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徽 《现代教学》2014,(12):76-78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笔耕不辍,是一个草根式的教育理论家,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给教师的建议》是为教师们所熟知的他的一本名作,另外还有一本书可以与之媲美,就是这本《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记 者 手 头 有 一 本 华 容 县 第 十 一届 教 育 教 学 成 果 、 教 研 教 改 论 文 评奖 的 光荣 册 。这本 只 有 薄薄 20 页 的红 本 本 , 却 记 录 着 599 个 中 小 学 教师 的 名字 。按 奖项 分 ,这 次 该 县获 省级 科 研 课 题 一 等 奖 的 就 达 11 个 ,省级 获 奖 论文 50 余 篇 。 华 容 的 同 志 说 , 教 育 科 研 是 教育 教 学 的 第 一 生 产 力 。 他 们 用 教 育科 研 整 合 教 育 资 源 、提 升 教 育 品 质 为 实 施 全 面 素 质 教 育 增 添 无 穷 生 机和 活 力。目 前 ,华 容 教育 科 研 的覆 盖率 做 到 了 三 个…  相似文献   

3.
《礼记.学记》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也是关于修养之学的论著。这一双重性质本是相互通融的,但由于"学"与"教"从古代的统一走向后世的疏离,《学记》便有了双重性质的分殊。与"教"相比,"学"是《学记》中更核心的概念,因此《学记》的根本性质是关于修己之学的论著。将《学记》仅看作教育文献,仅从"教"的角度强调它的教育思想,显然不能全面理解它修己治学的真正内涵。今之教育当以修己为学问之根本。  相似文献   

4.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这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她说,朱永新的《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让她感触很深,也引发了她内心深处对教育的不断反思。在她看来,书中朴素的道理是所有教育人应该弘扬的,也是教育界有些人已经缺失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课改,不少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觉得书越来越难教了,历史史实与学生诸多实际相距甚远。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务必要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教育中确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6.
博仔 《湖南教育》2005,(5):12-13
名 家 小资 料 : 赫尔 巴 特(1776~1841),出 生 于 德 国 北 部 城 市 奥 尔 登堡 。 世 界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心 理 学 家 、哲 学 家,其《普 通 教 育学》被 视 为世 界 教 育史 上 第 一部 具 有 科学 体 系 的教 育 学 著作 ,他本 人 在 教育 学 史 上享 有“ 科 学 教育 学 之 父”的美 誉 。教 育 思想 要 点 : 教育 之 目 的 是 培 养 五 种 道 德 观 念 心 理 学 是 教 育 的 首 要 科 学 管 理 论 教 育 性 教 学 多 方 面 兴 趣 理 论 及 课程 论 文 化 分 期说 形式 阶 段 论 训 育 论 在 人 类 科 学 史 上…  相似文献   

7.
生本教育主张改变传统师本教育"先教后学、教多学少"的模式,实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师的角色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教师要将以往自己手中的"教案"改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探索一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 很 多 教 师 眼 里 ,《人 民 教 育 》是专供领导研究的政策性杂志,庄严、端 方、坚硬 、冷 峻。我 是教 学管 理 者,但 是,面 对《人民 教 育》,我则 更多 是作 为一 个 教师 ,把 她 当 作 事业 中 的一 眼清 泉 ,从 中汲 取 清醒 和力 量 。 无意中的 牵手 1986年 参 加 工 作 , 教 思 品 、教自 然 、教 数 学 、教 音 乐 , 直 到 1991年 ,才 有 了自 己 心 爱的 专 业— 语 ——文 。那 时 候, 读过 不 少 和 所教 学 科相 关的 教 育书 刊,却很 少 读 《人 民 教育 》。 她 高 踞 学 校 图 书 馆 里 一 个 固定 而…  相似文献   

9.
科研 能 提 高 教师 教 育 教 学水 平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促进 学校 发 展,这 已 成为 广大 教 师的 共识 。但一 说到 搞 科研 ,大 家 总 觉 得 没 有 时 间 和 精 力 ,也 无 从 下 手 ,更 有 甚者 , 到 网上 摘 抄 几 篇无 用 的 论 文 , 拼 凑 成 一 篇 课 题 成果 ,这 样的 教育 科 研不 搞也 罢 ! 能 不 能 成 为 一 名 好 教 师 不 在 于 他 教 了 多 少 年 书 ,而 在 于 他用 心 教 了 多少 年 书 。 一 些 教 师 教 书 只 是 在 不断 地 重 复,越 教越 不 会 教 ,越 教 越 不 想 教 。 一 些 教 师 会不 断 地 反思 ,不断 地 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些中小学老师公开宣称要做"教书匠"。而早在大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就反对教师单方面的"教",主张"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师"教死书"和书本教育,倡导和实践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反对教师做"贩卖书本知识的活书橱",主张教师要做发明真理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书匠的危害进行了深入揭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教 书 育 人是 教师 的 天职 , 蔡元 培 早 在 本世 纪 初 即 提 出 :“ 国 民 教 育 以 养 成 共 和 健 全 人格 为根 本 方针 。”前 苏联 伟大 教育 实 践家 苏霍 姆 林斯基 说 :“学 生 到 学 校来 不 仅 是 学习 ,而 且是 来 生 活 ,他们 要 在 这 里 获 得 知 识 ,寻 找 友 谊 ,学 会 生 活 ,形 成 个性 。”而 在实 际工 作 中,很 多 教师 忙于 教 书,却 忽 略了育 人。 导 致了 教书 与 育人 的脱 节 ,造就 了 畸形 人格 的人 才。 其 一 ,只 重 教 书 ,忽 略 育 人 ,不 符 合 我 国 教 育 方针 ,培 养的 学 生可 能不 是全 面 …  相似文献   

12.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这些理念都是非常科学的,但也是抽象的。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的确需要贯彻这些科学的理念,将这一抽象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周益民     
<正>周益民,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澳门"中国语文"教材小学中年段主编。教育,需要我们看到大海之小,小草之大;教育,需要我们读到一块石头的生命,一只蚂蚁的尊严。——周益民2010年,他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著有《童年爱上一本书》《做个书生教师》《造梦课堂》《静悄悄的课程建设》等书。他倡导爱心、童心、诗心一体的语文教师情怀,追寻意趣、意蕴的教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重要的价值追求在于让人享受"教育的幸福"。在我看来,这种教育的幸福感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真正的现代学校应该使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难育有幸福感的"未来人"。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不觉中,阅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躲开世俗的缠绕与纷争,沉浸在白底与黑字的世界,这不仅丰富了我的思想,慰藉了我的心灵,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阅读,提升了我的职业情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理解:"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理解的用心就是爱,爱自己的职业,爱孩子,心中时刻装着孩子,引领他们愉悦地探索、游戏、学习与成长。上海市北郊学校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真诚地表述了作者对  相似文献   

16.
学习陶行知,对于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师来说,不但要学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品质,更要学习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在"项目课程、任务引领"的职教新课改理念下,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中做,学中做。最终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鲁旭蓉 《文教资料》2014,(26):64-66
我们通常把"教育"作为一个词使用,其实,它包含"教"和"育"两重内涵。它们是教育活动的一体两面,"教"是"育"的基础和手段,"育"是"教"的目的和归宿。教育活动的根本在于通过"教"的过程促进"育"的进行,即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精神人格,以及反思、批判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芮彭年 《上海教育》2010,(23):59-59
一教书育人,教什么书、育怎样的人,是教师,也是一切关心教育的人都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立足于德育这一内容,我认为《上海规划纲要》德育部分从公开征求意见稿到最后发布的正式文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关注德育要尊重规律、整体构架。我们常说德育要"树魂立根",这"根"和"魂"就应该是底线、底气、底蕴,就是要让学生懂得,  相似文献   

19.
陈涵 《文学教育(上)》2009,(16):106-107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书中表达了他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说匡衡"嗜书如命",大概一点也不过分。匡衡是西汉东海郡承地(今山东枣庄东南)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而且很穷。于是,他不得不靠替人家当雇工来维持生活。然而,饭可以一天不吃,书却不能一天不读。白天给人家干活,自然不能读书;晚上回到家中呢,天早已黑了,又买不起蜡烛,想读书也读不成。怎么办?隔壁邻居家点着灯呢!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将邻居家的灯光引过来,"以书映光而读之"(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这就是成语"凿壁偷光"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