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同一个词进入V/A+死了结构中时会产生歧义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前人关于“V个VP”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有三种——动宾、动补和处于动宾动补之间的连续统中。本文笔者认为不管哪一种关系都是有道理的,没有必要一定要把这种格式所表达的结构关系归为某一类关系中去。属于某一类关系取决于V的句法功能和表义功用、VP的类型特性以及V和VP之间的实际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3.
试说"-V/V"式     
本考察了“-V/V”式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探讨了该句式在语法分布上的特点,即该句式一般只出现于肯定句和表示肯定的反问句中而不出现于否定句中;研究了该句式在语用表达上的作用,着力解释了动词后成分所具有的超乎寻常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想A不A”是湘潭方言中常用的格式,蕴含着[+选择]的语义特征。能进入此格式中的动词“A”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想A不A”在句中具有凸显焦点的作用,它有三种与之相类似的格式。其形成原因主要爱语义表达、语言趋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迁化量词。这种迁化现象袁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经常用在“V+个+VP”这种格式中。本文主要从“V+个+VP”的构成、语义等几方面作一简要分析,认识到“个”在表现“V+个+VP”结构的深层语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李美妍 《现代语文》2009,(10):43-45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的量的情况,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从句法方面考察了“V+个+N”结构中“个”进入“V+N”结构的条件及“V+个+N”结构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7.
董淑慧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11-13,42
河北孟村方言中的“活Adj/V死”结构表示“程度达到极致”,进入该结构的多为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和少量动宾结构.从历时角度考察,该结构经历了从“生生/活活V”到“生生/活活V死”,再到“生生/活活Adj/V死”的形式转变,其中“活”和“死”也逐步虚化为程度副词,以“活Adj/V死”结构保存在少数方言中.  相似文献   

8.
株洲市方言属湘方言长益片。“哒”是株洲市方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动态助词之一。其在株洲方言中的句法分布情况有八种,分别体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V不下”与“V不了”虽然都属于可能补语类型,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又存在着交叉和不交叉的地方。通过研究发现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对等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两类表否定或禁止的“A什么A”和“什么A不A的”句式。通过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进行对比探究可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连V是V结构是南京方言中一种常见的重叠结构,其中的动词V应当是单音节、表生命体、可控、可反复进行的动作动词。"连V是V"结构可单独充当句子的状语、谓语、补语等成分;表示的语法意义为动作匆忙或是动作的连续性,时量短,动量多;语用色彩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使用时需注意话语交际原则。  相似文献   

15.
"V来V去"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由于进入该结构中的动词性质的不同,使得该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V来V去"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V也V不C"属于口语化的一种常用小格式,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考察能进入该格式的动词以及补语"C"的类型,来探析该格式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加深对该格式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叠音词即较为突出的一例。叠音词有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有的属于构词叠音,有的属于句法重叠,有的甚至是特定语言环境下(如民歌中)的偶发现象。本文以词类为经,格式为纬,对上述叠音现象的句法、语义及修辞特点作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中"倒"和"起"的意义和用法多种多样,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从"V得倒/起"结构中的动词着手,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分析作可能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倒"和"起"的不同。发现:"倒"表示由此即彼的趋向性、持续的状态、施事、上限和能力或动作的结果;与此相应,"起"表示由下而上的趋向性、短暂的动作、受事、下限和能够支付完成动作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作动词使用的"死了"表示消失,失去生命;当它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能单独使用,仅表示程度.对这种作为程度副词的"死了"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对能够进入"VA死了"结构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特点归纳和原因分析,得出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并分析了"VA死了"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培涛 《现代语文》2010,(1):101-103
河南获嘉方言中的“V叫A些儿”是连动结构,只能用于祈使句,表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做V这个动作并且达到“A些儿”的程度,它由古代汉语的特殊使役结构“V1+使役动词+V2”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