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第一条要求我们: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要做到这一条,首先要解决“孩子所属观”的问题。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些家长还有些糊涂观念。孩子属于谁?看起来似乎很明白,无须讨论。谁  相似文献   

2.
《海南教育》2013,(2):23-23
<正>奥地利:每座一人不得超载奥地利的校车管理由各州负责。以上奥州为例,对校车的要求包括:校车要有明显标志,车顶上设桔黄色警灯,停车时警灯闪烁,其他车辆不得超车。该州校车以9座面包车为主,车上的每一个座位都必须配有安全带,行车时每个孩子必须系安全带,由驾驶员负责检查,一个座位一个人,因此不会出现超载现象。按上奥州的规定,校车必须有事故记录装置、电动门窗、电热挡风玻璃、电热外反光镜、气囊、自动防滑装置、防抱死装置、四轮驱动等当前轿车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每座一人不得超载奥地利的校车管理由各州负责。以上奥州为例,对校车的要求包括:校车要有明显标志,车顶上设桔黄色警灯,停车时警灯闪烁,其他车辆不得超车。该州校车以9座面包车为主,车上的每一个座位都必须配有安全带,行车时每个孩子必须系安全带,由驾驶员负责检查,一个座位一个人,因此不会出现超载现象。按上奥州的规定,校车必须有事故记录装置、电动门窗、电热挡风玻璃、电热外反光镜、气囊、自动防滑装置、防抱死装置、四轮驱动等当前轿车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的雨雪天气,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去年岁末我省衡南县松江镇的三轮车翻车导致多名学生遇难事故,不得不让人牵挂着上学、回家的孩子们会坐上怎样的交通工具。虽然现在已放寒假,但离开学已不远了。本刊“本期聚焦”特刊发《农村校车之困:谁为孩子把好安全之门》一文,目的是再次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校车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时下,不少孩子对家长、老师的约束很反感, 逆反心理很重,不少家长、老师也为此伤透脑筋, 徒叹奈何。其实,这中间涉及到一个谁来给孩子的言行举止当“裁判”和“质检员”的问题。出于负责和关心,当家长和老师的都天经地义地习惯于当“裁判”和“质检员”,习惯于纠正孩子的“违规动作”和发现“次品”,所以孩子就自然站到被“裁  相似文献   

7.
毕婷 《教育》2009,(7):43-43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高峰期,学校周围就如同集市一样人满为患、车辆聚集。接送孩子,对家长而言,费时费力;对社会而言,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平均每41秒钟就会发生一起车祸,每天有近40名中小学生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家长痛失爱子。因此,校车承载着太多的责任与期待。为了规范校车市场,2007年国家制订了“校车新标准”。两年之后,这一标准仍面临“悬空”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诚信负责的品质问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诚信总是被作为准则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立身之本,是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的核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诚信仍然无法被所有人在行动上接受和在实践中体现,有些人的道德观和荣辱观甚至发生了严重倾斜和错位:弄虚作假成了“聪明”,诚实守信成了“愚昧”,在现实生活中时而显示出信任危机。导致上述社会不良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根源上来说,缺乏诚信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恪守诚信负责的操守, 更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诚信负责的优良品质的重任,促使社会风气发生根本的转变。本期发表的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徐晋华同志的文章《人无信不立——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诚信负责》,就“诚信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家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诚信负责的品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陈家兴 《成才之路》2010,(5):I0006-I0006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某媒体上发表题为《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说。对于“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他对家长们说:“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也许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也许会输掉人生”。  相似文献   

10.
李一凡 《学前教育》2007,(10):54-54
一说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家长们往往都很兴奋,“谁说我们只关注智力开发,我们也在追求素质教育呢!”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喊了十几年的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现在的架势却有一种“别让孩子输在兴趣点上”的转变,这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1.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12.
正每到秋季开学,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的同时,也迎来了护送的家长。新生报到当天,"包办"一切的家长还是不少。为了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从去年开始,浙大家长休息咨询处就挂起了"请家长放手,让我们护航"的横幅。今年,这块横幅不仅还在,学校还把它做得更大了一些。(据9月1日《今日早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高校"开学季"到来前,教育部转发微博,倡导大学新生独立报到。然而,"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背井离乡远赴他乡求学,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父母。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孩子不成家便不能"立",学生须靠家长持续的经  相似文献   

13.
家长给孩子配监听手表,实时监控老师每句话.有上海小学教师发现,自己被学生携带的“秘密武器”所监控,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实时传递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该校排查后发现,一二年级不少学生都在家长的要求之下把这一“武器”带进了课堂.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该市中小学教育界并不鲜见.(12月11日《文汇报》)  相似文献   

14.
绞索与钥匙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其名篇《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中国古代把教师置干很高的地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誉。家神牌上,“师”是与“天地君亲”并尊共荣的。把孩子送进学校,目的是为了孩子学做人和求学问,可是一些教师随意侮辱和谩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泯灭,智慧被扼杀。4月28日中国青年报《谁为孩子讨说法》一文所反映的事实,就很有代表性:一个有着研究生学历、是大学教师兼报社记者的家长,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8岁的儿子转学后,才敢借助报纸为儿子讨个说法。这个家长在文…  相似文献   

15.
母婴     
《母婴世界》2011,(9):12-13
山东一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9座车拉了44人 核载9人的幼儿园校车.竟然塞了满满44个孩子。8月1日上午.山东省惠民县公安局查扣下这辆校车。当天上午,民警发现这是一辆核载9人的面包车,但当打开车门时.连警察都不敢相信.一辆车里怎么可以挤进这么多的孩子。由于车里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一直被“塞”到了车内顶.没有一点空.导致民警连人数都无法数清。民警于是让孩子们一个个走下车。边数民警边心惊肉跳:共有44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前些天翻看《读者》,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个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家里瓶盖上“open”的“o”说:“妈妈,我已经认识它了。”妈妈说:“那你说说看,它是什么?”孩子说:“是字母‘o’。”“你真聪明,是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第二天,这位妈妈就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在此之前她的孩子能把“o”说成鸡蛋、月亮、苹果等等,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使她的孩子缩小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求教师赔偿8000美元的精神损失费。我真为自己和众多同行捏一把汗,假如每个家长都这样珍惜孩子想像创造的机会和能…  相似文献   

17.
绞索与钥匙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其名篇《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代把教师置于很高的地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誉,“师”是与“天地君亲”并尊共荣的。把孩子送进学校,目的是为了孩子学做人和求学问。可是一些教师随意侮辱和谩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泯灭,智慧被扼杀。4月28日中国青年报《谁为孩子讨说法》一文所反映的事实,就很有代表性:一个有着研究生学历、在大学任教并兼报社记者的家长,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8岁的儿子转学后,才敢借助报纸为儿子讨个说法。这个家长在文章中说:“我儿…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起在学习上就是尖子,每次测验、考试成绩都能达“优秀”或“优良”以上的水平,最起码的能有80分以上的成绩,家长也就满足了。但有谁能保证孩子在考试时,因为某种原因不能适应试题,或偶尔失误致使考试成绩不好或一落千丈呢?做家长的也有做错事或做事不慎失误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家教面面观》专栏中关于“孩子气”的讨论文章,很有感想。究竟应怎样看待“孩子气”,确是我们家长必须把握好而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就曾为管严了怕压抑孩子,放宽了怕耽误孩子而为难。我觉得,“孩子气”是人心理发展的一种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绕过“孩子气”这个发展阶段一步跨入成年。所谓“小大人”,并非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2006,(6):61-61
一个曾经备受孩子“青春期”问题困扰和折磨的家长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一个人或一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平安顺利渡过“青春期”的难关,他们一定会对此感激涕零。詹姆土&;#183;杜布森博士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写作的《预备青春期》正是这样一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