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2.
淼淼 《家长》2012,(2):66-67
调动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是有窍门的,应做到"两问"、"两变"、"一加压"。在家长接待日,我接待了这样一位母亲。这位母亲对我说,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不管怎么教育,他的学习自觉性都不强,每天放学回家都得家长督促才能学习。  相似文献   

3.
吴汉平 《学子》2012,(9):14-14
最近在现场听了一次面对小学生和家长、教师一起参加的感恩教育演讲,演讲者叙述了众多感人的故事,并在现场引导学生回忆往事并向忏悔父母或教师,指挥学生拥抱家长、拥抱老师,并向他们一声声说"爸爸、妈妈,我爱您!""对不起"……一时间孩子和家长抱着哭成一团,教师们也纷纷为之动容。由此笔者想到,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4.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5.
李统兴 《湖南教育》2010,(10):26-27
【何晓明印象】还是在2008年,听许多校长朋友说起何晓明,说他的学校办得不错,说他对教育情有独钟。去年,我到常德出差,正好在酒店碰到何晓明,我说我要采访他。何晓明说":你要采访什么?我一般不接受采访。"我说:"我想和你聊聊教育理想、办学思想。"他一听,乐呵呵地说":这个,我就很欢迎。"何晓明给我的印象是较真、执着、上进、有深度。  相似文献   

6.
田丽霞 《班主任》2013,(8):64-66
作为教师,我们热爱教育事业,心中装满学生。学生进步,教师笑逐颜开;学生退步,教师满面愁云,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但是,身为教师,我想说,师生关系的常态却是"你若晴天,他便安好"。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是社会群体特别是学校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的现象,教师、家长、社会是忧心忡忡的,对这部分的学生应怎样对待和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要深情地热爱和关怀后进生;要保护和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技巧,注重实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争取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韧不拔;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在;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日增;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撒向人间的都是爱;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在教育与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9.
曾令斌 《今日教育》2014,(10):65-65
刘铁芳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导师,是一位充满温情的教育学者……作为刘老师曾经的学生,刘老师常对我们说:"要爱这个并不可爱的世界。"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他对教育的热爱最恰切不过了。他始终抱着对教育的"爱",探寻"什么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双龙一中的朱法武校长早已把这句话当作教育的经典,对教师他是这样讲,对广大学生也经常是这样说。他认为,教师的师德应以爱为核心,因为只有教师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尊重学生,诱导学生。这种爱与教育的理论现在已深入到他的教育管理之中。一封特殊的家长来信一天,朱校长收到一封特殊的家长来信。这位家长姓单,孩子在学校初二年级就读,家长带着沉痛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品读《云南教育》编辑晏祥辉发表在微博上的文章,让我颇受感动、受益匪浅。家长对他的评价说到我心坎上,他是最幸福的老师,学生遇到他,学生是幸福的。家长和学生给他的短信中这样写道:晏老师,谢谢您对家长及学生的尊重,更感谢您这一年来对孩子的付出与艰辛,我和您的学生×××衷心地对您说声谢谢!晏老师:您能否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您,我还有许多错字没有改完,我还需要您的帮助。您的学生×××……重复品读着家长和学生给晏老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聪明的家长站在孩子面前鼓掌,愚昧的家长总是堵在面前数落。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好地体会陶行知先生的赏识成功教育方法,站在学生的前面鼓掌,让学生自信、自强。首先,要承认差异,用鼓励代替责备。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要知道世界上无绝对相同的两片叶子。承认差异性,并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即使你是面对普通的“双差生”,也会看到他的闪光之处,不可冷服相待。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我新接班中有一位学生,一次上语文公开课,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他竟也把手举得高高。我想:省的你烦,就让你读  相似文献   

13.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14.
刘瑾 《中小学电教》2011,(4):157-157
艾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面对这些有思想、有感情、青春萌动的学生,如何对他们实施教育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学校保健教室负责人,我在工作中经常要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解决学生身心成长中的问题,处理校园突发意外事故。在工作中,我除了真诚、从心底热爱学生外,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一直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中心方新教授提倡的智慧的沟通方式——"三段式沟通",它助我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三段式沟通"的原则是:首先,理解、尊重对方的想法或感受;其次,  相似文献   

16.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0,(10):21-23
近年来,我校基于"人"发展的根本需求——成长;也基于现代教育的追求——尊重"人"的差异,依靠和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更基于大教育观的要求——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共同享受教育,提出"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办学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探究直接抵及教育的本质——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将积极探究"为每个师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推进教育校本化。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择校不如择师。每一位家长最关心教师是怎样教自己孩子的。其实学校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往往决定了教师怎样教学生。作者既是一位教育人。也是一位家长,不妨听听他怎么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申东 《考试周刊》2011,(60):232-232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用“爱”来诠释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和关注,在具体的教育中,我将“爱”的教育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一次家访,一位家长向我告状,说他的孩子最近特别不听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弄得父母一筹莫展。像这个男生这样不顺从或反抗权威(尤其是反抗父母或教师)的教育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和一位八年级老师聊天.她说起她们班有个智障学生.连字都不认识。有一次.这个学生在课间和另一个学生打架了.这个学生先动的手。事后.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他振振有词,最后.他对另一个和他打架的学生说:“你看我打你了,你也打我了.我给你道个歉.你给我道个歉.我们就和好吧!”他说的这番话.让老师们想都没想到。他虽然连字都不认识.但在处理问题上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化解矛盾.而且语言表达得很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