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新闻单位中,往往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体制——工作人员在单位编来稿时是编辑,出去采访就是记者。在这样的单位中,人们就感觉不出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有不同也不过是家里家外之分,文字处理的对象之分,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文字素质要求则都是一样的。但这种表面的印象感觉,细分析起来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从平庸的层次上来看,编辑记者没什么大的区别,而到了优秀的编辑记者这一层上,这两者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摄像和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两大基础,是节目制作前后期的不同过程;摄像记者的任务是撷取创作素材,而编辑的任务是整理编排素材;因此对编辑来说,素材是编辑的基础。对节目来说,由摄像记者完成的前期阶段对节目编辑效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要抓角度,这是挂在记者、编辑嘴边的一句行话。记者为使自己的新闻稿不与他人雷同,为使稿件能在编辑手中顺利地通过,为找角度“众里寻它千百度”。而编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仅要求记者那样做,自己也绞尽脑汁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由此,记者、编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角度抓得好,不与它稿重复,稿子就好上。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某些记者甚至偏离  相似文献   

4.
做过记者的人,都对编辑有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有时,记者的一篇稿件因为编辑一个小小的改动,而显得光彩、生动了许多;但更多的时候,是记者和编辑因着观点不同,对稿件的删改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记者有时间和编辑共同探讨,矛盾还可以解决,可新闻稿件强调的就是时效性,编辑往往无法等待记者陈述了自己的意图后再作修改决定,发到报纸版面上的成稿,有时会令记者十分恼火。这就像摄影作品的剪裁,摄影者为表达自己的构想的主题,将被摄人物摆在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而留出大片的表现空间,但洗放照片的人没有领会摄影者的意图,将空白全部裁掉,只突出了被摄人物,这当然让摄影者不快,更重要的是,报纸版面上的文章署着记者的名字,读者评说记者的水平时,并不知很多时候是在评说编辑。所以,记者遇上一个心意相通或是文采颇高的编辑,那是他的福气,否则,记者和编辑就是一对解不开结的冤家。做了几年记者,深知记者东奔西走的辛苦。但目前当记者。有很多“实惠”可以做这种辛苦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尹文云  李永兵 《新闻窗》2011,(6):128-128
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稿件。而这些稿件在记者眼里属于是已经完成的作品。而编辑眼里,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6.
写新闻要抓角度,这是挂在记者、编辑嘴边的一句行话。记者为使自己的新闻稿不与他人雷同,为使稿件能在编辑手中顺利地通过,为找角度“众里寻它千百度”。而编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仅要求记者那样做,自己也绞尽脑汁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由此,记者、编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角度抓得好,不与它稿重复,稿子就好上。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某些记者甚至偏离事实的本质,硬挖、硬扭出一个角度。找角度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须把握事实的本质,准确把握现象与本质、新闻价值与本质的联系。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而本质是事  相似文献   

7.
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经常遇到三对矛盾:一是与新闻受众的矛盾,编辑喜欢的新闻稿,受众不喜欢,或者是受众喜欢的新闻,编辑却没有选用;二是与记者的矛盾,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看不上眼,或编辑对稿件的处理,记者有意见;三是与上级新闻控制者的矛盾,编辑认定的好稿,有时上级扣发或上级指定要发的稿,编辑不积极编发。对同一篇稿件受众、记者、编辑、控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就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分歧,编辑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受众、同记者和新闻控制者的关系呢? 首先,编辑心中要始终装着受众,把握好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8.
5月30日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刊登的头条《泉城喊渴》,是力求文章准确而严格把关的一个实例。人民日报分管副总编辑在审阅大样时,对此稿两处数字提出疑问,并直接修改了一处称谓。编辑记者在修改与核实有关数字时,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此稿的修改告诉我们:记者和编辑都要有读者意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很多专业知识,自己清楚了,读者不一定也清楚,因此需要解释;编辑在编稿时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及时澄清,以使原稿更加准确。少写二字,周折几多 修改例一: 原文:据供水部门介绍,到上个月,济南的地下水位已降至23.8米以…  相似文献   

9.
自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对于其所应当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职业道德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少将记者与编辑区分开来,而由于角色不同,记者和编辑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所不同。本文试图通过《纽约邮报》将地铁撞人事件登上头版头条这一事例,阐明此类事件出现的内部原因,以及记者与编辑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一得录     
编辑和记者谁大? 高凯 干新闻工作以来,不止一次有圈外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编辑和记者谁大?” 不想,这一问竟然问到了编辑和记者的痛处。起码我心里不自在。这个无须争执的问题,对发此问的圈外人讲清楚比较容易,但对圈内人往明白说却特别的困难。对圈外人你只管照实说:“编辑和记者分工不同,都是干新闻工作,是工种,非官衔也。记者采,编辑编,论大小没有,论先后倒是存在,即先采后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记者之“米”,才有编辑之“炊”。但编辑又是记者的“做嫁”者,  相似文献   

11.
编辑和记者有何区别?在出版新闻工作的业务探讨中至今还鲜见这类的文字,似乎还缺乏专门的研究。但从实际工作的情况看,作为新闻出版队伍中两个司空见惯的主要岗位,如果不对其各自的业务特点予以廓清,则确实会影响编辑记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分析一下这两者异同的必要。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新闻单位中,往往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体制——工作人员在单位编来稿时是编辑,出去采访就是记者。在这样的单位中,人们就感觉不出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有不同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2.
张萍 《青年记者》2012,(30):49-50
在传统意义上,记者、编辑的职责泾渭分明,而在媒介融合时代,记者和编辑的身份界限日益淡化,新闻报道的完成已无法由记者单独承担。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模式是:由记者完成素材采集,再由精通各类媒介业务的编辑进行差异化加工,制作成多种媒介形态的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媒介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命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肩负着新闻报道的创新责任,而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则是源于创新意识。作为一种职业,编辑记者创新意识的培养,自然而然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提高、培养。一、编辑记者创新现状分析(一)编辑思想陈旧,编辑方式较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信息量暴增,堆砌问题严重,平淡  相似文献   

14.
熊梦龙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电视新闻报道是一件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严把每一个环节,细抠每一道工序,这种特性要求把编辑和记者的职能分离开来。同时,新闻产品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也要求记者和编辑的职责明确分开,光是编辑,就可细分为文字编辑、图像编辑、串编、传输编辑等,记者也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出镜记者等。因此,在一些成熟的媒体中,记者和编辑的分工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眼里,新闻记者是既神气,又有点神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已逐步被世人所了解。但是,在新闻记者的背后,还有一层至今不为世人所知的编辑。他们在新闻界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带有决定性的。对于记者的采访活动,编辑有指挥权;埘于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有生杀予夺权。但编辑在社会上却是默默无闻的,达实在是有点不大公平。本人对影剧界只树演员,而不大讲编导的功劳,一直有点不平之气。同样,类似于此的记者和编辑的不同待遇,我也有点打抱不平之气。这倒不是因为我近十几年来基本上是做编辑工作,而是感觉到在一个新闻单位里,编辑的地位太重要了。所以,我想说说中国编辑的事。“老爷”的“老爷”有人把记者叫做“记者老爷”,又称记者是“无冕之王”。但是,记者却又把编辑叫做“编辑老爷”,于是,编辑就成了“无冕之王”的“王中王”了。达些说法实际上是褒贬各半,而且都有些夸张,但也不无一点道理。  相似文献   

16.
“帮助记者过坎儿。”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很有点忐忑不安,怕引起误解:你当过编辑,所以自抬身价,总觉得编辑比记者高明吧!其实,这并不是我当编辑的体会,而恰恰是我当记者时的体会。我认为,一般说来,编辑在政治理论、新闻业务及文化知识素养等方面,应当比记者更高一些,才能胜任编辑的任务;其次,编辑所处的位置,使他得风气之先,更了解全局和宣传策略;再次,即使编辑水平并不高于记者,但他是记者作品的第一读者,所谓“旁观者清”,也还是会有一些真知灼见的,这对记者的进步无疑是一种助推力。  相似文献   

17.
虽说同属于新闻工作者这一范畴,编辑这个职业与记者却有很大的不同。记者要跑得欢.编辑要坐得住;记者要多抛头露面,编辑要耐得住寂寞;记者在报纸上叱咤风云.编辑在报纸后面甘为他人做嫁衣;记者交友多.编辑交友少——尤其是当上夜班编辑后.与朋友们的生活规津完全相反.很多朋友聚会无法参与,久而久之.连老朋友都保不住了。的确,与记者相比.新闻工作留给编辑的施展范围太小了.给予编辑的荣誉太少了。编辑能得到的成就感与记者相比.更是不成比例。每年全国各类大大小小新闻类评奖.几乎百分之八九十是授予记者.留给编辑的一份…  相似文献   

18.
苏联苏联新闻工作者的职称没有成文的规定,各报纸、刊物的情况大同小异。报纸和杂志的采编人员职称有记者、评论员、顾问、编辑等。 (一) 记者编辑部的工作人员都叫记者,而不叫编辑。记者必须是高等学校毕业生,但不一定是新闻系毕业。  相似文献   

19.
编辑和记者是一对矛盾。他们有同一性,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报纸服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有对立的一面,一方写稿,一方编稿.由于经历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接触社会面不同,业务水平不同,很可能认识上有分歧,有矛盾。事物在发展,矛盾在发展,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20.
电视事业也是一把"双面刃",其呈现节目的优劣,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取决于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因此,要想使电视事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提升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