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敬波 《中国德育》2014,(22):16-20
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2.
易春秋 《中国德育》2014,(22):21-2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充分表明了对全民实施法治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历年普法活动的重点。从1985年全国开展普法活动起,我国就着力于贯彻"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经过多年的普法活动,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明显提高,但由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中国政法大学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当前,法治敎育理念亟须从注童普及法律知识;ti注童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敎育思路。策划者说我们都有一个"法治梦":法治为王,国家依法治理,事事依法办理,人们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在法治光辉的照耀下,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发展。实现"法治梦",基础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  相似文献   

4.
【本期话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五部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应如何建设?“法治知识课程”与当前的“普法教育”有何不同?在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之外,学校还应注意哪些育人环节,才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本刊特邀省内三位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强调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可见,学校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对国家建设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道德品质,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建设。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始终从战略高度来思考依法治国问题,对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基本方针、前提条件、关键环切、重要途径等方面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目标,是有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一个重要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受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法治教育局限性的制约,大学生法治观念总体上比较淡薄。本文探讨了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培育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优化社会法治环境等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法治建设是一个前进的历史必然性运动,它是一个从机械模仿,制度移植到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系的过程,是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工具型"法治到"体制型"法治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一个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不断成熟而走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而且还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其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一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法治社会的具体生活方式统一起来。建设法治中国,要高度重视、优先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15,(4):29
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日召开的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大力推进普法教育。我区向来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全区各市县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的民间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法治的民间基础,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由于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法治的民间基础十分薄弱,需要特别的培育。通过教育和加强制度建设,为依法治国培育坚实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13.
崔瑾 《吉林教育》2005,(11):45-45
法律观念是一个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法律观念的强弱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曾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也强调指出,法制纪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遵纪守法是我国21世纪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的基本素质。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提高其自身的法律意识将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在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力量,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治是公民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政治观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民主包含五个层次的含义,即民主性质,民主形式和民主运转,对青少年进行民主观教育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观的教育,关键是要树立他们的宪法观念和依法治国观念。  相似文献   

15.
法治既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原则,也是一种理想的国家治理状态.现代法治的形成,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还必须依托全体公民法治观念的确立和依法行事习惯的养成.我国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公民普遍守法,加快现代法治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20日,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依法治国”是本次会议的主题,会议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治信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本治国方略,要实现这一方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个人乃至社会的法治信仰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量,成为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法治信仰是我国实现法治化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法律教育是培育法治信仰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制教育是社会、国家或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大中小学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认知、观念与信仰:法制教育的三个维度及其衔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与提升现代公民法律素质和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路径。应从法律认知、法治观念、法律信仰三个维度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与实施法制教育。以活动理论为视角,完善活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法律认知教育、法治观念生成、法律信仰培育三个维度之间的有机衔接,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普及法律知识,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