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些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在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14,(4):13-16
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小学升入初中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  相似文献   

3.
《陕西教育》2014,(5):50-50
5月4日,省教育厅向社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保证每位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08,(3):52-52
事件:作为影响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的第一要素,师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2006年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强调:“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师的均衡配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14,(9):2-2
《光明日报》消息备受关注的北京市2014年“幼升小”和“小升初”政策于近日正式公布:取消共建生,“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4,(3):6-7
本刊讯 12月31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明确要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根据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增长的趋势,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对口招生范围,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益:公办初中可采取小学划片对口、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招收学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石嘴山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措施,推进了全市义务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161-161
《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于今年5月1日9日正式实施。《条例》重点对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保障义务教育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条例》将凸显义务教育基本属性作为核心要义,在公益性方面,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择校费、借读费,以及国家和本市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在公平性方面,作了多项规定,比如,  相似文献   

9.
一、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保障 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义务教育法》第九条就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一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但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近日公开征求民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部地方性法规将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草案中不少规定意在遏制择校风。  相似文献   

11.
法国政府早在1963年就颁布法令规定了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按照法律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6~16岁)如选择公立学校,都应服从家庭所在市区政府教育部门的分配就近入学。40多年来,就近入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国的社会平等和社会各阶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就近入学政策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公共政策,在实践中该政策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择校、适龄公民就近入学.然而,至今择校现象依然存在,而且生命力还颇为旺盛.现象的产生使我们不得不对就近入学政策进行反思.本文对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如若我们将择校合理合法化,将就近入学与择校协调发展,也许我们的义务教育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陈秀凤 《考试周刊》2016,(7):157+152
现今以建国初期的"重点校"政策为导火索而引发的严峻的择校问题愈演愈烈,为保障教育公平,国家出台并大力推行"就近入学"政策。文章主要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初衷、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进行归因,试图为"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困境做出解释和引导,以期"就近入学"政策能进一步完善,推动教育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4.
喊了多年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即将在全国19个大城市全面铺开。教育部2月17日再向择校难题亮剑,迅速引发公众热议。如何看待“就近”,如何确定就近入学中“近”的标准,成为访谈中最受关注的话题。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陈东升表示,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户籍或常住地都应视为“就近”,“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当地政府应该予以保证;不准备在户籍所在地入学的,则应向准备申请就学的学校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咨询具体政策”。他  相似文献   

15.
正教基一[20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小学升入初中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就近入学制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的入学方式在现代国家中已形成了共识,但本初意义的就近入学制度正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缺陷,完善其逻辑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沿着就近入学制度的逻辑发展轨迹从就近入学制度的本体内涵、就近入学制度的一般救济方式、就近入学制度的特殊救济方式三大逻辑层次进行系统分析,力图建构一个外延宽广的就近入学制度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梯,小学升初中本来应当像四年级升五年级一样顺畅自然;然而,在不少大城市,小升初入学过程中择校费、考试等行为屡禁不止,特长生、推优、条子生、共建生等各种渠道扭曲了义务教育的价值,使得本应最为轻松快乐的小学,成为学生负担最重、竞争最激烈  相似文献   

18.
李永培 《上海教育》2007,(1B):59-60
新《义务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这些都是从法律的层面保障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国家决心要办好每所学校。而要办好每所学校,校长们如今更为关注的是教育软件的建设、内涵的发展,注重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学校化建设,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素养等。[编按]  相似文献   

19.
储朝晖 《教育》2012,(4):31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减少,调整学校布点,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出发点是希望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全面系统考虑不够,全部撤并村小,导致许多孩子上学的路过于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情报参考》2006,(5):21-21
《义务教育法》要求保障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现实中的非公平现状促使我们引发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