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鑫 《文教资料》2013,(12):81-83
美的本质关注美的本体性存在问题,是美学学科的立论基础,在美学系统中意义重大。美的本质追问因为美在本质上的神秘与复杂性,使得各种结论均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难以立论。主体性视阈以审美主体作为沟通美的理论与美的现实之间的有效桥梁,将美的本质考察目光从美本身转移到美的人身上,力图将美的本质存在转化为审美主体的综合存在,以此进行对美的本质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中大学生要进入审美境界,必须克服一系列的困难:要能在功利性营销性的文化产品中选择趣味高的审美对象;要克服自身的局限。并降低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物质保障、足够的知识储备,并端正审美动机和态度,明白“人非工具”才能在心灵上真正感受到美。  相似文献   

3.
经由符号化的情感构形而生成的形式美蕴含了审美愉悦感,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美感共性。在审美变形过程中,现象世界中能够引起感官快感的形式法则与内在情感相契合产生了形式感,也蕴含了文化意义。审美共通感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于人类潜意识并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了审美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美学始终坚持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主导思想线索。审美经验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天人合一在审美活动中的体现。建立在人与自然亲和观念基础上。人们将自然万物视为怡情悦性的对象,并从中获得身心的自由与超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浩然已走完了他的人生途程,但是他和他的<金光大道>所引起的争议和话题并未完结,综观现有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在各阶段的争议中都未被涉及.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和意识形态、语言和文学价值、作家的个人修辞行为与语言文化共通感三个关系,思考现有研究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环节中引入审美共通感教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音乐感知体验,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审美体验活动之中,并在融合性认知内化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共通感令学生集合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参与到音乐鉴赏学习活动之中,对音乐进行全面融合体验,自然形成审美认知,从而带来深刻的心灵触动.  相似文献   

7.
“sensus communis”是伽达默尔所看重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四个基本概念之一,它包含“共通感”和“常识”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个概念和另外三个概念“教化”、“判断力”和“趣味”关系密切,是其中的中介和桥梁,它们一起构成了精神科学的真理及其解释学的基础。伽达默尔对这个词的理解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纳入一种新的眼光,使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解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应凸显审美本质的艺术教育,其核心应是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所追求的是希望幼儿对艺术所包含的精神、价值有所感受和体会,从而形成完整地艺术审美能力和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审美对象的建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就是自主选择,并且在审美欣赏中表现出审美惊奇。  相似文献   

9.
把伽达默尔提出的"历史共通感"这一概念引入高职"概论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历史知识部分,培养学生的历史共通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存在的历史意识淡薄、专业背景局限、内容结构僵化、教学形式单调等棘手问题,文章提出应遵循效果历史原则,从强化历史意识、消化专业鸿沟、转化话语体系、优化教学形式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 ,分子水平上的基因重组的实验仅限于微生物物种和实验室范围 ,各国政府都有相关生物安全性的原则和相应的操作规程 ,以防范重组生物进入人体或扩散到实验室外。那时的人们绝对不会想象到今天会有如此巨大数量的重组生物已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自然 ,进入了人体。由于基因工程能克服物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 ,实现人工条件下的基因重组 ,从而使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生物生命物质进行“任意修改”。如使农作物获得抗杂草、抗虫等抗逆性 ;培育石油草、超级菌以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 ;还能应用于转基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康德人类“共通感”的原理,人类在判断、认识上具有“一致性”,判断、认识具有“普遍可传达性”,人类共通感具有“普遍有效性”。因此相异的语言表达是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通过异化翻译法传移的,异化法具有独特优势,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范超  胡金生 《教育科学》2013,29(2):51-55
对643名中学生的测查结果表明,中文版中学生宽恕倾向量表包括宽恕他人、积极自我宽恕和消极自我宽恕三个较为清晰的维度,其克伦巴赫α系数依次为0.81、0.63和0.67,各分量表得分和攻击性得分间存在显著的关联,中学生宽恕倾向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宽恕倾向和学校适应感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关联,它对学校适应感的解释率为30%。  相似文献   

13.
燕锋 《文教资料》2021,(2):104-106
在《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是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基础,但是康德对共通感的阐释不仅运用了德文与拉丁文两种表述方法,还赋予了两层含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共通感的两层含义对于调和与统一康德思想的诸多内在矛盾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术。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影响兼与诗歌、书法方面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并由此探索杜甫的审美倾向,以期澄清艺术史上这宗错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东晋南朝时期,钟嵘是在审美坐标中率先对陶渊明做出相当中肯评价并予以较高定位的文学评论家。从《诗品》的"才尽""田家语"等评语中不难发现,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与其审美思想的折中倾向之间具有某种关联。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钟嵘在审美矛盾中的综合平衡与无奈选择。这种审美矛盾间接透露出他在审美趣味、审美表现和审美境界等方面所作出的权衡与规避。  相似文献   

16.
对人教版教材中“基因”一词使用时间上的“矛盾”进行了探究,并由此引出如何选择科学史素材开展生物学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张岱追忆生活琐事的小品文中,呈现出尚“平中之奇”的审美倾向,体现在记述奇特之人、描绘奇异之景、表现奇情奇趣、倾笔于奇特的风俗人情、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五个方面。形成这一审美思想的原因可概括为世俗化文学思潮影响以及作者丰富人生经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审美人格倾向的培养与审美人格培养的途径,将其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形成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延安整风运动和"讲话"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对思想文艺领域的规范和控制,也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领域所独具的地位及作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及其对民间传统艺术自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和利用,均使之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文艺形式实施文化革命的一种资源和策略。而文艺"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要求不仅规定了"新秧歌"创作的题材和主题,而且影响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总体表演风格和审美倾向。被赋予全新艺术职能和审美要求的"新秧歌",作为40年代革命文艺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所具有的范式意义,对之后共和国文艺新秩序的建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适应是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伴随着进化生物学的三次理论综合,人们对适应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环境在适应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在第一次综合(达尔文进化论)和第二次综合(现代综合论)中,适应分别是生物体的性状和生物体的基因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在达尔文式适应和现代综合论式适应中均发挥着独立的"筛子"作用。在第三次综合(进化发育生物学)中,适应不再是性状或者基因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生物体整个发育过程的适应,环境在进化发育生物学式适应中既发挥影响又受到影响,发挥着"能动者"作用。本文拟通过讨论环境在各式适应中从"筛子"到"能动者"的作用转变,揭示出进化生物学中进化观的转变——从分离的、静态的进化观到整体的、动态的发育进化观,突出环境视角对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