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2.
徐学琳  杨东明 《收藏》2012,(12):49-53
淄博窑从东魏时期开始烧造青瓷,是北方地区最早的瓷器产地之一。其在千余年的陶瓷器烧造历史中,生产出许多深具特色的品种,金代三彩器是其中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7,(9)
邛窑是四川青瓷窑系的代表,在历史上以烧制高温彩绘瓷和邛窑三彩而著称。然而,目前多数研究者和民间收藏者常常将其彩绘瓷和三彩器混为一谈,有"邛三彩"、"绘三彩"等称谓。事实上,邛窑彩绘瓷和邛窑三彩是两类不同的产品。邛窑三彩,又称"邛三彩",有关这一名称的来源和命名,前后经历了半个多  相似文献   

4.
一、“素三彩”的定义“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1989年版《辞海》中“素三彩”的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  相似文献   

5.
齐跃进 《收藏》2011,(9):50-57
唐三彩种类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造型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富贵华丽,对后世的辽、宋、金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瓷器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和西亚的波斯三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卫丹 《收藏》2011,(9):64-71
以往对三彩器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唐三彩和辽三彩,宋金元三彩枕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宋金元三彩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博物馆藏品,对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地域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2,(11):114-118
藏于加拿大博物馆的一尊三彩罗汉像,据化验显示,头部是明代之物而身体是宋辽时代的。对此电视片解释为明代重新修理的结果,实为大谬。三彩工艺不复杂,完全可以重新塑,不可能只烧个头像接上。实际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罗汉像头部也是明代的。移花接木,都是清末民初古玩商玩的把戏。现在波士顿美术馆又重新创作了一个头部接上去了。  相似文献   

8.
梅则文  廖永民 《收藏》2010,(12):29-32
唐代是我国陶瓷业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厚葬之风催生了在随葬陶俑上题字的盛行。 题字俑一般为中小型素烧俑或绘彩俑,三彩器也有发现,不过很少。有可能是三彩器表面光滑,字迹易脱落的原因。文字多题写在陶俑背部无彩之处,也有的题在俑的内壁、颈部.足部、裙下摆处的,没有固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9.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2,(4):139-139
粉彩人物纹大瓶;茶叶末釉钵;三彩水注;青花动物纹折沿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