语境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舍"在该句话中是房舍义。  相似文献   

14.
在贾宝玉的“女子三变论”里,他把女人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作了比喻:未出嫁前,是宝珠;出了嫁,是死珠;再老了,是鱼眼睛。从贾宝玉的“女子三变论”角度解析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可以看出这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曹雪芹审美理想的三种不同状态:“宝珠”是审美理想的依托,“死珠”是审美理想的异化,“鱼眼睛”是审美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历来有关"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几种说法.从"公子"一词的性别指向和"女子如何出嫁"两方面论述了这几种说法的不可信性,并阐释了"女心伤悲"的原因,从而归纳出"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一诗句,描写的是贵家女子即将出嫁前的一种复杂心理内涵,折射出了一定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知书识礼温柔贤淑,婆婆却耿耿于怀百般刁难.刘兰芝不堪其辱,毅然"回家",再嫁前"自尽",千百年以来,人们视为封建压迫下的"殉情"行为.文章以人性为切入点,从心理学角度审视,刘兰芝的"自诉离婚、同意再嫁、毁婚自杀"等行为,对"阶级论"和"殉情说"的历史定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十分“尴尬”的,她以自己特异的现代性体验来观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人生世态。她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次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爱玲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她既是历史的“叛逆者”、“零余者”,又是历史的“先行者”、“预言者”。  相似文献   

18.
对“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舍”字的解释历来有较大分歧,而且这些分歧意见已经写进了教科书的不同版本之中,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前人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该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句子,存在着不同层次分析的可能性。通过考察古代文献的言语实际以及本文的语境意义,并结合该句的歧义结构的层次分析,认为“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一句是直接受前面疑问代词“何”的修饰,“舍”在本句中的词汇意义就是其基本义“放弃”。  相似文献   

19.
窦氏青山     
“窦氏青山”是一座高大的坟墓 ,它是汉朝窦皇后为她父亲窦涓修建的。“窦氏青山”是人们的俗称 ,正式名称为“安成侯墓”。“窦氏青山”位于武邑县东南 1 4km处。窦皇后名叫窦猗房 ,是最早的一位衡水籍皇后。她幼年时家境贫寒 ,其后不久被吕后选为宫女 ,后来幸运地成为皇后、皇太后。她喜好黄老学说 ,对西汉“文景之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